第463章 完结告终
听闻此言,曹丕豁然开朗。
明白过来其实最关键之处,在于争取朝野内外的支持与民心。
只是没等曹丕开口,突然间外面传来阵阵喧哗。
显然宴会正式开始了!
曹操微笑着看向曹丕:
“罢了罢了,这些政事就留待以后再说吧。”
“现在先去外面和众人同乐,让将士们也轻松轻松。”
皇宫的大殿里,灯火辉煌,乐声袅袅。
百官齐至,人人笑容满面,似乎皆为今日之庆典而欢喜不已。
惟独一人脸色凝重,那便是站在角落里。
默默注视一切发展的司马德。
眼下曹彰得胜还潮,声望日益高涨。
可还远远达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毕竟司马德深知,历史上的曹丕才是赢家。
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天下后来的结局。
公元22年,曹丕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
成了丞相和魏王,还把年号改成了延康。
三个月后,他公布了陈群提出的新官员选拔办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
这个新规完全抛弃了以往,曹操唯才能是举的做法。
实际上承认了大家族在仕途上的特权。
并按照官员的等级给他们分配了牲畜和佃农,在经济上给予优待。
这样使得,曹丕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也标志着魏晋南北朝那个士族社会开始形成。
同年十一月,在一系列政治操作后。
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给魏王。
曹丕最终称帝,建立了魏国。
他还追封他的老爹曹操为魏武帝。
再一次换了年号为黄初,并决定把洛阳作为首都进行修缮。
于是,中原大地进入了著名的三国时期。
接下来的一年里,控制益州的刘备自称汉中王。
为了继承汉朝的名号而自立为帝,依然用“汉”作为国名。
也就是后人所知的蜀汉或季汉,同时把年号换成了章武。
至于孙权,则是早早就向曹魏称臣,成了大魏吴王。
鉴于和刘备之间的敌对关系以及形势未稳。
孙权在那之后好几年都没急着当皇帝。
直到八年后,也就是公元229年时。
才终于称帝建立吴国,史称为孙吴或者东吴。
同时使用黄武作为新的纪年方式。
可其实曹丕在位总共就七年时间。
这段执政期内最被后人诟病的决策之一。
就是他在孙权与刘备争斗时采取的态度。
襄樊战役失败导致刘备失去了荆州地盘,加之内部发生冲突。
导致将领孟达带着上庸之地,背叛了蜀汉投向了魏国。
气愤之下,刘备处决了自己养子刘封。
虽然消除了对自己儿子刘禅的威胁。
但也进一步削弱了本已岌岌可危的力量。
就在称帝仅三月后,急于收复失地的刘备。
立即出兵东征企图夺回荆州。
然而,这番行动遇到了江东方面陆逊精心布置好的防御。
结果以火攻手段让蜀军遭遇重创。
“夷陵之战”的惨败记录也就此诞生。
而在这整场大战过程中,曹丕一直都持旁观态度没有介入。
当然了,除了战争之外。
这货还很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比如禁止奢侈浪费的葬礼和不正规祭祀活动。
严防亲属集团和宦官干预朝政。
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等项目。
此外,在位的这几年间。
他还先后发起了两次广陵战役。
虽然是对着孙氏开刀,但实际上目的。
却是借机削弱青徐地区的势力头目臧霸手中的权力。
进而铲除唐蔡方、唐咨这些叛逆分子引发的问题。
并逐步加强对于沿海地带的实际管控能力。
从客观角度看,曹丕虽然才智不及他的父亲。
但他仍然算是一个颇有才干的君主。
可毕竟他掌管国家只七年,并且在称帝的过程中耗费了不少心力。
实际上留给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时间并不多。
特别是曹丕的记仇本性,在他掌权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曾经对他继位构成威胁的人。
如丁仪、丁廙兄弟都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支持曹植的杨俊,则因为广受人尊重而暂时逃过一劫。
但也只是转了个职位当了南阳太守。
三年后曹丕南巡时,却借故说南阳管理不善,逼其自尽。
鲍勋因判决过郭氏的亲戚也被盯上,加上常常直言批评得罪了曹丕。
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诛杀。
而在对待自己手足兄弟方面,曹丕的做法也很极端。
虽然会大方地给予爵位,但实际上却将他们限制在自己的领地内。
不准离开,同时还不允许参与实际的军事或政治事务管理。
由朝廷指派人员监督,几乎等同于软禁。
这样的安排虽使曹氏宗族实力削弱,却也为日后种下了隐患。
曹彰得到了任城王的封号以及一万户的俸禄。
不过到了黄初四年。
当曹彰来京城朝见兄长的时候却突然暴毙离世。
当时他才三十五岁。
若说没有遭到曹丕的暗害,司马德自然是不信的。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就无从查证了。
而曹植这位曹氏第一大才子。
在后来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排挤和打压。
从安乡侯到鄄城侯再至鄄城王。
期间数度变换居住地点如雍丘、东阿及陈郡等地漂流不定。
直到太和六年,才忧愁成疾去世为止,享年四十一岁。
相比于这些曹氏子弟,反而是退下皇位之后的汉天子刘协。
过得似乎比大部分曹家人还要安稳些。
被废黜后的他被封山阳公,并搬迁到了山阳地区生活。
考虑到妻子曹节本身出自曹家的身份背景。
这位旧皇即使没了权位,但待遇依旧不错。
还能在当地开设学馆给子孙上课。
直至青龙二年,享年五十四岁的刘协才告别人世。
比曹家三位王子都要活得久得多,身后追尊为汉献帝。
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最后这个官职落在了孙子刘康肩上。
总之,曹丕总共做了七年的皇帝。
在黄初七年病重去世,享年仅四十岁,庙号为世祖、谥号文帝。
王位传给了自己唯一的继承人曹叡。
这位年轻的大魏皇帝,可比他老爸优秀得多。
在执政初期展现了出色的能力,做事认真细心又肯听取谏言意见。
可是随着北方政权日渐强大,并且统一天下的形势愈加清晰。
曹叡也开始变得懒散起来。
觉得大局已定的曹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于是放飞自我纵情享乐修建宫殿沉湎酒色之中。
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引起群臣反感。
更损害了自己的健康。
最终仅仅在五年之后,就因疾病缠身撒手人寰了。
终年只有三十多岁而已。
总而言之,曹丕这一脉都是短命鬼。
司马德是绝对不会允许其登上大位。
“司马少卿此次随军有功,怎这般心事重重?”
旁边传来一阵爽朗的声音。
却是此次北征立下不俗战功,又随曹彰还朝的阎柔。
阎柔此人出声于幽燕之地,在右北平一带颇有威名。
昔日在官渡之战时归顺曹操,被拜位护乌桓校尉。
如今对讨伐乌桓有功,更被赐爵关内侯,可谓是光宗耀祖了。
司马德被他这一打岔,也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声道:
“只是在感叹时光荏苒,四海依旧未平。”
“吾辈还需勉励啊!”
阎柔闻言哈哈一笑:
“莫非您此次不随将军一道出征?”
司马德闻言苦笑道:
“若有机会的话,我自然不甘落后。”
“只是怕自己身体羸弱,未必能受得住长途跋涉。”
阎柔正欲说话,忽然见不远处的高台上走下一个人影。
那人英姿勃发、气势如虹。
赫然是今晚宴会的主角——曹彰。
“骠骑将军来了!”有人高声喊道。
顿时全场沸腾起来,无数双目光集中在那位年轻的曹氏战神身上。
就在这时,曹彰径直走到阎柔和拓拔力威面前停下脚步。
他的目光如炬,锐利无比,却透着亲切:
“两位可是觉得无聊了吗?”
“来,随我一同上台饮酒畅谈一番吧!”
话音刚落,周围顿时响起阵阵欢呼声。
阎柔和司马德相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羡慕。
旋即跟随着这位未来的骠骑将军走向高台之上。
与此同时,在一旁观礼的曹丕则眯起双眼。
此后,曹丕并没有直接对抗曹彰在军中的地位。
反而是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肯定和支持。
甚至在军需物资调配等方面展现出合作姿态。
这种谦虚而又不屈的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士族文人的认可。
随着时间推移,在魏国内部形成了一种微妙而相对稳定的平衡。
一方面,曹彰负责前线战事保卫边疆安宁。
另一方面,则是司马德辅佐曹彰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局核心。
使其在民间声望日渐高涨。
终于有一天,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
外部敌对势力纷纷落败或臣服,内部也趋于稳定团结。
曹操看到了这一成果后感到十分满意,并决定立曹彰为继承人。
同时让曹丕专注于北方防御工作,而不参与中央决策。
最终,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
曹彰通过勇气与司马德的智慧,不仅成功继承曹魏基业。
还使得魏国上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睦局面。
从而在曹操百年之后一统天下,开创了另一个盛世。
本书完结,谢谢阅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