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赤龙缠象
陈含玉出了乾清宫宫,去了东六院最北的钟粹宫。
广陵道最近给他送来了一个女子,名为朱黛,乃是广陵朱家二房老爷朱雅之女,官秩正四品督粮道,管辖广陵四府一散州粮务。
此女姿色尚佳,却也没叫他惊为天人,说实在的,甚至不如姜玉禄送的几件肉家具。
不过陈含玉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她乃宿慧转世之人。
仪銮司从太上皇陈符生执政开始便广罗天下宿慧之人,却是见效甚微,六年间不过搜罗双手之数,多半蒙昧未决之人还都被秘密处死了,如今尚在宫中并且能够觉醒的,只有三人。
陈含玉一人走进钟粹宫,原来是叫咸阳宫,供妃嫔居住,自己也曾住过,改名叫过兴龙宫,现在又复称钟粹宫了。
没名没分的朱黛就暂时被安置在这里,连丫鬟都没有几个,却是极为优待了。
陈含玉昨夜初次临幸朱黛之时,就发现她后背负有一龙一象。
貌似争斗之状,龙是赤龙,象有六牙。
倒不是偏爱这个宿慧未觉的老乡,如今的人间绝色女子,不像是以前那般以腴为美,都是些娇弱无力,纤腰一握的弱柳扶风之态。
如今自己也是五品小宗师了,可不敢放开了干,真怕把那些尽态极妍的妃子们弄的“纤腰为郎管细”。
总算遇到一个势均力敌、可堪鏖战的女子,陈含玉自然满心欢喜。
其实那档子事情并不如何欢愉,尤其是成了皇帝之后,妃嫔侍寝之时,按照规矩,都会有太监在房间外围全程跟着“催钟”。
一来是为了防止皇帝出现意外,二来则是要对整个“侍寝”的过程进行监督。
侍寝过程中,妃嫔都是要老老实实地遵守规矩的,而且不能出声,这些规矩都会在事前就三令五申地告知她们。
只要是外头的管事太监觉得差不多了,都会提醒皇帝“是时候了”,如果皇帝意犹未尽,不予理会,他们则会过段时间再喊一次。
按照事不过三的规矩,太监一般最多喊三次,即便皇帝再不情愿,也都会按照规矩将妃嫔送走。
主要是为了保证皇帝不会因为纵情过度而伤身,乃至荒废朝政。
陈含玉昨天便是纵情床笫,哪管太监催钟,再一再二又再三,这些人真是又当又立,叫他延续国祚,赓续血脉,又怕他纵欲过度,累坏朝纲。
自己的身体自己还不知道吗?一穿七都不是问题!
难得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可不得比拼到最后?
夜色之中陈含玉不见朱黛后背的一龙一象争斗之状缓缓变为缠绵,赤龙缠象。
最后还是朱黛技高一筹,陈含玉心服口服。
刚想搂着佳人睡会儿,却是一看天色,居然微亮。
男人赢了江山,赢了美人,不过任你豪气万丈,多半是还要在床榻上输给女子的。
陈含玉也是毫不气馁,大不了今天再来过。
陈含玉走过钟粹宫的琉璃门楼,绿漆大门背面写着“松竹并茂”,是个美好的祝愿。
前院没发现朱黛,宫女看到皇帝陛下亲临,就要磕头问安,陈含玉朝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便往后院走去。
在一座井亭看到了这个昨夜刚破瓜的朱黛。
袁饲龙说这是身具观想明妃相的女子,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否则就是放着大裨益不要,做焚琴煮鹤之事。
陈含玉可不管这么多,听说这是自己那个远在江南的皇叔陈祖炎的命定之人啊。
想想就刺激……嫂嫂好不如婶婶好啊。
不过越王世子最近有些太跳脱了,动静不小,得想办法敲打一下。
等越王老死,就给他赐个恶谥吧。
“颦儿,过来!”陈含玉轻声呼唤道。
朱黛与名相含的表字就叫颦儿。
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朱黛闻声转过头,看着这个新皇帝,其实今天才是真正看清他的样貌,比起陈祖炎,确实年轻不少。
曾祖的安排,她无法反抗,却是尝试过反抗了,如今不算认命,两个选择,她自己选的入宫。
“陛下。”朱黛上前行礼。
陈含玉扶住了她,“不必多礼,一个人傻乎乎地看什么呢?”
朱黛还未开口,陈含玉就调笑道:“你该不会是想投井吧?我和你说,这井水不干净,投下去可是要成厉鬼的。”
京城素有“苦海幽州”之称,多盐碱地,水质不好。
《酌中志》谓之:“茗具三日不拭,则积满水碱。”
大多宫中饮水都是经皇宫所需要的来自玉泉山的水都是由西直门运送,所以西直门又被称为水门。
陈含玉说这井水不干净,却不是这原因,这里曾是他的兴龙宫,他亲眼目睹过两个宫蛾投井。
朱黛淡然道:“陛下说笑了,颦儿已是陛下的人,就连性命也不例外。”
陈含玉问道:“吃了没?”
朱黛摇摇头,“没呢。”
陈含玉睁眼说瞎话,“朕也没吃,一起吃点?”
朱黛点了点头,陈含玉拉着朱黛往钟粹宫里头走,吩咐了奴才传膳,特意交代了要了清汤越鸡、宋嫂鱼羹、蜜汁火方这三道菜。
朱黛一听便知道陈含玉没有去过广陵,不知道这些菜都不是宁升府特色,不过倒是有心了,至少还是江南菜。
等膳拨食的过程中陈含玉也是和朱黛闲谈起来。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将她的身世都调查得一清二楚了,就连她在瞻灵学宫师从哪位大家,表面学了琴棋书画,实际学了七经纬与河图洛书、论语谶的事情都知道。
朱黛没有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间有意无意提起了杨氏镖局。
陈含玉对此有所耳闻,也是南七北六十三大镖局之一。
朱黛说起自己一路从瞻灵学宫回到广陵,中途遭遇了马匪,全靠了在贺县遇到的杨氏镖局仗义出手。
最后还是总镖头杨元魁一人护送她回到广陵。
陈含玉只是点了点头,耐人寻味道:“那你得记住这份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