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你是在玩一种很新的文艺复兴? > 第214章 从此杜诗是杜诗

第214章 从此杜诗是杜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分别才是人生的常态。

    三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征程,于是分了三个方向,各奔东西。

    临别前,李白赠予了杜甫一首诗——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脱口而出的一句别离,竟成经典,由此,也可见三人相处时是何等地志气相投,是何等地其乐融融,又是何等地惺惺相惜。

    三十五岁的杜甫,再次独身返回长安,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千古一帝’李隆基,此时已经沉迷于修道,不再勤政,大唐的气数,也和杜甫的命运一样,在急转直下。

    李林甫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权相生涯,也亲手把大唐帝国送入了衰败的深渊。

    天宝六年,朝廷召开科举考试,而这一届科举,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竟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按理说,唐玄宗此时还存有雄心壮志,想要以科举取士网络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李林甫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操作呢?

    这既不符合唐玄宗本人的意愿,同时也得罪了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

    但此时的李林甫,先后斗倒了张九龄、贺知章、李邕等人,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生怕这时有人跳出来,给皇帝进谏‘谗言’,坏了自己的大业。

    于是他在面对唐玄宗的问询时,只用了四个字,就完美地把自己这种荒唐操作给搪塞了过去,还从此更加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和欢心。

    哪四个字呢?——

    野无遗贤!

    意思是,在玄宗皇帝您的英明统治下,朝廷早已经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都已经搜集到中枢里来了,一个都不曾遗漏在民间,这不正是皇帝您德泽天下,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的证明吗?

    此等马屁,换做任何一个英明的君王,都会嗤之以鼻,但偏偏李隆基却信了。

    或许,对他来说,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迹,才是天底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吧?

    而这件事情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杜甫。

    没有功名,就不能当官,没有官职,就领不了俸禄。

    杜甫也是心情落寞,忍不住找好朋友吐槽,于是给自己的好友韦济写信诉苦。

    无奈杜甫的诗写得有点过于出众,以至于这封私下吐槽诉苦的信,可能影响力稍稍大了些,于是让李林甫彻底忌恨上了这个颇有才华的年轻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后杜甫也得到不少贵人的提拔,帮他在玄宗皇帝面前说话,也都被李林甫从中作梗,最终不了了之。

    即便是出身名门的杜甫,在失去了至亲的救济后,也在这一天天的坐吃山空行为之中,变得日渐窘迫起来。

    那年头的长安,居住成本可一点不低,即便是朝廷的官员,也有不少勤勤恳恳几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子,以至于要住到郊区,每天起早摸黑骑着马驴去赶早朝上班的公务员。

    杜甫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学他的朋友李白高适那样,去贩卖自己的才学和诗文。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转眼间,杜甫就已经四十岁了,十年长安的漂泊困苦,或许正是为之前十年的放荡齐赵间还债吧?

    这再次提醒了我们,特别是收听本期节目的小朋友和学生们,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自己,千万不要浪费了最宝贵的年华。

    但尽管在长安的十年,过得并不如意,但这里毕竟是长安,是天下的中枢,五湖四海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这里汇集,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

    杜甫在此见证了边疆将士们为了玄宗皇帝的盛世伟业,发起的一场又一场对外战争。

    怛罗斯之战、南诏之战、契丹之战等等,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对皇帝和上层的权贵而言,这些来自边陲之地的战败消息,最多是让他们感到脸上无光,丢了颜面。

    但对于百姓而言呢?

    杜甫亲眼看到,被强行征发的青壮少年,经过咸阳桥,被发往各地边陲,补充损失的兵源。

    父母亲自拦道牵衣,痛哭流涕,哭声震天,十里之外亦可闻。

    这一离别,可能再无相见之日,一边白发,一边白骨。

    达官贵人们读到的是边疆传来的战报,而杜甫读到的,却是百姓的悲伤与无奈。

    于是他写下了《兵车行》,从此,唐诗是唐诗,杜诗是杜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别人写诗,杜甫写史。

    别人为了谋取晋升之道,对权贵极尽献媚之言,而杜甫却目睹朝堂腐败,也看不惯玄宗皇帝的种种做派。

    民生凋敝之际,皇帝却时常带着杨贵妃春游曲江芙蓉苑,冬眠骊山华清宫,天天笙歌燕舞,哪知民间辛酸?

    于是杜甫又挥笔写下了《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若你不了解时代背景,不了解杜甫其人,你会以为这是一篇写美人春游的盛世图景。

    但若你读懂了《兵车行》,你自然能明白,这篇诗文,无一字讥讽,却处处是讥讽。无一言感慨,却感慨声震响。

    杜甫从此开始定居在了少陵北,离开了长安,自称少陵野老,过起了真正的农人生活。

    却也因此更知民间疾苦,百姓生活的不易。

    一年辛苦耕耘,往往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而功亏一篑。

    辛苦种下的药草,也经常会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而不能食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