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氏若瑶
青山寺位于河州府城外十里处的半山腰上,有台阶数几千,虽难行,但香火鼎盛。
马车到了山下,便无法上去了。
“娘,我都打听过了,青山寺的菩萨确实极为灵验,咱们今儿个正好替爹他们拜拜,保佑咱们家三位都能考上举人。”陈娇娘笑眯眯的说着。
秦书笑着点头,目光却是一直观察着四周。
陈娇娘微微不解,昨儿个晚上忽然被告知来上香就有些懵,且今儿个还带了老四出来。
“娘,今儿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陈娇娘扫了一眼许四郎问。
秦书压低了声,“今儿个是给四郎相看的。”
陈娇娘心中诧矣,这么突然?
不过老四年纪是不小了。
是该娶媳妇了。
“娘,是谁家的姑娘啊?”陈娇娘扶着秦书慢慢往山上走去。
“知府夫人的侄女。”
陈娇娘倒吸了口气,官家千金啊。
四郎有福气。
陈娇娘此时心里是既高兴又有些难受。
毕竟她们妯娌三人都是普通人呢,如今老四娶了一个官家千金,身份比她们不知高了多少。
“太太,知府夫人家在前头休息了。”清雾跑了过来,小声禀报。
秦书笑道:“那感情好,正好一道去上香。”说着,她看了眼许四郎,不错,打扮的人模狗样的。
别说,许家的孩子皮囊还是没话说的。
前头,王氏也带着人在等候了。
“哎吆,今儿个真是巧了,夫人也来上香啊。”王氏已经带着人过来,见到秦书面上掩不住的喜意。
秦书扫了一眼站在王氏身侧的少女,“听说青山寺菩萨灵验,今儿个便想来拜拜,没曾想遇到了知府夫人您。”说着,二人走近了些,亲热的揽住了胳膊。
“这是我家三儿媳妇。”秦书指着陈娇娘给王氏介绍,陈娇娘福了福身,唤了声,“知府夫人好。”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快快起来,不用这么客气。”说完,她的目光落在了许四郎身上,真是越看越满意。
许四郎本就生的好,今儿个还穿着一身天青色的直缀,衣角处绣着翠竹,头发用白玉簪子束着。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知府夫人此时脑海中只有这几个字。
许四郎赶忙行礼,“许亭枫见过夫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伯夫人啊,你家四郎真是年少有为啊。”长得也很俊。
秦书哈哈笑着,“哪有,哪有。”
知府夫人拉着她的手颇有深意的介绍着自己边上的少女。
“这是我的侄女,阿瑶。”
秦书顺着知府夫人的介绍看去,只见少女生的白净雅致,眉目如画,梳着双髻,发饰精致,上身穿着藕色袍子,下身着浅粉色百花裙,一举一动温婉有礼。
“王氏若瑶,见过伯夫人。”说完又给陈氏行礼,“见过三夫人。”
“四公子。”
秦书心中暗暗满意,一举一动,竟是大家闺秀的风采。
许四郎也赶紧回礼。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瞬间又移开了目光,跟在秦书和知府夫人后面。
“夫人,咱们一道上去。”知府夫人笑着邀请。
秦书笑道:“那感情好。”
“那你可得跟我好好说说这青山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点头,“那是必须的。”说着,二人结伴往上面走去,陈娇娘跟在边上,许四郎跟王若瑶倒是慢了一步,规规矩矩的跟在后头。
因着前后都有自家的小厮丫鬟开路,倒是少了很多避讳。
如今见过了面,秦书也不管其他的了,只让他们自己接触。
入了青山寺,各自拜了拜菩萨,捐了香油钱,又依着王氏的意思用了斋饭,后山赏了会花这才回了府里。
一到家,秦书就带着许四郎去见了许则川。
一进屋,茶水都来不及喝,就开始了问话。
“那王家姑娘你觉得怎么样?”秦书问许四郎。
刚刚一路上可把她憋坏了。
许则川给秦书倒了杯水递给了她,“喝点水。”
秦书接过一饮而尽。
许四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王姑娘瞧着确实娴静温柔,儿子觉得是个好相处的,婚姻大事,还是爹娘你们做主便好。”
秦书一听,看向了许则川,那就是有戏了。
“成,我跟你爹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许四郎点了点头,行礼后退出了房间。
“那王家姑娘怎么样?”许则川好奇问。
秦书将自己一日的观察说给了他听。
“不愧是世家闺女,一举一动皆是娴静有礼,样貌也不错。”
“跟老四在颜值气质这一块,还是很搭配的。”
许则川点头,“那便好。”
“既然老四也没什么意见了,那就接触接触吧。”
“等回京之后,我请先生帮忙打听打听。”
秦书,“也好,先生估计跟王家也认识,我也让师娘帮着看看,若是合适,就定亲吧。”
许则川颔首。
另外一边的知府后院。
姑侄两个坐在一起,说着话。
“阿瑶,你觉得那许四郎怎么样?”
王若瑶面色微红,轻声细语的开了口,“许公子长的好,见我时眼神清正,一路上也颇为守礼。”
至于其他的,读书好,家规好,出身也不错,就不用说了。
知府夫人一听这话,顿时乐了。
“我就说他家不错,上次院试的时候我就想着把他介绍给你了,可是伯夫人不在。”
\"你可不知道,京城多少人家都盯着他了。\"
“年纪轻轻的就中了院试榜首,乡试一个举人是跑不了的,家里人口也简单,伯夫人也是个好相处的,你若是嫁过去,日子过的也一定顺心。”
王若瑶看着这个一心为自己打算的姑姑,心里感动不已。
早前,姑姑书信写回去的时候,家中对这门婚事并不看好,即便封了伯爵也是农户出身,谁料短短几个月,家中变化如此之大,他家那个白身的老二竟然也做官了。
许家父子三人也继续乡试,瞧着确实颇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