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书香门第(2)
解放前,奶奶对父亲的期望就是读一个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一个教书匠养家糊口。父亲在省立七师读了不到三 年,1949 年全国就解放了。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政府也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父亲还没毕业,1950 年就被安排到当时的湖南祁阳县教育科工作。工作不久,就被派到农村搞“土改”。在“土改”时的阶级成分划分过程中,有一次工作组集中开会,负责父亲家乡所在地的“土改”工作人员就告诉父亲,因为你们家解放时家里还有几亩田,根据政策,你们家可能会划为地主。父亲也没多想,就对那人说,按政策该划什么就划什么吧,最后父亲家就被划为了地主。当时感觉也没什么问题,但后来 我们全家却因此吃尽了苦头。后来听父亲说, 如果当时给那人说说,也是可以划为中农的。
“土改”结束后,父亲继续回祁阳县教育科工作。大概是1953 年,县教育科推荐父亲报考当时的湖南师范大学,父亲同意了。经考试,父亲被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录取了。于是 1954 年父亲带职进入了湖南师范大学学习。1956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祁东白地市农校工作,成为农校的创始人之一。
后来的大姨父王孝访,老家与父亲家相隔很近,只隔着一条小溪,相距不到一里路,可以说是鸡犬相闻。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姨父就将自己的小姨妹介绍给了父亲,后来成了我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祁东县太和堂镇城连墟江陂谢家。一书香门第的富裕家庭。外公叫谢新畴,早年毕业于一所国立大学,后来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由此外婆也算得上是一 位受过书香熏染的人。外婆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即两个舅舅, 两个姨妈加上母亲,母亲在家中排名最小。大舅谢宜松,解放后也从事教育工作。二舅谢宜岳,是一名水利专家,位于中越边境的中越友谊水库就是二舅负责设计的,后晋升至广 西水利厅总工程师。大姨一直在家务农。小姨谢宜兰,也从 事教育工作。
母亲叫谢宜耀,解放后考入了国家统计局南昌 统计学校。毕业后,她本来有机会留在湖南省计划统计局工作, 但那时父亲与母亲已经恋爱,为了双方能在一起有个照顾,母亲要求回祁东教书,最终被安排到离父亲工作的祁东白地市农校附近的万福岭小学任教。父母亲是何时结婚的我就不太清楚了。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就将奶奶一直接在身边敬养, 直至寿终。父母结婚后,就陆续生育了我、姐姐王文玲及两个弟弟王建林、王茂林。
母亲一生教书育人,聪慧贤达,相夫教子,朴实清贫。 自己从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吃好穿的都让给了我们姐弟,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看见母亲穿过一件新衣服。有一次姐姐给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尽管母亲非常喜欢,却责怪姐姐太浪费,便收起来舍不得穿。母亲长年身体不好,有病都舍不得花钱治,都是硬扛着,吃药都是吃价格便宜的, 堪称一位慈祥、宽厚、无私的伟大母亲!母亲于 2005 年 7 月 病逝,享年 73 岁。
父亲一生也是教书育人,历任中学校长、祁东县教育工会主席。父亲知识渊博,桃李满天下,为人善良,一生光明磊落,于 2008 年 1 月逝世,享年 82 岁。
父母亲虽为国家公职人员,但家里子女多,工资低,生活过得很清贫。父亲常年抽的是一种八分钱一包的“经济” 牌香烟,有时为省钱,还抽过农村的土旱烟。有时别人请客,分了一些花生糖果,自己都舍不得吃,带回来分给我们姐弟们吃。 父母亲总是自己省吃俭用,从来没让我们姐弟忍冻挨饿。父母亲从来都是教育我们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特别要求我们要公私分明,公家的钱,不该拿的,一分钱都不能拿。因此,我们四姊妹参加工作后,没向父母亲要过一分钱,也没有贪污公家一分钱。当年我在祁东县电影公司,有一段时间,每个月只发二百元生活费,也未曾向父母亲伸手,更未利用职务之便,占公家便宜,这一点一直伴随老王的职业生涯。
现在我们四姊妹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先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生活,虽谈不上富有,但也称得上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