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碎玉有声(重生) > 颂文

颂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黎国宗族社会背景下,想要名声远扬,只能靠口口相传。

    那么,丹青妙手的发迹途径便屈指可数。

    最常见的便是因师承加持在身的荣耀光环,且丹青师承多来自家传,启蒙之初天然就会吸引外人的关注。

    可杨书玉师承百家,技法博众家之长,被杨伯安聘请入府授课的名家多借客居之名,她自然没有受到师承荣耀的荫庇。

    再来便是画手入选朝廷画院,杨书玉千娇万宠长大,自然不会走上此途径。

    最后剩下的,便是逐渐积攒名声。需要频繁地参加诗会雅集,在人前作画,与文人雅客赏鉴画作,甚至或赠或卖,须得借机将自己的画作流传出去。

    可杨书玉既不爱赴宴,亦无心在人前博美名,痴画善丹青自然而然成了她“避人”的爱好。

    哪怕是在杨府,为避免他人打扰,画阁则严禁任何人进出,平日收拾打理都是她亲力亲为。

    就算后来与林自初有过浓情蜜意的时日,她也羞于在林自初面前展露。

    如此,高时明又如何得知?还如此笃定她善画?

    杨书玉抬眸对上那藏着坏意,袒露挑衅的目光,高时明摆明是要她尽可去猜。

    “你又没有刻意隐藏。”萧彧语气轻快,带着稚子不顾他人感受的天真,“哪怕有规矩拘着,你的视线不还是黏在朕的画卷上了?”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这话虽不能解答杨书玉的困惑,却戳破了她一直忽略的细节,让她那明媚的脸登时沉了下去。

    她并未刻意遮掩,就连谢建章也能看出她喜爱赏玩画作。借住在墨心古厝的时间不长,他已往东院送去不少珍藏画作。

    反观林自初就连她展露出来喜好都看不出,可见林自初对她也谈不上用心。不知她善于作画,就连她喜好赏玩画作也看不出吗?

    尽管她沉着脸,心里却谈不上失望。她交出的真心,已在搭弓瞄准林自初时便收回了。

    高时明将她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了然地微挑眉梢,没多说什么,默然地纵着萧彧不顾帝王威仪,呱噪地撬开杨书玉的嘴。

    两大画痴相谈甚欢,从笔墨纸砚到颜料技法,到内侍出声提醒萧彧和高时明移步主持围猎封赏时,杨书玉闭口收声才意识到高时明一直在场。

    她刻意避开高时明探寻的目光,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后面前去赴宴。

    此次围猎,北凉使团被高时明设计羞辱,虽有太后的人解围,却难以改变国书被驳的局面。他们面上不悦,在晚宴上并没有多生事端。只是林自初冷峻的目光,在席间反复落与谢建章交谈的杨书玉身上。

    待喧闹散去,各路人马散场时,凌征拿着杨书玉加封的密信,连夜策马回了京都,欲赶在打开城门时最先进程传信。

    圣驾回銮,众臣跪送,是以等西山回归平静,各府车马陆续回京时已是未时。

    然而,京中风向已然变了。

    街道熙熙攘攘,各府管家小厮混杂在人群中,翘首等待自家主子归来。百姓交谈声不断,却同以往笑谈带来欢快戏谑氛围不同,似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愤慨情绪,在京中迅速扩散开来。

    “老爷!”

    京都杨府的官家最为急切,马车刚进入视线,他便小跑着迎上去截停车队。

    “老爷,出事了。”

    “何事?”杨清浅侧坐靠车窗,她闻声抬帘,露出端坐在正位假寐的杨仲辅来。

    围猎是武臣的主场,文臣亦要携家眷作陪。杨清浅自幼丧母,由太夫人带大,她参加围猎便只能跟在杨仲辅身后,闲时则要去与太后作陪,如此她不便与京眷交往互动。

    人前人后,她虽端庄有度,却少了这个年纪的活力。

    因而,杨清浅连着几日都兴致缺缺。

    “老爷,小姐,请看。”

    杨府管家朝上往车窗递了一张毛边纸,这种纸张不常用于书写记录,边缘处甚至还沾染上了星星点点的油墨。

    杨清浅不解,管家递来的毛边纸还没来得及细看一眼,她便转递到了杨仲辅面前。

    “老爷,京中书生围了四方馆,太学生也去不少。”

    杨府管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似乎这事已经人尽皆知且不需要避讳。

    “祭酒大人的马车刚过城门口,就改道去了四方馆,眼下还不知那边闹成什么样。”

    “这是?”杨仲辅垂眸扫视毛边纸上印刷的文字,眉头跟着越蹙越紧。

    “江陵杨家产业下的书肆墨斋,甚至其他铺子都在派发这篇林老的颂文。书肆还放出林老著作的白棉纸印本,折价售卖,引书生文人争相购买,林自初的身份便也跟着传开了。”

    他垂头叹道:“眼下都挤在四方馆闹呢!”

    “宫中作何反应?”杨仲辅通篇读完颂文,心里连连称赞。

    这篇颂文旁征博引,随笔者崇敬之情而陈述林声远的一生,斐然成章,通读则心生澎湃。

    京中才子,也就谢建章有如此锋发韵流的笔力。

    若不是用版刻印刷而成,以求速度和数量,杨仲辅都能预想,谢建章那俊秀飞逸的字迹会有多么添彩。

    杨仲辅收了飘飞的心绪,抬眸仍不见管家回话,沉声道:“圣驾回銮,摄政王满城耳目,无人将消息递到御前吗?”

    北凉使团下榻在四方馆,如今被书生围堵,该太后党着急才是。可他开口却问高时明的反应,这矛盾的反应惹杨清浅错愕。

    “有王府小厮在城门口拦了圣驾。”杨府管家垂下头,“但圣驾径直回宫城,并没有遣人到四方馆。”

    “似是纵着他们闹的意思。”

    “既如此……”杨仲辅顿了顿,合上深邃的眼眸,“回府吧。”

    “爹?”杨清浅轻唤一声,见杨仲辅岿然不动,没有要搭理她的意思,便垂下睫羽,落车帘道,“管家,回府吧。”

    她心中酸涩,被失落感涨满,是愈发看不懂带她疏离的父亲了。

    京中何人不知,她从小受教于祖母,又得太后看中,实在不知她的父亲为何会渐渐疏远自己。

    明明在幼时的记忆中,杨仲辅亦是慈父形象,下朝归府会张开双臂将她高高举起。

    马车徐徐前行,她却再也没有心情去阅览那篇颂文。纸张被她小心折好,也是将她的心思和低落情绪收好。

    稍晚于他们回京的杨书玉一行,马车中是截然不同地氛围。

    月芽摆弄着小几案上的茶盏和点心,似是受到感染,她小声地哼着江陵小调。

    她身侧的车帘被卷起,杨书玉从主位倾身靠近,伏在车窗打量愤恨不满之风刮过的京都。

    “建章的颂文写得真好。”

    杨书玉面上扬着明媚无害的笑,似是这阵搅弄京都的风并非出自她手。

    “林老太爷文人楷模,梅竹风骨。”她回眸一笑,“怎么会有投靠北凉的子孙后辈呢?”

    谢建章浅笑连连,温声道:“是林氏后人不争气,丢了林老的风骨。”

    他的声音似散在春风中,轻柔而悠扬:“书玉宣扬林老的功绩,是让林自初在大黎再无立足之地。”

    那篇颂文没有贬低林氏后人,谢建章只是从内心真挚的感受出发,赞扬了林老在文儒界的千秋功绩而已。

    甚至颂文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林自初,可风声刮过,会将林自初是林声远贤孙的消息带到各处。

    两相对比,他越是赞扬林老的文人风骨,便越是让林自初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

    北凉蛮荒,单靠北凉国力和环境,就算有林氏一族助力,也很难在短期内追上大黎的国力。

    与颂文一同传回京都的,还有杨书玉加盖私印的亲笔手书。关闭北境茶马互市的消息,怕是早已快马送去北境。

    杨书玉在手书中还强调,要赶在秋冬前闭市,断了北凉采买物资过冬的退路。茶叶断供尚可忍耐,布匹棉花和粮食,都是北凉国土无法产出的。

    她是顺着高时明的指示,要将北凉逼入绝境。

    林氏一族在大黎臭名昭著,断无回归的可能。而被林氏牵连的北凉人,在捉襟见肘地忍过一个个冬天后,杨书玉很想知道,他们求贤若渴的心,是否依旧坚定?对他们,还能不能做到礼遇有加?

    念及此,杨书玉忍不住轻笑出声,在月芽的哼唱声中,如银铃般悦耳,带有江陵女子的娇俏明媚。

    “可是太后呢?”

    她突然问道:“太后将林自初请进京都,是为了牵制摄政王。”

    “兵权在摄政王手中,北凉进献种马,是想撕开一道口子,让太后党的人插手军营。”

    谢建章回程路上为她分析朝局,却没推演到太后的下一步动作。

    她微微蹙眉:“摄政王驳了北凉之请,如今林自初有难,她若是作壁上观,定得不到北凉的支持。”

    “如此,太后党拿什么和摄政王斗?”

    谢建章不着急,接过月芽手中的茶壶为杨书玉添茶:“京中皆道,江陵杨府站在摄政王的阵营中,有充盈的银钱开挖南北运河。太后党自然不能与之抗衡。”

    “可是书玉也说了,若是得不到北凉的支持,太后党迟早要被王爷肃清。”

    他嘴角的笑冷了下去:“林氏一族无荫封,族中亦无人出仕为官,举族投靠北凉,世人可骂其辱没林老风骨。”

    “可太后私下与北凉交好,甚至能为她提供助力,书玉可知这叫什么?”

    杨书玉一滞,心中的答案不敢宣之于口。

    “这叫通敌卖国。”谢建章冷声强调道,“其罪当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