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导演重回1996 > 第57章 我们的(上)

第57章 我们的(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结束了!

    多天的奋斗在这个时刻戛然而止,林麦冬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听见郝姐的话,只觉得百感交集。

    工作到这里,确实不再需要他了。

    后面剪负片,基本就是按照他之前给正负片做的记号,对照这份剪出的正片上的剪辑出入点标记,在负片上进行重复工作。

    因为负片比较娇贵,这部分工作需要进独立的操作室,全程戴着柔软的绒布手套进行,人多提升不了效率,还可能破坏操作环境。

    合片则说的是合成,把多条胶片洗到一条胶片上面,这一般是和配光合作,做特效用的,比如淡入淡出(淡入是画面由暗变亮代表开始,淡出是由亮变暗代表结束)、叠化(上一段画面逐渐溶解虚化,转进到下一副逐渐由虚变实)等等。

    这些都属于转场特效,在林麦冬的规划里,《雇佣人生》是伪纪实风格,转场就是画面的直接切换,几乎用不到特效。

    所以合片流程,也就片头片尾字幕,和把胶片、声轨进行合成——字面意思,后续会通过转光,把剪好的磁带声纹转印到声带片(一种记录声音的胶片)上,然后再经过翻正、翻底,合成到放映拷贝的胶片边缘。

    它会在画格旁边到齿孔之间,形成一条光学声带,到放映的时候,只需要有个聚光灯对其照射,再加一个光电感应器进行光转电,就能实现和胶片画格运动一致的声画同步。

    想着后续的流程,林麦冬低下头,看着怀里沉甸甸的剪出来的正片,犹豫一下,又把它重新挂回胶片架上。

    然后握住郝姐的手:“后面麻烦您了。”

    郝姐就笑:“放心,我会好好对待它的,3天吧,你再过来拿原底和放映拷贝,保证做得漂漂亮亮!”

    林麦冬又说了几句,告辞离开。

    走出青影厂小楼,看着京城昏黄的天空,一阵风吹了过来,有些冷,林麦冬紧了紧衣服,看着那风吹着落叶从他眼前掠过。

    秋天了啊!

    可他的记忆仿佛还停留在大半个月前,依然烈日炎炎的时候。

    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些天的后期制作,确实让他忽略了季节的变化。

    而以后的时间,他不用再每天天没亮,就赶紧起床洗漱跑来这里守着哗啦啦转动的胶片。

    也不用再每天不断地看重复的影像,看得头晕脑胀,闭上眼都有种自己钻进了影像里,随着胶片转动狂奔的错觉。

    怎么突然有些不适应呢……

    回味一会儿过去半个多月,那疲惫却充实的日子,林麦冬轻轻抽了一下自己的脸:“振作起来,你又不是先天吃苦圣体,怎么还吃上瘾了?”

    总之,对他来说,《雇佣人生》的工作到这里是真的结束了。

    3天后,他的第一部作品,就会正式面世!

    想到这里,他脸上渐渐露出开怀和期待的笑容。

    “耶——”

    冲昏黄的天空挥舞一下拳头,在青影厂门口来去的人们错愕的目光中,林麦冬向学校奔跑而去,渐去渐远。

    都是电影从业者,闻到少年身上残留在风中的,卤化银的味道,大家转瞬就明白了什么,有人摇头骑上自行车。

    有人驻足眺望那远去的背影,会心一笑。

    ……

    期待《雇佣人生》的不只林麦冬,还有很多人。

    比如制片组的陆明丽,摄影组的宋小飞,导演组的娄蒿。

    今天是周六,没有课,下午属于固定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和往常大家四处乱窜吹牛皮不同,现在的兴趣小组,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

    一派是参加过《雇佣人生》拍摄的学生,基本由摄影、录音、剪辑等系的大二大三生组成,掺杂着一些没有参与短片拍摄,但跟在师兄师姐屁股后面凑热闹的大一萌新。

    另一派是文学系,自从上次传出文学系领导否决跨系实践课题成立的事后,文学系就被以陆明丽、宋小飞等人为首的那派孤立。

    文学系也不含糊,除了部分退出小组,其他人索性“弃明投暗”,围绕到卢川身边——你们不是说俺们捧卢川臭脚吗?那俺们就真的捧,气死你!

    这一派里还掺杂一些导演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要么是卢川朋友,要么出于别的原因才加入——比如有些是嫉妒林麦冬的剧本胜出,于是来个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小小兴趣小组,居然也玩上政治了!

    不过这也正常,只要是人就难免有立场,陆明丽、宋小飞加入《雇佣人生》,和林麦冬走得近,自然不好再接近文学系,文学系也差不多,林麦冬开拍短片前那次演讲,让大家恨透了否决实践课题的文学系领导。

    从本质上来说文学系学生属于被迁怒,但人际社会的交往,真正能保持客观中立不被情绪驱使的,毕竟是少数,情绪节奏一旦起来,就必然会失控扩大化。

    校园对抗,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之间的龃龉对立,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来的。

    坐在活动室角落,看见卢川和文学系的学生进来,陆明丽翻个白眼儿,转过头,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在她旁边,几个制片组和摄影组的学生,正逼问娄蒿:“……你不是和林导一个宿舍吗?片子剪什么样你不知道?”

    娄蒿叫屈:“我又没参与后期,我是真不知道,要不你们去问张兰嘛,麦冬找的那个剪辑师,好像也是她们专业的老师,说不定她知道。”

    名叫张兰的学生连连摇头:“郝老师上次开课还是去年,今年我都没见过她。”

    几人还待继续问。

    陆明丽不耐烦了:“林导昨晚不是让宋小飞通知我们了嘛,3天后去拿拷贝,到时候不就知道了,你们现在着急又有什么用。”

    几人表情讪讪:“我们……唉,我们就是有点不踏实……”

    实际上,自从拍摄结束后,参与《雇佣人生》拍摄的学生中,类似几人这种心态的不在少数。

    说白了,大家都有点虚。

    短片毕竟是大家一起参与创作的,没人不希望它成为一部好片,当初大家愿意参与进来,主要原因就是林麦冬剧本噱头搞得好,有意思有看点,又有深度。

    但作为预备的电影从业者,大家也都清楚,很多时候,好的剧本,好的构思,不一定能拍出好片。

    胶片盒一关,影响一部成片的因素太多了,一本惊艳的本子,最终拍成一坨平平无奇的垃圾,并非什么罕见的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