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导演重回1996 > 第55章 什么叫耗时耗力(上)

第55章 什么叫耗时耗力(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食堂吃完饭,林麦冬就回宿舍狠狠睡了一觉,从下午睡到第二天早上,再醒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人生三问在脑袋里转悠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

    然后就是充分得到休息的舒爽。

    但很可惜,这种感觉在接下来,基本不会再有了,因为从今天开始,他就要投入到剪辑当中。

    青影厂剪辑师不少,毕竟背靠北电,这种幕后人才根本不缺,厂里给林麦冬分配了两个,一个主刀,一个是副手。

    林麦冬跑去食堂吃了早餐,赶到剪辑室的时候,里面就像他离开时候一样,灯火通明。

    剪辑室是通用的,简单弄了隔断代表一个个工位,目前里面除了他这个组之外,还有两个组在忙活,是厂里从外面接的单子。

    那两个组的灯,已经好多天没灭过了。

    偶尔还会有之前接的活,制片人或导演又重新找回来,今天就是,林麦冬刚进门,就听到里面一个男的在哀求:

    “……大姐,帮帮忙,这两段画面真的要改一下,原本的不能用啊……”

    林麦冬瞟了一眼,男的大概40多岁,看打扮像个导演,但很面生,不认识。

    他抱着一摞胶片盒,冲面前工位里的剪辑师大姐点头哈腰,态度堪称卑微。

    但良好的态度不妨碍大姐很崩溃:“开什么玩笑,素材都剪完了,声音都合上去了,现在你说不能用?”

    “就两段……”

    “就两段?你懂不懂工作量啊,那两段我得重新撸原底,从十几本素材里重新截,这还是胶片,声音怎么办,你怎么办事的?有你们这么搞的吗?不干!”

    大姐工作也不干了,摘下手套撞开那导演,气呼呼往门外冲。

    林麦冬赶紧让开,然后看着那导演唾面自干,抱着胶片盒一路跟在大姐后面又是道歉又是说好话儿。

    几人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他才收回八卦的目光,来到厂里分配给《雇佣人生》的工位。

    工位灯火通明,两位剪辑师都在,正对着灯光查看编码。

    两位剪辑师主刀姓郝,副手姓胡,都是女性,胶片剪辑师确实女性较多,主要这个工作很需要耐心和细心,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林麦冬冲两人打着招呼:“郝姐,胡姐,刚刚什么情况?”

    “还能什么情况,又一不靠谱的导演呗,想一出是一出。”回答他的是胡姐,看起来很是同仇敌忾:“王姐前些天剪的时候,那导演和制片人都在场,他们当时也都同意的,结果现在又说有两段镜头要调整一下结构,小林你说说,这是不是没事找事?哪有这样的,片子剪完印完了才想换画面,早干什么去了?”

    说着,她看了一眼林麦冬,半开玩笑地警告:“小林,你可不能干这种事啊!”

    “那不会,我是从头开始跟的,特别清楚工作量,知道两位的辛苦,肯定不会给您二位找麻烦!”

    林麦冬赶紧说好话。

    虽然从导演的本职来说,他挺理解那个导演的要求。

    影视创作就是这样,有时候灵感来了,想要重新调整是难以避免的情况,这本身也是为了精益求精……不过,那位王姓剪辑师发脾气也属正常,从她话里就知道了,她生气倒不是撸原底,胶片毕竟是有画面且可以查记录的。

    她生气是因为要重新翻声音,声音可没画面和记录给你看,你想重新剪,就得重新听,一小时的磁带可能要听一个半或两小时。

    非常煎熬。

    唉,都不容易。

    一边暗暗叹息,林麦冬一边几句好话把胡姐哄得眉开眼笑,胡姐脾气比较率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刚刚的警告倒不是特意针对或者借题发挥。

    主刀郝姐的性格相对就绵一些——外软内硬,看着柔弱,但很有主见。

    她没有参与两人的八卦,等林麦冬把胡姐哄开心了,她才说:“别闲聊了,小林,一起来撸片儿吧!”

    “哎,好的郝姐!”

    撸片就是查编码,看洗印情况,不只胶片,还有磁带,前两天林麦冬在整理拍摄记录给胶片做记号,规划剪辑的时候,两位剪辑师已经把磁带完整听了一遍,这么做是检查是否有声音没录上或录错的情况,以免后续剪辑出问题,还得重新撸磁带。

    胶片是林麦冬做好记号之后,她们才开始撸,因为剪辑第一遍要剪一个组装版。

    就是按照林麦冬给的记号,把7本胶片按照脚本场次顺序剪接起来,让它成为一本循环能看的片子,方便三人查看所有的拍摄画面,检查有没有问题,或者问题出在拍摄环节,还是洗印环节。

    这是同样枯燥的工作。

    三人先手工过了一遍,确认编码和画面清晰,没有瑕疵,一上午就过去了,然后就开始把片子装上双监台。

    双监台顾名思义,就是监视图像和监听声音的操作台,由编辑器、接片机、多联胶片架组成。

    青影厂用的机器有点“古董”……

    编辑器是一套立体声画机,看起来有两个老式打字机那么大,上面很多电动按钮,主要控制的是音响和齿数表,也有控制胶片转动的开关,但旁边还是装了一个手摇轮儿,在林麦冬看来,整体造型非常复古,惟有那块监视屏幕看起来有点现代感。

    接片机也差不多,它就是剪辑里的剪,负责把胶片切断,粘合。

    林麦冬他们这台是胶带接片机,比隔壁的隔壁工位那台胶水的“先进”一点点——胶水机为了方便胶水粘合,需要打磨胶片片基,会导致损格,意思是如果不能用,这一刀的胶片就废了。

    胶带机好一些,可以直接用胶带粘,一刀错了也有挽救机会,不用再洗一遍正片。

    胶片架没什么好说的,卷胶片的东西,和编辑器是配套的,编辑器几路,胶片架就是几联。

    整个下午,三人基本就是查编号,切胶片接胶片,最多的声音就是接片机下刀的声音,还有手指撸过胶片,那“悦耳”的唧唧声。

    傍晚,第一版组装剪辑完成,他们把它装上编辑器。

    郝姐一边操作,一边吩咐副手胡姐调齿数表:“先调到40,我们在定光孔下走一遍。”

    “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