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章 朝堂面圣
林佑之慢慢地抬起了头,眼神坚定而又自信地直视着上方的皇帝赵德霖。
当赵德霖看清林佑之的面容时,不禁愣住了,心中猛地一震。眼前的男子面庞清秀俊美,似曾相识。尤其是那双眼睛,充满了聪明睿智,深邃而明亮,仿佛能够洞悉一切。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样坚定的目光,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几十年前就深深地印在了皇帝赵德霖的心底。
林佑之不慌不忙地自我介绍道:&34;在下林佑之,乃是协助六皇子此次逼退大梁军队的军师。&34;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语气不卑不亢,显得大方得体、风度翩翩。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的大臣们都被林佑之的风采所吸引,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
皇帝赵德霖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凝视着这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暗自感叹,如此优秀的人才竟然出现在自己的国家,而且看容貌和眼睛就知道是靖王的后代。面对这样一位出色的年轻人,皇帝赵德霖不禁感到一丝压力。
皇帝赵德霖稳定了一下心神,沉默片刻后,开口说道:&34;好啊,真是太好了来人啊,六皇子和林佑之二人,各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34;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二人的欣赏和认可。但并未做出任何官职封赏。
随着皇帝的封赏下达,朝堂上响起了一阵阵赞许的感叹声。
六皇子赵彦泽眉头微皱,心中充满疑惑。他原本对林佑之执意面见父皇禀报和谈之事感到十分担忧,生怕父皇会有什么不满或怪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皇见到林佑之后并未表现出异常,反而给予了封赏。赵彦泽不禁陷入沉思,实在猜不透皇帝此举究竟有何深意。
待二人谢过皇帝赏赐后,林佑之紧接着开口说道:“草民林佑之还有事启奏。”
皇帝赵德霖眯了眯眼睛,望着林佑之说道:“哦?林佑之你说。”一般皇上称呼大臣爱卿,但是林佑之作为六皇子的新晋军师,并不是朝中大臣。刚刚得了钱财封赏,已经格外开恩。所以皇帝直呼其名。而且皇帝赵德霖心里有更为重要的事还没有找到答案。
林佑之开口说道:&34;大梁目前尚未了解我军真实实力,此次我们侥幸取胜,不过是巧用智谋迫使大梁军队后撤十里罢了。倘若大梁派出探子查明我军底细,他们必定会再次发动攻击。”
林佑之稍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因此,当前形势紧迫,我们急需派遣一位重臣速速赶往大梁,赶在大梁摸清我军底细之前与其和谈。并且,此次和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34;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皇上和众大臣都暗自思忖着林佑之所言,觉得颇有道理,而且这关系着整个大燕国未来的命运。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担此重任。
先且不论此番前去和谈究竟是不是危险重重、九死一生,单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一条,便足以让任何人心生畏惧、知难而退了。
皇帝看众人皆沉默不语。眼神凌厉地扫视了一眼殿下众人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当中可有谁敢愿往大梁走上一遭,与之谈判呢?”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每个人都面面相觑,噤若寒蝉,无人胆敢挺身而出,向前答话。
“哼!”皇上赵德霖见状,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拍案而起,怒斥道,“平日里一个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关键时刻竟然全都成了哑巴!养你们这群废物到底有何用处?”
满朝文武大臣们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此次和谈关系重大,任务艰巨,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功亏一篑。若是真的失败了,那大梁国一旦察觉到大燕国如今内防空虚,军力匮乏,必然会再次兴兵来犯。届时,皇上怪罪下来,谁又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呢?
正在此时,众人只见林佑之挺身而出,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躬身施礼,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草民林佑之愿代表大燕国前往大梁和谈!”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开来,众人皆惊,一时间议论纷纷,嘈杂声四起。
首先,林佑之并非国之重臣,尽管皇帝刚才因其战功而给予了封赏,但他毕竟只是赵彦泽的军师而已。能得到封赏已然算是格外恩赐了。如今,他竟要肩负起前往大梁和谈的重任,这意味着他将代表着大燕国、代表着圣上出行。这种尊崇与荣耀,若非朝中重臣,恐怕唯有皇子方能享有。然而环顾整个大燕国,此刻却难以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前去。
六皇子自然无法脱身前往,毕竟他需统率大军,刚刚战胜大梁,大燕仍需要他镇守;三皇子和五皇子同样不能离开,因为面对大梁敌军的战场上绝不能缺少他们。
其余几位皇子都已经出征前去迎战突厥大军,但至今尚未归来。
皇帝赵德霖此刻感到无比疲倦,他深知,单从胆量这一点来说,林佑之便已经超越了其他人。真不愧为靖王所教导出的孩子啊!他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现今正值急需人才之时,如果他既有能力又甘愿挺身而出,那么让他代表大燕国出使也未尝不可。
这时,林佑之再次开口说道:“待到和谈圆满成功之后,希望陛下能够应允我一事。”
赵德霖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忖,此子果然不同凡响:“你怎知自己必定能够顺利完成和谈呢?”
“为了大燕国的百姓,更为了我们整个大燕国,我必将全力以赴,不负众望。”林佑之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接着,他继续说道:“待我和谈成功归来,恳请皇上帮助我寻得我的亲生父母。”
此时此刻,皇帝赵德霖瞪大双眼,满脸惊愕地看着眼前的林佑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敢在知晓自身身份的情况下,冒着巨大风险前来面圣。显然,此子深知在朝堂之上,身为一国之君的自己绝不会轻易动他。不仅如此,其所展现出的仁义孝道、忧国忧民之情以及聪明才智、坚毅果敢的性格,无一不让赵德霖联想起当年的靖王。面对如此相似的一个年轻人,赵德霖竟感到一股与往昔如出一辙的沉重压力。
“很好!朕应允你,待你和谈功成归来之际,朕定当全力助你寻觅双亲下落。”赵德霖朗声道:“现今,朕册封你为出使大梁的钦差大臣,肩负大燕国之和谈使命。”
林佑之叩首谢恩后,旋即转身回归队列。紧接着,皇上立刻写了前往大梁和谈的文书,亲自盖上印信。他与六皇子赵彦泽一同向皇帝施礼告退,缓缓退出了宏伟庄严的皇宫大殿。
皇帝赵德霖望着他们俩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索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他深知自己身处高位,每一步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福祉。
退朝以后,皇帝赵德霖回到书房。书房里烧着很旺的炭火,温暖如春,但赵德霖却无心细看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他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之中,脑海中一直浮现出林佑之那坚定不移的面容。
刘海雍眯着狭长的眼睛,观察着皇帝赵德霖的神情。他看出了皇帝内心的不安,于是开口道:“皇上您尽管放心,海里的虾米,再怎么蹦跶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皇帝赵德霖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刘海雍的说法。但他的眼神依然充满疑虑,继续说道:“小刘子啊,你说,他会不会真的是靖王的后代呢?他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情?”皇帝赵德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刘海雍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回答道:“皇上,这些问题目前还难以确定。不过以臣之见,不管他是否与靖王有关,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皇帝赵德霖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地说:“嗯,你说得有道理。如今局势动荡,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让任何人破坏朕的江山。只是……这林佑之实在令人捉摸不透啊!”
刘海雍宽慰道:“皇上不必过于忧虑,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只要我们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相信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
皇帝赵德霖叹了口气:“唉,但愿如此吧。不过,小刘子,你可得替朕多留意些,绝不能让任何对朕不利之人有机可乘!”
刘海雍连忙跪地叩首:“皇上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皇帝赵德霖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刘海雍起身。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皇上啊,您大可安心,想当年那靖王都未能对您构成威胁,更何况如今这区区一个林佑之呢?哪怕他真与靖王有些渊源又如何?您可是当今圣上,这天下间有谁敢轻易撼动您半分?”刘海雍深知皇帝赵德霖心中所忧何事。
“所言甚是!现今正值用人之时,此子既有胆识,又聪慧过人,实乃前往大梁和谈的不二之选。倘若大梁大军再次来犯,我大燕怕是难以招架得住啊。”皇帝赵德霖今日的言辞与平日略有不同。
刘海雍追随皇帝赵德霖已有几十载光阴,其心思机敏,对于赵德霖的心思往往能够猜透几分。只见他轻声说道:“皇上,您劳累许久,也该好生歇息一番了。老奴让人把炭火生得更旺些,再取一件上等的貂皮给您盖上。”话音未落,便有人取来一件貂皮,刘海雍接过手后,亲自为皇帝赵德霖盖在身上上。赵德霖微微颔首,闭着眼睛沉思着:“当年若不是因为江羽芊,实难让靖王赵德清就范,如今这林佑之,不知道以后会产生什么威胁。一定要小心谨慎啊。”不多时便倚靠在软榻之上沉沉睡去。
赵彦泽和林佑之一同骑着马朝着潇湘楼的方向奔去。赵彦泽一边驱策着马匹前行,一边转头对身旁的林佑之道:“此次前去大梁路途遥远且艰辛异常,途中恐会遭遇诸多危险与不测。我已派遣洪定率领一队精锐士兵随你一同前往,他们将会负责保护你的周全。”
林佑之感激涕零地向赵彦泽道谢:“感谢六皇子,就带洪定一人前去吧,人多了恐怕大梁军队不让通行。”
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倍加小心谨慎,不辜负他的期望与信任。待到二人抵达潇湘楼后,赵彦泽安排好洪定跟随林佑之。林佑之便告别了赵彦泽,返回煜王府稍作休整与准备。
进入府内,林佑之迅速整理好行囊并交代小莲务必悉心照料田婉婉。一切就绪之后,他再次跨上骏马,与早已等候多时的洪定并肩而行,正式踏上了前往大梁的漫漫征程。
路上遇到大梁军队,他们就拿出盖有皇帝印信的公文,说明来意,大梁军队并没有怎么样为难他们,皆一一放行。
一路上,他们快马加鞭,穿越山川河流、历经风雨雷电,遭遇无数艰难险阻却始终未曾退缩半步。林佑之和洪定相互扶持鼓励,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与考验。终于,经过漫长的跋涉与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抵达大梁都城。然而此时此刻,更大的困难正等待着他们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