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迁都之议
山越,一直以来都是江东的顽疾,也是江东最宝贵的资源。
屯田以膏腴良田为主,中等土地为辅,大概需要一百五十万亩。
按照一名佃户耕种五十亩来计算,需要三万壮丁作为劳动力。
一人耕种百亩,太压榨佃户了,孙权不屑为之。
他圈了三个地点,作为“扫越令”的重点执行地。
一个是会稽郡,孙权任命贺齐为主将,郡尉徐矫为副将,顾雍负责后勤保障。
一个是麻、保二屯,孙策和太史慈曾讨伐此地。
有人叫嚣大骂孙策,被太史慈一箭命中手掌,钉在城楼上。
孙策虽然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没有攻破麻、保二屯。
历史上江东讨伐三次,才将麻、保二屯扫荡干净。
此次孙权决定任命中护军周瑜为统帅,凌操、凌统父子为先锋,讨伐麻、保二屯。
最后一个,则是丹阳郡的黟县和歙县,是山越盘踞的重灾区。
深山老林里,最少有二十万山越,相当于一个中等郡的人口。
孙权决定亲自领军征讨,绝不给山越喘息的机会。
等到将这些地区的山越都请出深山,江东起码能增长几十万人口。
众将干劲十足,各司其职前去准备。
孙权勒令太史慈、魏延、甘宁前去组建三大营,并且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
三人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孙权很期待他们的表现。
待将军们离席后,张纮站出来进谏道:
“主公夺得江夏、荆南三郡后,益阳成为战略的要点。”
“吴郡的治所距离益阳数千里之遥,无法为益阳的战事提供任何便利。”
“不如考虑迁徙治所,兼顾益阳和皖城。”
益阳和皖城,是江东的重要门户。
一个接壤荆州刘表,另一个接壤江淮曹操。
“善,东部以为迁到何处最为合适?”孙权征询意见道。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
“老夫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
“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
“如今处所俱存,地有王气,是天之所命,应该作为都邑。”
张纮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秣陵还有小江百余里,能安大船,治理水师。
孙权回师时,便认真地考察过。
既然张纮提起,那么他便顺势答应下来:
“待横扫丹阳山越,再迁徙治所至秣陵不迟。”
张纮点了点头,接着道:
“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
“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非主动寻衅。”
“今主公值汉家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大军。”
“而后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祟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天下也。”
孙权屡次三番征战,将内政后勤统统落下,严重地发育不良。
他连战连捷还好,倘若遇到一场大败,很难恢复元气。
江东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孙权统治的底蕴。
张纮认为,主动掀起大战吃力不讨好。
不如先壮大自己,等待良机出现。
所谓的良机,可能是敌人给了一个江东进攻的借口,或者敌人露出破绽。
平时就好好耕种,治理甲兵。
只要自身强大了,敌人迟早浑身都是破绽。
这便是“因时而取”。
“东部之言,权铭记于心。”孙权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