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襄阳隐士
诸葛亮解决了江东的问题,当即与赵云回转江夏去了。
同时周瑜也将兵马分批的调往濡须口。
……
曹操这边,经过上次的水战,曹操深知在水上不是荆州水师的对手。
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渡过汉水。
同时派人从北方抽调工匠。打造战船。
而秦玉则是苦思破曹之法,同时加强训练士卒。
就这样。双方在汉水两岸僵持了下来。
……
半个月后。
程昱急匆匆的来见曹操。
“丞相,我军中士卒有不少人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还有不少人身子烫的厉害,浑身酸软,完全站不住。”
曹操闻言不由大感头疼,“军医呢,可有查探清楚什么原因?”
程昱说道:“军医说是不服水土所致。”
“那还不快快救治。”
程昱为难的说道:“生病的士卒太多,军中草药不够啊。”
曹操揉了揉眉头,“派人回许昌,将这里的情况告知荀彧,让他派人从北方运送草药过来。”
“这,丞相,从北方运送草药需要时间,现在我军士卒完全等不起啊,以军医所说,若是不快些救治,恐怕会形成疫病啊。”
曹操听到疫病,面色不由的一变,随后来回踱步。
未久,曹操眼神变得狠辣起来,“程昱,你立刻派人,将所有生病的士卒集中起来,在樊城西侧筑一大营,将这些士卒全部送入到大营里。就说让他们在那里安心养病,我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草药和医师。记住,不许任何人靠近。”
程昱闻言拱了拱手,正准备下去时,曹操又道,“军中生疫之事,切莫走漏了风声。”
待程昱走后,曹操派人将麾下一众文武请了过来。
“军中发生的事情,尔等都知道了吧?”
众人互相看了看,皆是拱手说道:“知道了。”
曹操轻嗯一声,随后轻声说道:“我军中士卒多为北方人,来到这里后,不适应水土,如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疾病。
若是再拖下去,我估计人数还会增加。所以必须尽快攻破襄阳。如若不然,就只能退兵了。”
这是荀攸道:“丞相,前番联系荆州氏族,已有回应。襄阳杨家家主杨同表示愿意和丞相里应外合,拿下襄阳。”
“哦,不知杨家准备怎么里应外合。”
“杨同的大儿子如今在荆州水师中任职,手中有一千五百名士卒。三子在岘山大营,手中掌管三千兵马。而杨家还有八百私兵。
所以杨同的意思是丞相下次攻打襄阳时,让他的两个儿子作为内应,同时他会在襄阳城制造内乱。伺机刺杀刘备。”
曹操思索片刻,问道:“此人可靠嘛?”
荀攸说道:“襄阳杨家乃是弘农杨氏的分支,到杨同这一代,一直想回归主脉。只是不知为何,杨彪好像并不想让杨同这一支回归。
如今丞相南下,让杨同看到了希望。所以便准备派人联系丞相。不曾想我们的人先接触了他。”
曹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如此说来,这杨同也可相信,若是其真能助我拿下襄阳,那我便做主,让他们这一脉回归弘农杨氏。只不过依公达之见,此法有几分可行?”
荀攸沉默片刻,说道:“五成。”
曹操听后,眯着眼睛思考良久。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曹操说道,“那就依杨家之法行事,只是还需商议一下细节。既然杨家三子在岘山大营,那就从赤滩圃进攻。”
这时一旁的毛玠说道:“杨家大子手中只有一千五百士卒,若是我军大肆进攻,襄阳守军有防备的情况下,以其手中兵马船只,恐难以第一时间将我军接应过去。
所以不如派出一部分人从安阳滩发起猛攻,让敌人以为我军的主攻点是万山大营。尽可能的吸引襄阳守军的兵力前往万山大营。”
曹操闻言说道,“好。就依孝先之策行事。徐晃,张郃,命你二人领兵十万,多备火把,三日后强攻安阳滩,记住,声势一定要大,一定要让襄阳守军认为我军的主力大军皆在安阳滩。”
徐晃,张郃二人当即出列领命。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于禁,你四人早做准备,三日后随我率兵袭击赤滩圃。曹仁留守樊城。都下去早做准备吧。”
……
襄阳城外,司马徽处。
司马徽和一老者,一青年文士席地而坐。
司马徽放下手中茶杯,看向青年文士。
“士元此次前往江东,如何?”
青年文士轻笑道:“孙权猜忌心太重,更喜欢以貌取人。非明主也。”
司马徽和那老者闻言,轻笑着摇了摇头。
二人皆是心知,恐怕第二点才是士元不满之处。毕竟,士元这容貌确实是~
司马徽说道:“既如此,何不前往荆州刘使君处一试,如今元直,孔明皆在刘使君麾下,你若过去,也有一二知心好友。”
青年文士回道:“我本欲和孔明一较高下,谁知孙权竟如此鼠目寸光。”
司马徽笑道:“既如此,何不投曹。啊,哈哈。”
青年文士和老者闻言,皆是笑着摇了摇头。也心知司马徽不过是在开玩笑。
如此曹操麾下谋臣多为北方士子和颍川士子。似他们这些荆襄士子过去,恐怕难有出头之日。
老者思索片刻,说道:“如今刘玄德大势已成,有潜龙冲天之势。投靠他,也不失为上上之选。
若是此次襄阳之战,刘玄德能击败曹操,我襄阳氏族倒是可以下注了。”
青年摇了摇头:“叔父此言差矣,需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是真要投靠刘备,那此时便是最好的时机,真要等到刘备击败曹操再去投靠,或许仍会得到重用,却难以进入核心。”
司马徽赞同的点了点头,“氏族重利,向来是不到最后一刻不下注,如此虽然能保百年基业,却难以更上一层楼。
而庞公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谨慎。需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又何必过多的操持。”
老者也就是庞德公沉默片刻。
随后将茶杯放下。说道:“士元,依你之见,襄阳之战结果会是如何。”
青年思索片刻,说道:“依我观之,曹操此次南下必然无功而返。说不好还要损兵折将。”
庞德公和司马徽闻言皆是来了兴趣,他们深知眼前这青年才华不弱于孔明,二人皆是王佐之才。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