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偶观农事
宋百川下去之后,再没有人上来比试了。
而且,再比试恐怕也只能比骑马射箭,然而这两样才是许敬尧真正的强项。
谁跟他比这俩?那不是跟寿星佬比岁数嘛!
总不能跟他比划船吧?船也划不到台上来啊。
吕充见没人再来挑战,就解散众人,各自回营。
至于许敬尧,当然是给他安排了个房子,一样住在了大营里。
而许全呢,则是让他原路返回,这没他的事了。
说是水师军营,但毕竟是府兵,靠的是屯田自给,刨去种田的日子,实际上没有多少训练。
十天有五天训练就不错了,而农忙的时候一个月也未必有五天。
也不知道这样的军队是怎么形成战斗力的。
许敬尧不用屯田,这些时间自然就成他的假期了。
吕充不去管他,知道他是许司马的儿子,也不会说什么。
六月份正是农忙的时候,今年雨水又少,天气又热,湎水两岸的军田都需要灌溉。
吕充也没时间管别的,之前魏玉龙筹备军粮调走了许多稻米,这一季的水稻又还没收。
今年要是减产,怕是自己过冬的粮食都不够。
整个六月乃至七月,吕充以及另一个营的王通,都在湎水两岸忙着给稻田里引水、除草。
手下几百水兵,跟附近私田里的农民一起忙活水稻。
这也是生产力低下,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水稻就是这样,费人工。
好在衍州是稻麦两种,白云县东北部就有很多麦田,到七八月就可以收割。
百姓倒不怕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更别说湎水南下河网众多,鱼虾蟹等水产丰富,这也是衍州富庶的原因之一。
许敬尧这些天没怎么教他们拳法枪法,听说是因为田里缺水,大伙都下田里去了。
许敬尧到漉公湖看过,湖水的水位都下降得很厉害,今年怕是个旱年。
天气也热,天上连云彩也没几片,大中午树上的叶子都晒得发烫。
许敬尧沿着河岸走,有些河床浅的地方都露出来了,晒得龟裂成了一块一块的。
河边的水田里,一队队水兵人挨着人,提着木桶排队到河边打水,给水田灌溉。
应该是上游引不下水来了。
“看这情况,要是还不下雨,怕是真的得影响收成。”
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观刈麦》来了。
里面有一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些田里劳作的人,不管是在原世的唐代还是现代,还是在这个不为人知的时代,都是一样的。
他们接受着同样的辛苦,却无法改变。
许敬尧唏嘘不已,又想起另一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他觉得现在自己的想法和白居易一样,他又有什么功劳不用去田地里劳作?
而眼前这些人又有什么过错,非让他们这么辛苦劳作?
肯定不是过错,但他一时间也想不清楚为什么。
这恐怕是个哲学问题。
回到大营,许敬尧无聊得很,就在营房周围瞎转悠。
这营里的树很多,官兵们在这些树上拉了绳子,晒些衣服裙甲什么的。
有的还搭了架子,把树荫连成了一片。
许敬尧在树下乘凉,偶尔一股微风吹过来,树叶被带得哗啦啦直响,这声音透着一股凉爽,沁人心脾。
靠坐在树下,许敬尧享受着这一刻清闲的惬意。
看着那些晒衣服的架子,忽然,他有了一个想法。
“对了,水车!”
“用水车打水又不用电,还比人力快,这多好?”
没错,用水车给水田灌溉是能把低处的水运到高处的。
“以我的动手能力,鼓捣鼓捣木头竹子应该不难,干脆做个水车出来算了!”
想到就干,赶紧去找人帮忙。
找到吕充,跟他把想法一说,吕充立马给他安排了十个人,听他调配。
许敬尧马上安排任务,找木板的找木板,砍竹子的砍竹子,再有就是买辘轳,找木匠。
有个木匠当然更好办,毕竟榫卯这东西很难,没手艺根本做不来。
没多久,回来一个,还带着一个。
许敬尧一看,他带回来个老兵:
“不是让你去找木匠吗?”
“他就是!”
“你会榫卯不会?”
“会!咱营里木匠多的是,都是我教出来的。”
“咱营要那么多木匠干什么?”
“修船嘛!免不了随时有个船漏进水的时候,总不能老请人修吧。”
“所以我们都是自己修,久而久之就都成木匠了。”
“那好,我画个图纸,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来。”许敬尧非常开心,有这现成的木匠那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