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长安变故
往回走的时候,蒙江平放慢了脚步,靠近古扎特低声问道:“古扎特,你波斯王朝的损失如何?”
古扎特闻言一愣,随后赤红的双眼露出痛苦的神色。他沉重地叹了口气,说道:“我原本带领的十万大军,如今在连番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这次战争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场灾难。”
蒙江平听到这里,也不禁叹了口气。他说道:“我这边的情况也没有比你强到哪里去。现在也只剩下不到四万的兵力。这场战争让我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长叹一声后,蒙江平的脸色显得异常沉重,他缓缓地再次说道:“古扎特,你我双方目前能调动的兵力加起来不过七万左右,那么这意味着罗德尼手中还掌握着近六万的精锐人马。”
古扎特诧异地看着蒙江平,似乎从蒙江平的话中听到了某种警示。他眉头紧锁,不解地问道:“蒙将军,你此言何意?”
蒙江平深吸了一口气,他直视着古扎特的眼睛,直截了当地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再盲目地听从罗德尼的指挥了。他的计划看似完美,但实则对我们两国都极为不利。到最后,巴斯王朝的损失将会是最小的,而我们两国的兵力将会大大折损。”
蒙江平的话语让古扎特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回想着与罗德尼的合作过程,发现确实存在许多疑点。他抬起头,看着蒙江平说道:“蒙将军,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国家着想。”
蒙江平见古扎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继续说道:“我认为,与拜月国的交战,我们必须更加谨慎。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罗德尼在背后搞鬼。”
古扎特点点头,表示赞同。他说道:“你说得没错,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国家负责,为我们的士兵负责。”
就这样,原本嚣张一时的西域联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终于败退而走。原本紧密联盟的四国,也因为各自的利益而即将分崩离析。
对于亲自前来督战的徐洋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他原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一举平定西北边境,自此以后西北再无战事。
然而,就在他准备庆功之际,一封从长安发出的紧急信件却突然而至,将他的喜悦一下子打入了谷底。
正元帝可能坚持不住了,原本说给徐洋半年的时间,现在只过了大半。
正元帝三天前突然从昏迷中清醒,连夜让大总管福安传徐洋前来。只是徐洋已经来了狼牙关,无法及时去面见。
鬼医去了宫里,用了秘法为正元帝吊住最后一口气,应该可以让正元帝坚持到徐洋回长安。
可是这个消息不知如何竟然被宁王生母赵贵妃知晓,而赵贵妃以皇贵妃的名义召见宁王与赵山河。
宁王与赵山河得知消息后,心中狂喜。他们知道,正元帝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此时正是他们夺取皇位的最佳时机。
赵山河更是立即行动起来,将这个消息传到了朝堂之上。他拉拢了一帮大臣,煽动他们一起跪在宫门之外,要求面见正元帝,逼迫他立下传位诏书。
在皇宫内部,赵贵妃也不甘示弱。她领着一帮妃子,浩浩荡荡地前往正元帝的寝宫,要求见皇帝一面。她们声泪俱下,诉说着对皇帝的思念和担忧,实则是在给正元帝施加压力。
福安和牛无畏两人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此时可谓是压力山大。他们既要应对外面的大臣和赵贵妃的逼宫,又要照顾皇帝的身体状况。
福安深知,此时只有徐洋能够挽救危局。于是,他让福元祥立即给徐洋传信,催促他尽快赶回长安。
赵山河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已经显现无疑。他不仅仅拉拢了六成的官员到宫外逼宫,甚至连太师闻兴元都被他拉了过来。
闻兴元是朝廷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加入无疑给宁王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
徐洋在接到福元祥传来的密信后,眉头紧锁。他深知长安的局势已经到了危急关头,自己必须立即赶回去。于是,他思索片刻后,立即起身,对着尚起说道:
“尚将军,长安出了变故,我必须立即赶回长安。这边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你了。我相信你能够妥善处理一切事务。”
尚起深知长安的局势紧张,事关朝廷安危,对于徐洋不得不亲自前往的决策,他虽有担忧,却也理解。他凝视着徐洋,郑重地开口:
“王爷,长安局势错综复杂,不如您带上天龙卫一同前往,以备不时之需。毕竟,若事情发展至难以掌控的地步,有大军在一旁,总能有个照应。”
徐洋的眉头微皱,他沉思片刻后,坚定地摇头:“不必了,长安已有十万天龙卫和十万禁军驻守,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此次回去,只需带上历北进和镇武卫即可。西北边境同样不可掉以轻心,此次西域诸国来犯,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让他们至少十年内不敢再犯我大秦边土。”
尚起听闻此言,心中虽然敬佩徐洋的胆识和决断,但依旧忧心忡忡。他再次劝说道:
“王爷,我知您英明神武,但宁王在长安经营多年,四大世家更是他的坚实后盾,暗中势力不容小觑。更何况,宁王还请出了闻太师,他是当年皇上的老师,更是皇上能坐上龙椅的最大功臣,其影响力之大,非同小可。”
听完尚起的分析,徐洋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点点头说道:
“天龙卫就不动了,本王和镇武卫先走,你从西北军抽调一批兵马赶往长安,让天龙卫多先驻守这边。”
徐洋很显然是已经起了杀心,边军与长安那些贵人们几乎没有牵扯,而且边军杀心极重,不像府军,这些年参与战事少,手里的刀剑都钝了。
安排完事情后,徐洋便带着休整好的六百余镇武卫,快马加鞭地奔向长安。他心中清楚,此次长安之行,必将是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