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薄荷
周明书这里一切如常,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和陈生家的闺女小子打得火热。
平日里陈半夏都在百草堂看铺子,经常招呼陌生人,所以性格开朗活泼比较好相处,为人处事自有一套风格,和周明书很是投契。
陈甘松年纪虽小一些,但性子也十分友好。
周明书在认字上一教便会,但在认药材上就不那么顺利了,陈半夏经常要提点着她。
她在百草堂忙得满头大汗,认字认药材算是最轻松的,来看病的百姓什么人都有,有尊重人的,当然也有可恶的,陈大夫诊治不能动的病人时,她少不了帮忙,每时每刻都过得十分充实。
虽然她不在家张罗,但老周家一回生二回熟,做止痒膏的原材料都认识,已经在准备东西了,家里添了竹筐子,就算割回来的香茅艾草薄荷多一些也没关系。
一大早,周老太太便给家里的每个人安排了活儿。
“三丫在镇里忙着,采薄荷艾草这些活儿咱们就得提前准备好,老大家的,你带着大丫二丫去割香茅,剩下的艾草薄荷就交给我们三个。”
“对了,大志小杰,你们去山上转转,捡些柴也好,捡点菌子也好,总之不准浑水摸鱼,家里人都在忙着,你们也要尽尽力。”
一群小的点头答应,拎了背篓镰刀竞相出门干活儿。
她和冯氏将碗筷啥的都清洗干净,等一会儿得先把猪油熬出来。
周老太太将所有的活儿在大脑中仔细的想了一遍,没想出什么遗漏后,这才把刷锅水倒在鸡圈的水槽里。
刷锅水里有一些粟米锅巴,小鸡儿们啄的正欢。
“娘,三丫和我说了,咱们平时喂鸡的鸡草能吃,她问过陈生了,说还是药材呢,多吃一些对身体好,要不我等一会儿去挖一些,咱们做一些尝尝?”
朱氏擦了手过来,征询一下婆婆的意见。
周老太太看着鸡圈里残余的鸡草根,这些鸡草被小鸡吃的只剩下一点儿带泥的根,看样子这些小鸡十分爱吃。
“行,那就挖一些回来试试,就照着之前做紫花地丁的做法做做看,要是味道还不错咱们再多挖一些。”
朱氏见婆婆答应,转身便拎了篮子去了田间地头。
这鸡草甚是肥美,无论是给鸡吃还是给人吃,她都要挑一些好的。
挖够了鸡崽儿吃的量,她又多挖了一些鲜嫩的,打算回家做做看。
等回到家时,周老太太已经将肥肉切好投入锅中了,锅里面滋啦滋啦的响,已经有了一些油花儿。
“老三家的,你跟着二嫂去摘些艾草叶和薄荷吧,不用看着灶膛了。”
“哎~”
冯氏拎了篮子和二嫂一起出门,去村头摘薄荷。
这个时间点村里大多数人都下了地,剩下一些老太太们在河边捶打衣服。
乡里乡亲的见了面,免不了要说话。
“明远娘,你们摘草干啥用的?”说话的这位是傻缸娘对门的邻居,大家称呼她为春霞嫂。
“嫂子,我和弟妹摘一些薄荷叶子回家,这个薄荷用来炒鸡蛋味道还不错,家里的孩子喜欢吃。”
听她这样说,几位妇女说了几句便不再问她了。
她们都知道老周家的情况,欠了这么多的外债,家里穷的很,前一阵子就听说扒拉河里的羊屎螺吃,现在又摘这些草的叶子吃,想一想都觉着心里酸涩。
这样的苦难落在谁家头上都不好受,所以她们打了招呼后便不再多问,要不然戳到人家的痛处就不好了。
朱氏随便扯了一个谎应付过去,随即又想到自己咋变得和闺女一样了,句句都离不开吃。
那香茅是可以放菜里面的,艾草也是好的东西,但这个薄荷她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入口呢。
竟然为了一己私欲扯谎,她心里有些羞愤,万一是不能入口的东西,大家听她这么说后又竞相效仿,吃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朱氏不禁后怕,连忙找弟妹商量。
冯氏听了二嫂的顾虑后微微一笑,“二嫂,你不必担心,这些东西应该都是无毒的,要不然三丫也不会把这薄荷加到止痒膏里,肯定是好药材,而且她们根本就没怎么相信你说的话,你别胡思乱想了。”
朱氏看着面前这么一大片绿油油的薄荷,将心里的那点杂绪抛到脑后。
弟妹说的是,这么一大片,她们要是想吃早就吃了,根本没必要留到现在。
正好没人搭理她们,她们手上功夫不停,再加上薄荷叶片又大又肥厚,两人没怎么换地方,篮子就装不下了。
“二嫂,这些薄荷恐怕是不够,咱们等会儿再过来一趟吧。”
“算了,晚些时候再来吧,咱们先去摘些艾草,虽然她们也不要这些东西,但咱们一下摘这么多,我总觉得像是做贼一样,心虚的很。”
冯氏见二嫂这么说,呵呵的笑了起来,其实她也有这点顾虑,家里好不容易得了个方子可以做止痒膏,要是被村民瞧见学了去,这可不是断自家的财路嘛。
“嗯嗯,二嫂说的是,咱们还是得避一下人。”
两妯娌将摘来的薄荷叶摊在竹筐上,又出门去摘艾草。
这次她们走的远了一些,村里的那些艾草早就被村民薅秃噜叶了,地面上只剩下一些草杆和老叶,摘不出东西了。
田间农人多,她们只得来到山脚下的那片荒地,荒地里的杂草疯长,最高的已经与她们齐腰一般高。
“这地里放再多的农家肥庄稼都长不那么好,这荒地里啥都没有,这草就是爱长,我都搞不明白,这庄稼咋不像草一样爱长,要是这样,那产量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呢,咱们还用的着挨饿?”
“是呀,天天都是拔不光的草,嫂子,你看着脚下,万一有虫蛇。”
“嗯嗯,没关系的,一般长艾草的地方不会有这么多的虫蛇。”
两妯娌一边说话一边摘艾草,这个地方离家里远,两人带了背篓出来,到了晌午两人才回去。
刘氏带着闺女来回割了两趟香茅,一共六背篓,都已经摊开晾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