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辣椒
“三丫,你这是放了什么调料,感觉有些辣口,幸亏今天煮了绿豆汤呢,喝上两口会觉得好一些。”
刘氏一边说话,一边喝着冰镇过的绿豆汤。
“哈哈,还是大伯娘的嘴巴毒,一下就尝出来了这里面的不同来,因为我在里面加了一道香料。”
周明书眉飞色舞,用筷子夹出来那一截辣椒段。
“看看,就是这个,这个就是辣椒,就是咱们墙边长的。”
周明书转过身来指了指那几株辣椒树。
“这个东西可以当香料,也可以当药材,以后咱们炒菜的时候可以放一点,这样炒出来的饭菜会更香,特别是荤菜,和这辣椒更搭。”
周明书将辣椒的用法一一介绍出来,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辣椒的认识。
“原来这辣椒是香料呀,我之前还以为是什么瓜菜呢,怪不得叫辣椒呢,原来和花椒是亲戚。”
“这么一说倒是反应过来了,它们还有一个亲戚叫胡椒,放在一起听就知道这辣椒的用处了。”
“这辣椒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辣嘴,感觉吃啥都火辣辣的了,但越辣就越想吃,不知道为什么。”
周明棋伸着舌头,像只哈巴狗。
这么一大盆的青花椒鱼,周明书就放了一个辣椒,在味道上,这只属于微微微微辣。
可能是菜量太少,只显着它了。
上次的酸菜鱼她也放了的,不过大家都没怎么尝出来。
“还能吃吗,不能吃就少吃一些,我下次少放一些辣椒。”
大家刚开始接触辣椒,在味觉上自然是比较敏感。
“还行,必须的能吃。”
大家的感受大多一样,越辣越想吃,越吃就越辣。
还好周明书选了一条小鱼做了,要不然大家是真的停不下来了。
在辣味下面,冲击大家味蕾的便是青花椒的鲜麻味,她只放了两三朵青花椒,和饭店里的用量相比,那是少了太多。
自家人吃,不宜过麻过辣,点到即可。
青花椒鱼很快就被光盘了,连剩下的菜汁都被周明杰给泡了馍沾着吃了。
午饭接近尾声,一盆鱼汤也被大家分食了去。
一人分到小半碗。
周老大浅尝了一口,鲜~
周老二咂吧咂吧了嘴,他还是最喜欢这个味儿。
周老三‘吨吨吨’,这半碗不够喝呀!
“三丫,这辣椒炒菜还挺好吃的,咱们得留点种子,等来年春天再种上一些。”
周老太太见识到辣椒的‘威力’后,这个想法就出现在了她的脑海。
周明书笑了笑,“奶奶,种辣椒不用等到来年春天,等咱们墙角的这些辣椒成熟了,咱们就可以再种一次,正好等秋收的时候可以再收一茬。”
“哎呀,那敢情好,这样说就用不了几天了,我看着这辣椒果子就快要成熟了呀。”
周老太太喜滋滋的,这下又可以扩建一下家里的菜地了。
“嗯嗯,咱们专门留一棵辣椒树结种子,到时候多种一些,以后咱们炒菜炖肉用得着呢。”
“得嘞得嘞。”
大家将碗筷全部收到厨房,准备洗碗刷锅。
小毛驴压了一上午的麦子,高高挑起的麦堆又被压得平平的了。
“老大,你们把秸秆挑一挑,咱们把下面的麦粒收起来,剩下的这些秸秆你们都挑到外头去,在家里碍事的很。”
周老太太吩咐着家里的孩子,然后将装粮食的布袋子全部拿出来晒上。
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下午又有得忙了。
三个大男人加上周明志,一人拿着木叉杈子或者是其他的工具在院子里来回的抖动秸秆,让里面的麦粒全部掉落下来。
而这些秸秆便被堆在隔壁荒地上面的几个木头拖上,以后这些秸秆便用来喂驴烧锅了。
掀过秸秆后,紧挨着地面的便是那些金黄的麦粒。
几个小孩子捧着麦粒,闻着麦香,欢喜的不得了。
她们平时吃的馍馍和面条,就是用这圆滚滚的东西做出来的。
大伯娘和阿娘一人拿了一只簸箕,来回的扇动,将里面的麦糠和杂质全部扇出来,然后倒在一旁的席子上,再晒上两个钟头。
面对粮食的收获,大家再苦再累都开心。
周明画和周明远光着脚丫子在上面跑来跑去,怎么喊都不听,落了一身的灰和糠。
活脱脱两个泥人,等会儿不洗澡不洗头是不行的了。
周明书也放弃卫生管理了,摘掉碍事的头巾,放开了手脚干。
她们兄弟姐妹四个的工作是将没用的秸秆抱到隔壁荒地那边去。
没一会儿,便收获了两只黑漆漆的手。
随便往胳膊上一抹,便是一道黑印子。
干完了家里的,还有外面荒地上的。
这边可是院子里四到五倍还多!
她们还没开始怨声载道呢,周老太太就宣布那边先不干,再让小毛驴压一压。
这个消息太让人惊喜了,几个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跑到水井边洗手。
周老大几个人带着小男孩们直接去河里洗了。
家里的女孩子们则是解了头发,好好梳洗了一番。
周老太太从后院摘了两颗南瓜出来。
“今天晚上烙南瓜丝饼子吃,这南瓜再不摘就老了。”
“老三家的,你拿着菜篮子去摘摘丝瓜,我看又能吃一顿了,长得真快。”
冯氏拿了篮子过去,家里只有她还没洗头,钻一钻丝瓜藤正好。
“婶子,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
周明书拿了个小盆子过来,她想摘一些南瓜花,打算用它来做一道美食。
“三丫,你摘南瓜花干嘛,不会是能吃吧。”
“哈哈哈,婶子,被你猜对了,这南瓜花能吃,我看看能不能做出来,咱们晚上尝尝是什么味儿的。”
“好,又可以吃好吃的了哈哈。”冯氏笑着,在丝瓜藤下摘着丝瓜。
顺着这丝瓜藤慢慢找,这才没一会儿,篮子就摘满了。
“三丫,你看这丝瓜藤都爬到槐树上去了,没有个棍子还真够不着呢。”
抬头看着那一个接一个的丝瓜,冯氏真呼可惜。
因为这整株的丝瓜藤,就数槐树上的那几个长得好,又直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