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陶谦定记,支援袁绍
“万一袁绍战败呢?”
“我等还需要留一些军力自保。”
陈珪诉说其中缘由。
“而且,就算袁绍战胜,看到徐州军力空虚,心底徒生想法呢?”
“就算袁绍不想,他手下的谋士和武将会不想吗?”
一番反问的话语,直击陶谦和其他几人内心。
密室中的几人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这般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手中麾下有将手中有兵更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陶谦捋着胡须开口询问道:
“若是我等不出全力,万一那袁绍追究起来,岂不是我等出力又不讨好?”
“无妨。”陈珪快速回道:
“州牧大人派遣武将带兵前往之时,便可以主动诉说。”
“扬州那面不稳,多有集结军力北上进攻广陵之势。”
“而且……”他转头看向密室中的几人。
“彭城方向有贼寇从山中来,进入郡内作乱。”
“河道之中又有水贼搅动漕运。”
“致使徐州必须留下一些军力以控形势。”
“想必那袁绍以及手下谋士再强硬,也不可能再加苛责。”
他的话语让密室中的几人连道妙计。
尤其负责彭城的臧霸以及负责各郡漕运的笮融。
本就黑白两道均有手下的他们,想要弄出一些事情来,简直易如反掌。
两人看向陶谦,发现州牧大人同样看来。
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按这般行事!”陶谦快速下令道:
“先行派人前往冀州复命。”
“以慷慨激昂之势,诉说我等徐州必然竭尽全力支持冀州牧北上作战。”
“随后尽快集结军队和物资,北上进入冀州。”
命令一出,密室之中的几个亲信立刻应答。
随后恭敬行礼离去,开始忙碌。
陈珪却被陶谦单独留下。
意味深长的表情从老迈的陶谦脸上毫无掩饰流露出来。
他深吸口气,随后说道:
“天下大乱,诸侯四起。”
“汉瑜怎么看?”
陈珪叹气摇头,没有开口。
悲观的情绪在昏暗的密室之中弥漫开来。
陶谦也跟着叹气,两个年过半百之人心底涌现许多酸楚。
略微整理情绪,陶谦再次开口询问道:“汉瑜观那袁本初如何?”
陈珪略微思索之后点头,随后又摇头。
“此乃何意?”陶谦满脸不解。
陈珪缓缓道:“袁本初好谋而无决。”
“手下虽然兵多将广,谋士云集。”
“但利益集团多,内部争斗也多。”
“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儿。”
“多半会出问题。”
“而且……”
他略微拉长音调之后,作出一个判断。
“这次我等徐州将士派遣北上,必被袁绍手下谋士进言架空徐州武将权利。”
“使得这部分兵卒再也不归徐州掌控。”
“这可如何是好?”陶谦面露惊慌之色。
“这次支援至少也要派出徐州一半军力。”
“如果被对方全盘收拢,以后徐州当何去何从?”
陈珪道:“这也简单。”
“大军开拔之前,州牧大人亲自前往接见士卒。”
“随后向其喊话,诉说会照顾好他们的家眷。”
“但凡在那面遭遇什么事情,便可返回徐州。”
“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乡。”
陶谦捋着胡须细思。
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无论乡情还是家眷,始终都是兵丁们无法割舍的事情。
就算武将被架空或者收买,只要兵丁留恋故土,想要家眷,就会有人偷偷跑回。
如此安排,着实妙计!
陶谦暗道一声高明!
陈珪把徐州牧的表情全盘看在眼中,略微整理思绪,他再次开口道:
“州牧大人。”
“真正的威胁不在冀州袁绍。”
“哦?”陶谦一愣。
身为徐州世家之首的陈规郑重道:
“真正的威胁在更北面。”
“许贼!”陶谦和陈珪共同开口,说出同样的一个名称。
来自青州的南逃人士,不仅带回青州现状,同样带来幽州那面的一些情况。
杀贪官,打土豪,清氏族,救农奴。
这些事情集合在一起,把掌控并州幽州的许言,构建出一个完全站立在固有秩序对面的刽子手。
两人都能从得知的情况中深刻感受到,对方所到之处,屠刀便会落在他们这种人身上。
但凡有心,也绝对会把许言当作头号敌人。
那是不死不休的绝对敌人!
陈珪缓缓道:“能够暗中抽空青州,使得一州之地崩塌。”
“如此能力尽显对方的高强手段。”
“穷苦百姓虽然穷,但却不傻。”
“如果不是那贼真的能给出真金白银的待遇,绝无任何撬动百姓暴动的任何可能。”
“那许贼不知道到底拥有多少财富,才能够进行这般补贴之事。”
“而且,对方到底用什么说辞,才使得百姓那般狂热。”
陶谦听在耳中,感同身受在心底。
想他一州之牧,也不可能做到许言所做的那些事情。
虽然他也想给百姓提高待遇,从而获得更多民心。
但他却深刻知道,那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官库之中也无余银!
至于治内世家氏族的财富,那是根本动不得的。
但凡流露出哪怕一丁点的意图,都会被那些人联合在一起,把他这个州牧彻底掀翻。
而眼前这个陈珪,到时候怕是第一跳出来呼喊世家氏族暴动之人。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
身在富庶的徐州,陶谦再明白其中道理不过。
两人一番密议之后,觉得有必要改变徐州治内穷苦百姓的一些状况。
首先便是削减徭役。
在不动世家氏族利益的同时,给治内百姓减负。
另外,从现在开始限制徐州本地世家氏族,使得不要对拥有耕田的普通百姓赶尽杀绝。
不要大肆兼并土地。
争取使徐州世家和氏族,在普通百姓中的形象向好的方向转变。
否则青州全盘崩塌之势,便会在徐州再次上演。
还有就是,身为徐州世家之首的陈珪,呼吁治内各地世家氏族提升佃户和农奴的待遇。
至少能让两类人群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
不要那么严苛的压榨。
尽量改变治内的一些情况。
两人密议之后,决定快速实行。
徐州已到不得不变之时。
青州乱象给他们敲响警钟,使得两人再也不敢懈怠。
徐州在两人努力配合下,进入到变革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