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扬的建议
易中海在家中踱步良久,心中反复权衡着获取缝纫机票的各种可能途径。
这缝纫机票在现在可是紧俏之物,不亚于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他思忖再三,一个念头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院子里那位后院的邻居王扬,或许就是解决这事的关键。
王扬作为轧钢厂里的采购员,因工作之便,人脉广泛且消息灵通。平日里虽不苟言笑,与院里人交往不多,但正因其特殊的职业身份,易中海猜测他极有可能认识那些急于将手中的缝纫机票变现的人。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样的资源无疑是宝贵的。
打定主意后,易中海决定采取行动。他深知人情世故,空手求人总归不太妥当,于是特意准备了一斤白面作为见面礼。
白面在这个困难时期也是不易得之物,用它作为敲门砖,既体现了对王扬的尊重,也预示着自己求助的诚意。
大家别看贾家一向嫌弃棒子面,就以为棒子面是廉价的烂大街玩意。实际上在这个困难时期能稳定吃上棒子面的也就只有四九城这种大城市,许多地方别说吃棒子面了,一年到头都难得见到一次棒子面。
毫不夸张地说,一斤棒子面在许多地方都足够买条人命了。
易中海拿出的是比棒子面珍贵许多的白面,当然算是重礼了。
揣着这份心意,易中海踏上了前往后院的小径。他的步伐略显急促,心里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毕竟这次的请求并非小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王扬的态度和能力。但他相信,只要诚心诚意,加上适当的契机,事情总会有转机。
就这样,带着一丝希望与不安,易中海站在了王扬家的门前,手中紧握着那袋沉甸甸的棒子面,敲响了王扬家的大门。
王扬开门把易中海迎进屋里,他听完易中海的来意,眉头轻轻皱起,显得有些为难。
他缓缓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一大爷啊,你这个忙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平时打交道的,大多是为咱们轧钢厂采买食材和其他日用品,对于缝纫机票这类工业消费品,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咱们厂子对这些需求不大,我的人脉圈也就自然偏向了另一边。”
易中海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他话都放出去了,若是弄不到缝纫机票,他的脸往哪搁啊。
王扬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不过,话说回来,弄不到缝纫机票,咱们不妨换个思路。你有没有想过直接买个二手的缝纫机?你可别小看了这二手货,这年头的人生活节俭,家里的东西都保养得跟宝贝似的。很多缝纫机虽然已经使用了好些年头,但因为爱护得好,看上去和新买的一样,功能也丝毫不逊色。”
王扬为什么要劝说易中海去购买二手缝纫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贾家拥有一台缝纫机,而贾张氏常常借此向他人炫耀。
这台缝纫机对于贾家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浪费!要知道,贾家人非常懒惰,平时根本不会使用缝纫机。那些勤劳的家庭都会利用缝纫机来接一些缝缝补补的零活儿,但贾家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由于贾家极少使用那台缝纫机,所以它看上去依然崭新发亮。
尽管贾家并不经常用到缝纫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它。事实上这台缝纫机可是贾张氏时常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宝贝。
如果易中海打上了贾家缝纫机的主意,那么一场精彩的好戏恐怕就要上演了。毕竟,贾张氏绝对不会轻易让别人算计自己家的东西。可以想象,到时候双方可能会展开一场激烈的争执和斗争。想到这里,王扬不禁暗自窃喜,期待着这场好戏的到来。
易中海也是当局者迷,被王扬这么一说立马明白过来了。
对啊,傻柱确实急需缝纫机,但缝纫机不一定得是新的,二手缝纫机也不是不行,有缝纫机总比没有强。
王扬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啊,能买到二手缝纫机,那也是一种本事,一点都不丢人。现在这社会,谁还不是一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主儿呢?再说了,二手的价钱合适,性价比高,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这里,王扬的眼神里闪烁着点点光芒,仿佛已经看见了易中海通过这个建议解决了难题的样子。他客气地说:“你要是决定了,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哪里有可靠的二手缝纫机出售,咱们多走走看看,说不定就能遇上合适的。”
打听?那是绝对不可能去打听的!毕竟贾家现成的缝纫机摆在那里,他何必多此一举呢?如果易中海真的天真地让他帮忙打听,那么他只会无奈地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并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
事实上善于算计的易中海在听到“二手缝纫机”这个词汇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贾家的那台缝纫机。王扬的这个建议其实是想让易中海在贾家与傻柱之间做出选择,但对易中海而言,这根本就不是一道选择题。
选择贾家能得到什么好处呢?难道是贪图贾张氏的懒惰和贪吃吗?或者是看上贾东旭那个瘫痪的废人?再不然就是指望着棒梗——那个年纪轻轻就胆敢打公家财物主意的天生小贼?
在易中海眼中,贾家简直就是一个散发着恶臭、肮脏不堪的茅坑,谁要是跟他们扯上关系,谁就会倒霉透顶。
易中海是个很上路子、懂人情世故的人,尽管王扬实际上并未真正帮助他解决问题,仅仅提供了一个建议罢了,但易中海离开时仍然留下了那一斤白面,并对王扬的提议表达了感激之情。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斤白面对于人们而言绝对称得上是无比珍贵的物品。
然而对于像王扬这样习惯享受大鱼大肉的后世之人来说,它简直就是微不足道、毫不稀奇的东西。
待易中海离去之后,王扬拿起这斤白面,心中暗自思忖着:“易中海确实是个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的人啊!倘若换作前院那位外号‘算盘精’的阎埠贵,恐怕早就毫不犹豫地把白面拿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