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黎县挪村
听到小姨说起这事情,大姨也跟着说道,
“是啊,小妹被你吓到了,第二天去问村里的白婆婆。白婆婆说你长得可爱,被村里的老人叫去聊天了,到了晚上就让你自己回来了。”
“大姐二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讲这种迷信的东西呢,小寒没事就好了嘛。”
妈妈也插话道,话语里却有了跟姐姐们撒娇的感觉。
张水寒一愣,看着妈妈满足的表情,意识到了:
如果妈妈经常跟家人来往,可能心情会好一些。
她正要再说些什么,却听大姨说道,
“哦对了,我都快忘了,这次来看你们,还有一件事呢。”
“什么事情啊?”
妈妈疑惑地问道,却听大姨笑着说道,
“我家小儿子,还有小妹家的小儿子,下周要办结婚喜酒,刚好凑一块办了,想请你们回去吃酒。”
妈妈闻言,也露出了笑意,说道,
“他们也长这么大了啊,都要结婚了,我好多年没见过他们了,可是”
随即,她又想到了张水寒的父亲还需要照顾,离不开人。
“唉,老张这几天在医院透析,我这些天都离不开海市,要不就让小寒跟你们回去吧,也算是我家的代表了。”
两个姨妈都有些失落,但也在她们的意料之中,于是大姨朝张水寒说道,
“小寒,你两个表弟结婚,你去不去?今天都周五了,你去的话,我们明天就出发,你最近没有工作要忙吧?”
张水寒想起了自己的回忆,还有刚刚大姨说的那个白婆婆。
她现在很想回老家一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当年那个道观建筑,是不是还在那。
想到这里,她点了点头,答道,
“行,我最近没什么事,我们明天就出发吧。到时候你们给我打电话,我去找你们。”
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国内的交通更加发达,从海市到滇市只需要半天的火车。
随着哐当哐当的火车声音远去的,还有市区的喧嚣。
张水寒和两个姨妈,出了火车站之后,去汽车站上了一辆大巴车。
【滇市←→黎县】
在大巴的鸣笛声中,传说中的“十万大山”出现在了车窗外。
没有亲自来过这里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个名字的意思的。
张水寒十年没有回来过,如今再次踏入这片古老的山脉,背后突然生出了一阵凉意。
两个姨妈看见张水寒在发呆,塞过来几个橘子。
“小寒,来吃两个丑橘,真的好吃,滇市特产,你很多年没吃过了吧。”
张水寒看着手里的橘子,有些疑惑,
“大姨小姨,你们什么时候买的橘子?上车之前没看见你们带着呐?”
“就刚刚上车的时候啊,边上有两个卖橘子的伯伯。”
小姨见张水寒不吃,剥开一个橘子,塞到了张水寒嘴边,笑着道,
“张嘴,啊——,还跟小时候似的,要姨姨喂你吃是吧。”
张水寒一阵脸红,连忙吃起橘子,掩饰尴尬。
大巴车在环山公路上摇摇晃晃地,绕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
车内的光线,随着外面的环境不断变化,一会儿昏暗,一会儿明亮。
突然哐当一声,大巴车压到了一个小石头,整个车厢都晃了一下。
张水寒看着窗外的竹林,心脏猛地一紧,视线花了几秒钟。
隐约中,她好像看到了过世的外婆,站在路边的竹林里,对她无声地喊着什么。
大巴车很快开过了那一段路,外婆的身影被车厢挡住。
张水寒拉开车窗,探出头去,却什么也没看见。
竹林里只有青绿色的竹子、风中摇曳的竹叶、沙沙的竹叶碰撞声。
“啪”的一声,一根垂下的竹子枝条,打在张水寒探出车窗的后脑上。
“哎呦”
她连忙缩回车内,捂住了被打中的后脑勺。
天黑之前,大巴车终于晃到了地方——黎县。
而张水寒三人的目的地,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张水寒背着包,跟着两个姨妈下了车,目送大巴车驶进车站里。
她抬头看了看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朝大姨问道,
“大姨,我们今晚还得在黎县住一晚,对吗?”
大姨被她问得一愣,回答道,
“小寒你坐车累了吗?我们打算搭末班车回去的。不过确实挺晚了,床都还没铺,也没地方给你睡,先在这住一晚吧。”
三人在黎县找了个宾馆,开了两间房。
两个姨妈睡一间,让张水寒独自睡一间。
回村里之后,住宿条件不一定有多好,可能洗个澡都不是很方便。
张水寒洗了个热水澡,吹干了头发,躺在床上回忆着今天的事情。
我从来没看见过外婆的幻觉,今天为什么突然看见她了。
我都十年没梦见过她了还有,她今天想跟我说什么?
张水寒打开手机自拍,对着手机屏幕回忆着那个口型。
班菲加?搬回家?不对不对难道是
“不要回克”
她念出这几个字,也被惊了一下。
为什么我会看到外婆让我别回去?就算是幻觉难道我的潜意识不让我回去?
可我不回去的话,怎么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最近精神状态一直不好,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想着想着,张水寒靠着枕头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她再次在现实里醒来。
清晨的阳光,从宾馆房间的窗户外照了进来,今天似乎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在两个姨妈的带领下,张水寒坐上了回村的早班车。
阳光明媚,天空无云,一路无事发生。
正午时分,三人在山路边下了车,目送班车远去。
微凉的山风,吹在张水寒的脸上,吹走了毒辣太阳带来的闷热。
张水寒站在山腰的路边,入眼便是成片的小山。
有的奇形怪状,有的又长得很正常,还有些许云雾笼罩在山顶。
“小寒,走啦,你还记得回村的路吗?就在前面的山脚下。”
小姨的声音从身旁传来,打破了此处的宁静。
“哦,来了。”
三人沿着公路的岔路,走进一条水泥小路,往山下走去。
十多分钟之后,一小片的房屋出现在了她们的眼前。
放眼望去,在这小山谷间,数百座小房子分散在各处。
有的伫立在山腰上,有的坐落在谷底的河流边。
有古老的泥瓦房,也有很多三层自建房,房顶还搭着太阳能热水器、铁锅一样的信号接收器。
十多年没回来,确实变了许多。
张水寒默默感慨一句,跟着姨妈进了村子。
村子的名字是“挪村”,村里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叫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