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的中职 > 第11章直面挫折

第11章直面挫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阳西沉,明日依旧会升起 ;春去春来,年年岁岁花相似。生命无价,一旦失去不复还。花可重开,人无再少,生命可贵,人人须珍惜。提升抗疫力,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人之一生,挫折难免,然挫折亦为成长之催化剂。学会应对挫折,于挫折中成长,乃使生命绽放光辉之必修课。

    华罗庚,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亦是享誉中外的数学家。他乃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等诸多研究的创始者与开拓者。然而,这位数学天才的成才之旅,却并非一帆风顺。

    华罗庚在自学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他只有初中学历,缺乏系统的数学知识和学习资源。这使得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和理论。

    其次,由于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他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题无人解答、思路受限等问题。这需要他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华罗庚的生活条件艰苦,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和生活压力,这也可能对他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华罗庚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克服了重重困难。他通过广泛阅读数学书籍、积极思考问题和不断尝试解决难题,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他的坚持和努力。

    当人们进行有目的、有动机的活动时,如果遭遇阻碍或失败,就会产生挫折。通常来说,挫折与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密切相关。

    挫折情境是指各种阻碍和干扰行动目标实现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可能是自身的疾病或心理冲突等。而挫折认知则是对挫折情境的认识。

    挫折反应是个体在挫折情境下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个体的挫折反应受挫折情境和挫折认知的影响。一般而言,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在相同的挫折情境下,不同的挫折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挫折反应。挫折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在学校中,学业问题和人际冲突是常见的挫折情境。而进入职场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挫折情境,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等。在挫折面前,产生沮丧、愤怒和失望等情绪是正常的。然而,如果不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可能会产生无助感,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随着人的不断成长,个体开始明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区别。“我实际是怎样的人?”这便是现实自我,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形象。“我想成为怎样的人?”这就是理想自我,包含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与设想。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较大,就很容易引发挫折感。

    孟子曾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经历重大挫折和创伤性事件,如亲人离世、自身罹患重病,或是遭遇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研究表明,创伤性事件会对亲历者、幸存者和目击者产生消极影响。

    然而,对挫折或创伤的抗争也可能带来人的积极改变和成长,即创伤后成长。这种成长并非由创伤性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的抗争中实现的。创伤性事件的类型、个体应对创伤性事件的方式以及社会支持都是影响个体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

    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她六十多年来潜心钻研中医药,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发出了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成功挽救了数百万疟病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凭借这项杰出成就,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称号、共和国勋章等诸多荣誉。

    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既离不开她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的精神,也与她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密不可分。

    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抗疟药物时,收集了两千多个方药,精心筛选出 640 个最具潜力的抗疟药方,又从 200 个药方中提取了 380 余种提取物。然而,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时,青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其提取物显示出一定的抗疟效果。但令人困扰的是,实验结果很难重复。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最终在采用低温提取方式后,成功找到了青蒿素疗效的突破口。

    屠呦呦说:“虽然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但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有一种使命感,必须要完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