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工作的意义 > 浪子的比喻:一掷千金的上帝

浪子的比喻:一掷千金的上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文内容:【路15:11-32】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引言:浪子的比喻

    浪子的比喻,是千百年来众所周知的故事。很多人太熟悉这个比喻了,以至于熟悉到一个地步,都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比喻的意思。

    这个比喻说,一个人家里,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分走了父亲的遗产,离家出走,肆意放荡,挥霍散尽,就穷苦起来。在困苦中,他幡然醒悟,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

    通常,我们会觉得,故事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实际上这个故事,到这里才算刚刚开始。通常,我们会说,这是一个坏人悔改的故事;实际上这还是一个“好人”不悔改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儿子”的故事,“两个浪子”的故事。小浪子刚刚回家,大浪子才开始流浪。

    提摩太凯勒牧师写过一本书:《一掷千金的上帝》。关于浪子的比喻,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是巅峰之作。所以,今天上午,我将借用凯勒牧师对这段经文的阐述,来宣讲这个比喻。

    一、小儿子:一种失落

    1、流浪

    第一幕以对白开始。小儿子来到父亲面前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各位,你必须知道,当时的听众,听到这个请求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像分家产这样的事情,通常只能在父亲离世后。

    当小儿子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就来到父亲面前,要求把家业分给他,这基本上就是希望父亲现在就死。你看,小儿子真正想要的,是父亲的家业,而不是父亲。他希望得到父亲的财富和遗产,却不管父亲被深深伤害的心。开场白,就将小儿子耸人听闻的罪恶,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特像当时的税利和罪人。

    其实,今天很多基督徒都像这个小儿子。他们想要上帝的一切祝福,却不想要上帝。只要成功就好了,为什么要永生呢?只要生活的安逸就好了,为什么要得灵魂的安息呢?只要有钱就好了,为什么要有神呢?只要今生就好了,为什么要永恒呢?

    抛弃一切祝福的源头,只要祝福的结果。

    问题是,一旦失去了祝福的源头,这些祝福还是“祝福”吗?不过沦为生命中的网罗,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因为一切美好,若无上帝,终有一天都会耗尽。就像失去了父亲的浪子,终有一天会失去所有的财富。

    如果,当时的听众对小儿子的请求感到吃惊,那么他们一定会更惊讶于父亲对小儿子的回应。古今中外,在这种情况下,父亲通常的做法,都是把不孝子棒打出门,或者臭骂一顿。但是,这个故事却说,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在这里,“产业”,原文是“生命”或“命根子”,指“用以维持生命的一切资源”。因此,故事真正说的是,父亲将他的生命,分割给了两个儿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个年代,一切财富,都来自土地。如果你失去土地,就会失去一切。他将自己产业,分给小儿子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售那些土地。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父亲那样做了,“把产业分给他们”。

    于是,过了不久,小儿子就带着财产,“往远方去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一定要往远方去呢?大概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最终你知道,有风景的地方没有了你自己。故事说,“他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这,是典型的挣脱父亲牢笼后的“自由生活”。

    很多人都会觉得,“远方”会给自己带来幸福。“远方”,是多么诱人的一个地方啊!离开父亲的约束,无拘无束;但是当小儿子离开父家,以为得自由的时候,其实他正在失落;“到远方、任意放荡”,其实是对浪子的描述。意思是,他失落了。当人以为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却是正在失去自己。

    正巧,那地方遇着一次大饥荒,他就穷困起来、无衣无食,他的生活已经一片狼藉。直到最后,沦落到猪圈,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愚昧和无知。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落的,是那么尊贵的身份。

    2、回家

    于是,曾弃之如敝履的儿子的身份,在此时却成为了他的盼望。“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于是,浪子决定要回家去。是的,他决定回家。亲爱的弟兄姊妹,你必须知道,这是如此简单,却又意义非凡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千回百转,兜兜转转,无比复杂,就想解决一个难题,但总是不得其门。然而,有时那些看似最简单的行动,却直指问题的最核心。因为,他知道,他这一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离开了父家。于是,他的唯一举动,就是转头回家。而不是好好养猪,努力工作,把失去的钱再赚回来。

    他说:“我要回去见我的父亲,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实际上,他知道自己从前的恶太大,将父亲弃绝的太深。所以,他没敢想再成为一个儿子,他不奢望恢复儿子的身份,仅仅想要做个雇工,不至于饿死。

    因此,他回家去了。而父亲,老远就看到了他。现在,如果你是这个父亲,你看到这个不孝的逆子、这个深深伤害了整个家庭,挥霍了一切财富的儿子回来了,你何以面对呢?故事说,这位父亲,当他远远看到他的儿子的时候,“就动了慈心”,朝他跑去。

    是的,朝他跑去!要知道,在古近东,家族的族长是不会跑的,因为这有失身份。但这位父亲却跑向他的儿子,拥抱他,亲吻他。这时,小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但这位父亲好像完全没听小儿子在说什么,他只是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小儿子心想,我已经把我那一份产业挥霍掉了,没有资格再享受任何财富,只能靠自己做工来赚得口粮。但是父亲却欢天喜地的重新赋予他儿子的地位。

    纯粹的恩典,纯粹是这个儿子不配得到的。他认了这儿子,摆设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庆贺这一天,他失去的儿子,返回了家园。

    一些人就像这个小儿子,有一天决定要回家。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说,我不配,我想通过努力,得到一切。但上帝不需要这些,乃是单方面的给了我们恩典。通过耶稣基督赋予我们儿子的名分。就这样,我们被接纳。

    第一幕的末尾,一切似乎恢复正常。小儿子被父亲原谅,重新接纳。但故事中还有一位人物,他还不知道离家出走的弟弟回来了。

    二、大儿子:另一种失落

    故事来到第二幕,在父亲开设盛宴时,一个新的矛盾、冲突出现了。“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到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

    不成想,大儿子火冒三丈。他非常愤怒,以至于他拒绝前往参加盛宴。你看,现在轮到他离弃父亲了,从前弟弟是离家出走,他现在是过家门而不入。这就叫半斤与八两,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两个儿子的罪,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这就迫使父亲出来,耐心温柔的劝解大儿子;就像父亲老远就迎接了小儿子一样。但他还是不进去。现在,他开始对父亲很粗暴,就像弟弟曾经对父亲无理取闹一样。

    似曾相识,罪归来。哥哥完美的复刻了弟弟的一切。

    但他似乎并不认识自己,他怒火中烧:“这些年来我一直服侍你,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令(你看,睁眼说瞎话,就是这么顺畅丝滑)。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一起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你倒为他宰杀肥牛犊!”意思是,你有没有搞错!一个错的离谱的人,总会觉得别人错了。

    请注意,在这个父亲最喜乐的日子,他一点都不喜乐。你知道吗?他的不喜乐,是极大的罪!失丧的弟弟回家了,他一点都不喜悦。他怎么就没死在外面呢?这是他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意思是,他恨恶这个回来的弟弟,弟弟没死在外面这件事,让他很生气。

    父亲宰了肥牛犊,并邀请人来赴宴,表明这是父亲一生中最要紧的一天。但他完全不在意这些,令他不满的是盛宴的花费。他只看见,父亲正在使用他那部分的遗产(请注意,现在所有的财富都应该是哥哥的,因为弟弟已经分走了他的那一份)。正如父亲出来劝大儿子的时候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现在父亲所有的财富,都是大儿子将来要继承的。

    请问大儿子在乎什么?他真正关心的是父亲的产业,但他并不真正关心父亲。就像弟弟曾经那样,只要家产,不要父亲。你看,哥俩的罪,再一次,似曾相识。

    最后父亲又说:“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就在我们迫不急待地想要问:大儿子最终是怎么回应的呢?这家人最后在爱里团聚了吗?他们最后能和好如初吗?耶稣却在此时戛然而止,结束了这个比喻。他没有告诉我们结局。悬念。巨大的悬念!为什么在此戛(jia)然而止?耶稣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三、对比两个儿子

    从第一幕里,我们看到一个非常传统的、对罪的描绘。看看小儿子,你会说:“羞辱父亲,妓女的情人,自私自利,淫乱,放荡,自我放纵,是的,没错,典型的罪人。”

    但到第二幕末尾的时候,耶稣却完全转向了另一端。你看到的是:

    两个儿子,一个看起来好,一个看起来坏。但,其实两个都很坏;

    两个儿子,一个看起来在家陪伴父亲,一个看起来在外远离父亲,但其实都远离了父亲;

    两个儿子,一个看起来在外肆意挥霍,一个看起来在家勤勤恳恳。但其实他们想要的,都只是父亲的产业,而不是父亲。

    他们其实都是在利用父亲,去得到自己真正爱慕的东西,就是财富和地位。只是一个儿子的方式,表现的非常恶劣;另一个的方式,是表现得非常乖巧。

    为什么大儿子不肯进去参加盛宴呢?他自己说出来了,他说:“我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也没赚得一只山羊羔;但你这个儿子,如此违背你的命,你却还给他宰了肥牛犊!”关键就在这儿,意思是,我没有违背你的命,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利益”呢?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他想要的仅仅是通过顺服父亲,得到好处。意思是,他压根就不真正关心父亲。

    换句话说,让他远离父亲的,不是他明显的罪,而是他自己的“良善”,并没有赚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儿子试图通过离家出走和叛逆来控制父亲,而大儿子则是通过留下来并顺服,来控制父亲。小儿子试图得到父亲的财产,是通过打破所有规则;但大儿子试图控制父亲的财产,是通过遵守所有规则。你能说哪一个更高尚吗?

    耶稣向我们展示:他们俩都失丧了,他们都没有和父亲建立起真正的关系,他们都与父亲隔绝。

    可惜,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故事,总会想起第一幕中的那个小儿子,浪子回头,父亲接纳,一切圆满。甚至,现代人听到这样精彩的、关于悔改、宽恕、接纳的故事时,眼里总是噙满了泪花,感恩又感动。好像不流几滴泪,都对不住这个故事。

    但我要提醒的是,如果你认真的读上文,你一定会发现,那些听众不仅没有在擦他们的眼泪。相反,他们一定非常的震惊,他们一定非常的气愤,他们一定觉得被冒犯了!各位,这表明:这个比喻,已经被现代人,用自我中心的浪漫情怀,给彻底曲解了。

    其实,这个比喻最高潮的地方,就是它结束的方式:那个无恶不作的小儿子,那个明显的罪人,那个离丧的浪子,却最终回来了,他悔改了。他谦卑自己,他参加盛宴,他得到儿子的身份;但是那个乖巧的大儿子,那个看起来的好人,那个一直遵守所有道德规则的人,那个一直在家里的人,却迷失了,却骄傲了,却自义了,却不肯参加盛宴。

    你知道吗?对当时的人来说,主耶稣的答案已经要呼之欲出了,这个比喻几乎等于是当街骂人了:就是税利、罪人、妓女这些明显的罪人被救赎,而道德正直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反而失丧了。

    四、殊途同归的两条路

    回到这个比喻的开始:“众税利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耶稣就用比喻说。”(路15:1-3)

    你看见了吗?耶稣的比喻,严格来说,其实是讽刺故事。讽刺当时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你能指望他们泪眼婆娑?他们没当场拿石头打死耶稣,就算不错了。路加福音15章,讲了三个比喻,失钱的比喻,失羊的比喻,浪子的比喻(失人的比喻)。三个故事,其实是一个故事,三个比喻,其实是一个比喻。

    当耶稣讲这三个比喻的时候,有两群人围着耶稣:税吏和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税吏和罪人就像小儿子,他们原是离丧的,他们生活随心所欲,他们放荡不羁,他们是人眼中典型的“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像大儿子,他们留在家中,他们遵守规则,他们一切都表现得很好,他们是人眼中典型的“好人”。

    这个比喻指出:全世界的人们,基本上都在试图用这两种方式去生活:一种是自我的方式、反律法主义的方式(小儿子的方式);另一种是符合道德的方式、律法主义的方式(大儿子的方式)。但是,耶稣说,两种都是错的,他们都迷失了,而且都离“家”很远。

    虽然这两种方法,表面看起来很不一样,其实内在本质却是相同。因为,他们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救主和主宰:来试图控制上帝、控制我们周围的人,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一种是自由主义的放浪形骸,另一种是以道德主义中规中矩,但两种都走向迷失。

    但最可怕的是:那些小儿子,那些明显的罪人,比较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罪、自己迷失的状态;但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的,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好人,却更不容易认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罪,以及自己已经迷失了的状态。

    意思是,有时候大儿子是比小儿子更接近地狱的人;挂名基督徒是比非基督徒更刚硬的人;宗教徒是比非信徒更接近撒旦的人。有没有可能,传道人是比信徒更假冒为善的人?有没有可能牧师比会友更需要福音?

    因为,我们更熟练、更有技能、更有资本把自己的罪恶、悖逆,用外面的一层光鲜亮丽的东西给包裹起来。但耶稣基督的福音,既不是道德,也不是不道德。耶稣基督的福音是他自己。

    比喻已经结束,我们还不知道大儿子的最终决定。为什么像耶稣这样伟大的、讲故事的大家,在故事结尾时却没有给出结局?很明显,这是他有意为之。因为,他希望,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在这两个儿子的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请允许我说,你一定没看好,请继续看。你说我既不像大儿子,也不像小儿子,你总不可能像父亲吧?因为,主才像父亲。

    诚实的说,在你我的生命中,我们总会时不时的表现出两个儿子的样子。有时像小儿子,有时像大儿子。然而,基督徒一生成圣的过程,就是在福音中,对付自私、也对付自义;对付坏行为、也对付好行为;对付明显的罪、也对付隐藏的罪。

    因为,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两种迷失。这就是为何耶稣要把大儿子放在比喻里。因为,你可以通过有道德、有宗教、循规蹈矩的生活,来逃离上帝;正如你可以通过不道德和无宗教、放纵来逃离上帝一样。

    有很多基督徒,他们的心与大儿子类似。努力透过一切的好行为、美德、善良、敬虔,来赚得上帝的祝福、保守和救赎。本质上说,你在努力成为你自己的救主。因为你所有的道德和所有的敬虔,都只是一种方法,让上帝给你你想要的东西的方法。

    而你想要的,最终都还不是上帝自己。耶稣只是你的老板、雇主,他还不是你的救主。所有大儿子们,都是努力通过“敬虔”和“顺服”得到某些东西。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他们的“敬虔”和“顺服”,并没有换来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会变得非常愤怒,他们会离弃上帝,他们会内心充满苦毒和怨恨。这就是大儿子的道路。

    五、真正的大儿子

    所以,我们需要回转,回到父家。其实,无论你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都需要回转。但我们怎么才能回家呢?

    首先,我们需要父亲(上帝)主动的爱。对于两个儿子,这位父亲都是迎出去,带他们进来参加盛宴。他出去迎接第一个儿子,亲吻他,接纳他;他也亲自出去找第二个儿子,劝导他,邀请他,让他进来。你看,他都是出去迎接他们俩弟兄。你看,你永远都不会凭着自己的努力寻见神,除非他先寻找到了你。

    第二,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的罪悔改,也为自己的罪之外的东西悔改。小儿子回家,他有许多罪需要悔改,是的,没有错。但是记得,大儿子看似从未违背过父亲的命令,但他依旧迷失。因此,关键是,基督徒不仅要悔改他们显然的罪;他们也要为他们所做过的任何好事,背后的动机悔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为做错的事悔改,但我们不容易为做对的事省察,悔改。相反,我们会为做对的事而骄傲,不接纳别人。这就表明,我们还是倾向于因行为称义、因善行称义。因此,你需要学习不仅悔改你的罪,还要悔改你的自义。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救恩是从信靠自己,转为信靠耶稣基督。

    第三,我们需要被主耶稣带我们回家所付出的代价,融化和感动。在路加福音第15章开始,就有税吏、罪人,这样小儿子类型的人,还有法利赛人、文士,这样大儿子类型的人,都围着耶稣。法利赛人的疑惑、不解、议论是,“耶稣为何跟这些罪人称兄道弟,一起吃饭?”

    作为回应,主耶稣告诉他们三个比喻。第一个是失羊的比喻。一百只羊,走丢了一只,牧羊人去找它,并把它带回来;第二个是失钱的比喻。十块钱,丢了一块,主人翻箱倒柜,把钱找了回来;第三个是(失人的比喻)浪子的比喻。但是,这里却没有人出去寻找他,把他找回家来。非常让人吃惊对吗?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是人世间最基本的常识:如果一个人走丢了一只羊,丢失了一块钱,他都会努力寻找,寻回来就欢喜快乐。但这里是有一人失落了,你们不仅不去寻找,反而责怪去寻找的人。耶稣去寻找了税利和罪人,并且他们回来了要听耶稣道,但文士和法利赛人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反而责怪起耶稣来,你觉得这正常吗?比喻,用最直白简介的对比,照出人的罪来。

    我相信耶稣是故意这样对比的。问题是:谁应该去寻找失落的人呢?凯勒说,在那个文化中的每个人都知道答案,这是长子的任务。长子得到大多半遗产的份额(双倍),为什么?为了维持家庭团聚,他的责任就是使家庭,像个家庭的样子。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好兄长会来到父亲面前说:“父亲,我弟弟走了,现在他的生活一片狼藉。但我要去寻找他。我会找到他,竭尽全力带他回来,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就是关键所在。这位父亲在他们兄弟俩之间已经分割了财产,小儿子已经拿到了当得的份额,耗尽了,这意味着父亲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由兄长继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件长袍、每个戒指、每头肥牛犊都属于大儿子。因此,当父亲接受小儿子回家,对小儿子,回来并没有代价,这一切都是恩典。但对大儿子,他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其实,整个人类,在某个层面来说,都是小儿子。因为我们犯罪、得罪父神、自私自利。我们都需要一个真正的、美善的、完美的兄长。上帝重新收养我们,接纳我们,给我们生命、赦免我们的罪、给我们永远的荣耀,但他不能白白这样做。

    要知道,所有的生命、荣耀、圣洁都是这位完美的兄长的。他为了来找我们,就撇下他自己一切的荣耀、圣洁、尊贵。并且,当他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中间一些人理直气壮,即使是活在罪恶、死亡、羞辱中,即使是已经衣不遮体,即使已经垂死挣扎,还是没不醒悟,还是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他完全顺服父亲的命令,并且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而且爱我们如己。当他从死里复活,就我们赢得了一切。他赢得了长袍,他赢得了戒指,他赢得了一切。但在他生命结束时,却被剥得赤身裸体。他没有得到肥牛犊,他喝到的是醋。他没有得到荣誉的戒指,他得到是荆棘冠冕。除非他被剥夺,否则我们就无法穿上。

    你看到了么?救恩对我们来说,是绝对免费的,但对他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地昂贵。耶稣基督在这个故事里,放了一个坏的兄长,好让我们能够真正渴望一个真正的、完美的兄长。那些充当以色列的先生的法利赛人,按理说应该是社会的兄长角色,去寻回失落的税利和罪人,但他们并不接纳罪人。就如故事中的大儿子不接纳小儿子。

    于是,那位真正完美的兄长,他从天上来到地上来找我们。他不是仅仅付出点金钱的代价,带我们回上帝的家;他是用他的生命来作代价。在十字架上,耶稣偿还的债务,其实是我们所欠下的。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过犯和自义而死,为的是可以带我们回家。

    唯有这样的恩典,才能改变你整个对待上帝的方式。在这样的爱和恩典面前,你还要继续活在罪中,放纵自己的生命吗?或者你会简单地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吗?不是的,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六、天父的盛宴

    最后,我要说:

    人生有一个极大的悲剧:我们都像这个小儿子一样,我们都离开了父家,我们在外受苦,我们活在罪恶和死亡的权下。

    人生有一个极大的喜剧:该死的你不用死了,有人替你死,有人用他的命来换你的命。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人生有一个真实的应许和盼望,比现实更真实的将来。就是那将来真正的、永远的宴席,将会为我们这些在外连猪食都吃不上的人,预备好了。

    爱德华兹说,有三件事,是我们必须知道的:第一,在我们生命中,所有的坏事,有一天都会变成好事;第二,在我们生命中,所有的好事,最后必定都会发生;第三,在我们生命中,那些最好的事情,尚未到来。

    因为,有一主要为我们打开大门,迎接我们进去,享受天父的盛宴。如果,你是一个小儿子,但愿这样的宴席,吸引你,让你醒悟过来,“我父家里有多少的丰盛的宴席,我到在这里饿死吗”?如果,你是一个大儿子,但愿这样的宴席激励你、省察自己的心,为兄弟归来喜乐,体会天父的心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