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去老地方
孙玉翠又问:“你想和我做朋友啊?”
李乃文使劲的点着头:“是啊,是啊,如果能成为你的朋友我会感到十分荣幸。”
孙玉翠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做我的朋友你还不够格呀。”
“那你说有什么要求,我改,我改的直到你满意为止。”
孙玉翠摸了摸下巴才开口道:“我的朋友可以不是学霸,也可以是个普通人,但起码你得思进取知上进吧,年纪轻轻不学无术,白白浪费大好时光,你不觉得愧对社会,愧对父母,愧对自己吗?”
“我……”李乃文刚要说话,孙玉翠便打断了他。
“你先让我说吧,你含着金汤匙出生不知人间疾苦,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许多孩子根本上不起学,他们不光不能上学,每天还得帮着父母干活,小小的年纪一双小手就布满了老茧,而你身在福窝里却不懂得珍惜,生活全靠父母,每次还把父母的官职拿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与寄生虫有什么区别。”孙玉翠一点面子都没留给他,话说的非常直白,直戳李乃文的心窝子。
李乃文被她说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后问出了一句话:“这都是真的吗?”
“我有必要骗你吗?”
李乃文沉默了,在他生活的圈子里,要么就是如邹世勋那样优秀上进的好青年,要么就是如自己一样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痞孩子。
在旁边一直充当道具的岳红也开了口:“孙姐说得这些我深有感触,在我老家穹窿县那里是武学之乡,大部分孩子都如我一样跟着老辈学了一身武艺,因为武艺都是家传不用花钱学习,能如我一样走出大山到大城市某个差事的,已经算是非常厉害啦,练武苦呀,但凡能念得起书,父母也不愿意孩子再那么辛苦去练拳脚功夫,正是因为没有钱不能读书,大家才不得不学老辈传下来的功夫,这至少算是有个谋生的技能吧。”
岳红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事情,连孙玉翠都不知道这些,李乃文更是惊讶,原来岳红的生活这么苦呀,她要不说,还真以为她是世外高人收的关门弟子呢,原来那是没书念,不得不学的技能呀。
今晚说了这么多,李乃文脸上的痞劲消失不见,剩下一张严肃的脸,他从来没有关心过别人的生活如何,更不觉得那些人的生活与自己有着半点关系。
孙玉翠看到他的样子,觉得这孩子也许还能抢救一下。
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晚你睡在沙发上吧,明天周末我带你去个地方。”
李乃文点了点头,洗漱了一番就躺下了,这一夜他特别安静,一直在思考孙玉翠的话语。
次日一早,岳红已经做好早餐,孙玉翠把李乃文叫起来,吃了饭大家就要出发了。
孙玉翠联系好了车子早已在楼下等着,司机看到她们时立马上前打招呼:“孙丫头还是老地方?”
“是的李师傅,先去一趟批发市场。”
这位四十多岁的大叔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好嘞!”
车子到达目的地,孙玉翠轻车熟路的来到一家文具店,老板娘一看到她满脸堆笑的迎了过来:“孙丫头,还拿那些东西?”
“是的,老板。”没花多少时间,东西已经装入后备箱里。
大家都能看出这些人与孙玉翠那是相当熟悉,李乃文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姐,咱们这是要去哪?”
孙玉翠微微一笑:“等到了那,你就知道了。”
车子一直开了四五个小时,经过了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才到达了目的地,这里立着一个老旧的石碑,上面写着杏仁乡。
车子继续往前行驶,最后停在了一所学校里,这里的校舍全部是平房,看得出屋顶都是刚刚翻新不久的样子。
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全部都是新的,与这些桌椅板凳不太相配的是上面坐着的学生们。
因为孩子们身上穿得衣服都有些破旧,与桌椅板凳的新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个孩子的脸都是黑黑的,不,确切的说是有点红红地,那是帮父母在田间地头干活时被太阳晒出的颜色,迟迟没有褪去。
当学生们看到孙玉翠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纯真的笑脸。
孙玉翠在校长的带领下把车里的文具全部搬了下来,并且拿出一万块钱交给了校长:“校长,天气越来越冷了,这些钱买点炭,帮班里装上炉子吧,让孩子们暖和一些。”
校长的眼睛都红了,泪珠在眼睛里打转:“玉翠谢谢你,你已经为我们学校做得够多了。”
“别客气,我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咱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将来都有出息,我做的这一切就不值一提了。”孙玉翠自己曾淋过雨,就特别想为别人打伞。
她也确确实实的在干着实事,不用说,在鲁市已经定好的逐年增加的教育捐款,她一直在执行着。
附近贫困的县乡学校她都有资助,不仅如此,还捐款到人,那就是她看到特别贫困但又特爱学习的好苗子,她是不光从学习上,就连衣食住行都在资助。
而远离家乡的杏仁乡她是如何结识的呢?那是跟随一个公益组织下乡支教宣传,这个组织并没有做多少实质性的事情,只是拿着杏仁乡作为宣传公益组织的道具。
拍了几张照片,写了几篇文章见报之后,提高了自己组织的名声,但却未给杏仁乡带来任何变化,孙玉翠鄙视这种面子工程,果断的退出那个组织,而是选择独自支援学校。
她的支援让那些辍学的孩子又重新回到校园。
不光资金支持,有时候还会为同学们上上几节课,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都如出了窝的小燕子,蹦蹦跳跳的围了过来:“玉翠姐姐,我们好想你呀。”
“玉翠姐姐你好久没来看我们了。”
“玉翠姐姐……”
孩子们如银铃般的声音都是那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