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锦绣大明 >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万历十五年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万历十五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光飞逝,岁月交替如梭,转眼间便是数年,如今已是大明万历十五年的春天了。

    在原来的历史中,这一年的大明王朝并未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其影响却极其深远。几百年后,一代历史学者黄仁宇便以此年为书名,写就了一本纵论大明得失之总总的著作——《万历十五年》。

    而在此书的最后,黄先生更是言之凿凿,以为到得这一年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已彻底滑落深渊,哪怕之后也曾出现过机会,更有无数人为此抛洒热血与生命,但大明气数已尽,再难有回天之法。

    因为此时的大明,各种弊病都已深入骨髓,若将之比之一人,便算得上是病入膏肓,非药石所能救治了。而且,那些弊端所引发出来的诸多乱象也已渐渐显现,随着朝中君臣的一番错误的作法,情况越来越是严重,直至几十年后,两百多年的王朝彻底倾覆。

    但要是黄先生所看到的是如今的大明朝,就不敢下此定论了。虽然他所认定的弊病照样可见,但朝中气象却大不相同,而这一点,犹在军队这一点上显现得格外突出。

    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军队因为承平日久,早已烂到了根子上,纵然还保留有几支足可一战的队伍,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而更可怕的是,那些有战斗力的军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得朝廷兵马,更多的是边镇将领的私兵而已。

    或许当外敌入侵时,这些人马尚会为了自保而奋起反击,但若朝廷真想调动他们,却是千难万难。至于其他的卫所官兵,则不过是一群毫无战斗能力,只会被人当成廉价劳动力剥削的可怜人而已。

    但如今,各地军中的风气却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数年前杨震在北疆的一连串行为,使得那些窃取兵权以权谋私的将领被斩杀殆尽,便是有所留存,也早已夹紧尾巴做人了,自然不敢再将朝廷的兵马视作自己的私产。

    而那场对蒙人的大胜,更是大大提振了边军的士气,朝廷之后又趁着奖励封赏功劳而将各路人马进行了重新的洗牌,如此,原来那种各有山头的小团体就几乎在边军中绝迹了。

    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把这一切做好,还是得多谢杨震之前所创下了威名。当朝廷需要在边军中做调动时,只消派出锦衣卫的人前往监督,那些将领就不敢反对,至于私底下的动作,就更逃不过锦衣卫人的耳目了。之前的那场追究和斩杀对边军将领的威胁实在太大,即便事情已过去多时,他们依然心有余悸,自然不敢和朝廷对着干了。

    在边军这边得到了改善之后,其他卫所军队也就有了可参照的目标。虽然目前看起来进度依然缓慢,这些连兵都算不上的队伍依然没多少战斗力,但在没有外敌侵扰的情况下,只要不断整改,总有改变的那一天。

    相比起军中风貌的焕然一新,朝廷里,官场上的变化倒不是太大,人依然是那些人。只是,这些朝臣和天子间的关系却又不像原来史书中的那么矛盾重重。这自然也有杨震的功劳了。

    原来的万历为何一直都不能叫百官真正心服?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使然外,更关键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刚继位那十来年的表现了。

    那时的他,身为天子却被一个臣子压得死死的,几乎什么决定都得由那人来做主,甚至连他自身的亲事,也是一般。虽然那人是大明朝两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大政治家,名头之响权力之大亘古难见,但终究给百官留下了一个天子软弱可欺的印象。

    虽然在张居正死后,万历进行了报复性的反扑,也在一段时日里让群臣畏惧,但那只是一时的影响罢了。待到时过境迁,一切就都回到了原位,天子依然不怎么为群臣所惧。

    但如今的万历却是在杨震的帮助下将张居正从首辅位置上赶出京去的,虽然之后没有什么强烈的报复行动,但光这一作为,却已足够震慑百官了。

    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辫子朝的麻子皇帝能被后人那等吹捧,在其身为皇帝的几十年里一直无人敢于唱一句反调,可不是因为他真个有多么的英明神武,说白了还是刚开始时就定下了足够强势的基调。光是他以八岁的年龄就把朝中第一权臣鳌少保给赶掉了,就足够让百官感到恐惧,继而敬畏有加了。

    倘若他也跟万历一般一切以大局为重,不铤而走险地在皇宫里进行什么刺杀,直到那位自然死亡的话,他之后的日子怕也会很不好过了。

    当然,两个王朝间的特点终究不同,大明的官僚阶层的自主独立性毕竟远在辫子朝之上,所以即便万历在几年前有此表现,也依然避免不了时常为百官所谏,百官也没少让他生气。但至少比起原来的历史,他的日子是要好过得多了。

    这其中,自然也有锦衣卫的威慑力摆在那儿。这几年里,锦衣卫的触角遍布各处,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官员的阴私,却是谁也不敢说的。而这又是一支可以跳出现有的框架,直接跟天子负责的力量,自然更叫人心生畏惧了。

    有了这一层剥离于朝堂之外力量的干涉,群臣即便有时难免毛病发作对皇帝颇有微词,却也不敢做得太过分。而如此一来,身为天子的万历在气势上也就显得更足一些,不是那个整日里都得憋着口气却无处发泄的窝囊天子了。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得到了改变,至少官场上的那些弊端,依然没能根除,那是在传了几百年后的每一个王朝都会产生的弊病,还有就是朝廷的用度,也在一个劲儿地上升,去年国库甚至再次出现了亏空。

    这既是官员越来越多的冗官现象的表现,也有朝廷在税收上确实比往年收入要减少许多的原因在其中。

    杨震纵然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改变自然现象。如今的大明朝,正在接受一场最大的考验,不是来自人心,而是来自天威。

    小冰河期的气候如期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叫人挠头的天灾,比如干旱、蝗灾,以及黄河的突然改道……这一切对于这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和百姓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往往,当一个地方出了灾祸,朝廷不但无法再从那儿收取税收,而且还得把大量的物资粮食投放过去以救济那里的百姓,这对国库的亏损自然是极大的。

    倒是江南某些地方,靠着不断涌现出来的丝织业取代传了几千年的农业,反倒是一派欣欣向荣。但因为大明商税向来极轻,虽然这些地方的商人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连带着那里的官员也得了许多好处,但偏偏朝廷却很难从中获取太多的好处。

    对此,万历也颇为无奈。他曾提议加收商税,却为朝中许多官员所阻拦。至于他们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他们口中所提到的什么祖宗成规,什么一旦如此商人作为四民之末的地位会被提升于理不合,还是因为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万历却是无法深究了。

    但看着有这么一座金矿,自己这个当天子的却根本得不了好处,万历心情之糟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而更叫万历感到头疼的还有两件事情。其一便是今年开始,有人不断以国库亏空为理由,向他进言裁撤朝廷勋贵的数量,以及削减他们俸禄的说法。但这可是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大事,万历可不敢随便下什么决定,只好暂且拖着了。

    至于第二件事情,就更叫他糟心了,因为就在去年开始,群臣便旧事重提,再次向他进言,希望他能早立太子。

    当初拿来搪塞百官的说法这时已经没什么用了,因为不但皇长子朱常洛长得很是健康,而且皇后也未有所出,那为大明国本计,他这个天子确实该立太子以安天下了。

    不过万历却有别的想法,他所钟爱的郑贵妃已在去年为他诞下一名皇子朱常洵,作为他心爱的女人所生的儿子,天子自然是希望由他来继承自己皇位了。只是这一想法皇帝却不敢说出来,毕竟这可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原礼法大为不合哪。

    万历在此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拖着,希望在拖延中能有什么变数吧。

    这便是如今的万历十五年了,虽然依旧弊病不少,虽然那些最终可能导致大明滑入灭亡深渊的问题依旧不断涌现,但许多地方已和原来的那个时间点大不相同了。

    这时候,若是黄先生能亲身来领略一番,或许就不会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那一句,大明之亡起于万历十五年了。

    不过,改变这一切,缔造了这一切的锦衣卫指挥使,如今的常平侯杨震,却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低调,似乎朝中的一切纷争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