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史书不必留我名 > 第35章 斩使者袁氏灭门

第35章 斩使者袁氏灭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操败退的消息被驻扎在中牟的王彧、许汜、王楷等人连夜传回了酸枣。

    曹操心中充满了不甘,他回到酸枣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有的计划,仍然竭尽全力地劝说众人继续向西进军。

    然而,由于曹操刚刚在荥阳城遭遇了失败,作为中路军队首领的刘岱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在此刻再次出征。

    刘岱给出的理由是,战败对于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他需要时间来重整旗鼓。

    与此同时,尽管董卓率领的军队已经取得了连胜,但这并没有让董卓那颗高悬的心完全落地。

    只要关东联军还未撤退,董卓便无法过上安宁的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董卓派遣的五位使者——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以及王瑰也纷纷抵达了联军各路人马的主营之中。

    其中,胡母班、吴循和王瑰三位使者来到了位于山阳的袁绍大营;阴修前往了鲁阳的袁术大营;而韩融则到达了地处酸枣的刘岱大营。

    袁绍如今贵为联军盟主,如果在此刻接受了董卓使者的劝和,那么他过去数十年精心塑造的形象将会瞬间崩塌。

    因此,袁绍果断地以“驱逐董卓,恭迎汉帝回京”作为理由,回绝了董卓使者的求和建议。

    胡轸、吴匡以及王匡三人心里也清楚,袁绍绝对不会答应和谈,于是他们仅仅在袁绍的营帐中逗留了一天,便着手准备返回复命事宜。

    然而,袁绍深知仅仅拒绝使者的和议,并不能充分彰显自己征讨董卓的坚定决心,同时他也担忧其他各路诸侯会借此大做文章。

    经过深思熟虑后,袁绍决定派遣王匡去拦截并杀死这三位使者,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意志。

    相较于袁绍复杂的心思,袁术的想法则简单直接得多。他心想:

    我方刚刚折损一员猛将俞涉,董卓竟然立刻派人前来挑衅滋事,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无论如何,必须将使者斩杀,以慰俞涉在天之灵!

    基于这样的考虑,袁术毫不犹豫地下令处死了阴修。

    如今董卓派出的五位使者仅存韩融一人,可以说他真是福大命大、运气极佳!

    决定韩融命运的有三人:分别是曹操、鲍信和刘岱。

    当韩融抵达酸枣时,曹操与鲍信皆不在城中。若是两人之中有一人在场,恐怕韩融便难逃厄运了。

    曹操之所以不在,乃是因为他屡次劝诫刘岱等人无果,早已看清这支讨伐董卓的联军只是徒有其表,完全靠不住。

    灰心丧气之下,他决定前往别处继续招募兵员。

    至于鲍信,则是由于其弟鲍韬堕马后遭马蹄践踏身受重伤。待鲍韬获救后,鲍信便一直留在垣雍城陪伴鲍韬疗伤。

    而从刘岱对待大军先锋人选以及曹操出兵攻打成皋这两件事情的态度可以看出,刘岱缺乏担当精神,不善于化解矛盾,做任何事情都想着给自己留有后路。

    也正因为如此,韩融才侥幸保住性命,能够返回洛阳向董卓禀报情况。

    董卓得知袁绍、袁术二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不仅毫不领情地拒绝了自己抛出的橄榄枝,甚至还残忍地将他所派遣的使者斩杀殆尽!

    要知道,这些使者可是代表着他董卓本人!

    而袁绍和袁术二人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对待他的使者,简直就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衅与蔑视!

    此时此刻,董卓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曾经胆敢拔剑相向,并口出狂言“我剑也未尝不利”的年轻身影。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董卓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越想越是气愤难平,董卓暗暗发誓定要让袁绍、袁术付出惨痛代价。他决定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这两个眼中钉、肉中刺尝尝痛心的滋味。

    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190年3月11日,董卓以“通绍、术二人,乱国政”的名义参了太傅袁隗。

    议郎赵岐、射声校尉马日磾、郎中蕃向、少府卿王章等人上书逮捕袁隗,同日袁隗入狱。

    190年3月12日,太仆袁基、太中大夫袁路(懿达)、大鸿胪丞袁兴(仁达)等一干袁氏门人皆被司隶校尉宣璠逮捕。

    190年3月15日,所有在雒阳的袁氏族人均被诛杀。

    不久赵岐升任太仆,马日磾升任太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