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蛛丝马迹
乌衣巷坐落于秦淮河下游,南楚的王公贵族,不少都将府邸建在附近,王绣的齐国府亦是如此。
此府乃王绣之父前将军王欢受封齐国公时,由官家所赐,占地极广,气派非凡。
“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王绣拽着门上金黄兽环用力拍喊道。
闻声领人来开门的是一名六十出头的老者。
老人姓王名德,是齐国府的大管家。他为王家效力了数十年,便是王欢也要叫他一声德叔。
王欢早逝后,整个齐国府全靠王德一人兢兢业业,用心打点,王绣心中对他也十分尊敬。
听到王绣平安归来,王德本是一脸喜色。但瞧见王绣左肩受伤,不禁诧异地问道:“家主您受伤了,莫非此行不顺?”
王绣叹了口气道:“今日回京的时候,竟然有刺客当街刺杀圣上,我和他们交手一时不慎,挨了一剑。”
“啊!”王德闻言一声惊呼,随后又问道,“家主伤的可重要不要我去请太医院的人再给您瞧瞧?”
“不必了,我就是御医舍回来的。麻烦德爷给我拿套轻薄衣服,我这伤怕是得有几个月穿不得铠甲了。”
王绣与王德交谈间,一名身材高瘦的男子也跑了过来,口中焦急地喊道:“阿兄!阿兄!”
来人正是王绣的亲弟弟,齐国府二公子王谢。他从小与王绣相依为命,两人感情甚笃。
“阿兄你真的受伤了!刚刚小厮来禀告我还不信,”王谢怒气冲冲道,“是谁伤的你,我非得把他活剐了不可。”
“好了,好了。”王绣将王谢安抚住,又将事情的经过给王谢讲了一遍。
王谢听得皇帝让王绣去追查刺客,也闹着要跟着一起去,好为王绣报仇。
王绣顾及这些刺客武功高强,本不愿让王谢涉险。但想到自己受伤,手下又没有得力之人,再三考虑之下还是同意了。
毕竟打虎亲兄弟,而且他这弟弟在武学一道天赋异禀。从小便力大无比,长到如今十六出头,双臂已有九牛二虎之力。
若真动起手来,王绣绝非王谢对手。
王谢生怕哥哥再改主意,连忙回屋取了兵器马匹出来。
王谢所使兵器乃一杆四百斤重的禹王槊,亦是家传神兵。垮下一匹黄膘透骨龙。
此马遍体黄毛,如金丝细卷,并无半点杂色,唯头上有白毛,状如满月,头至尾,准长丈余,蹄至鬃,准高八尺。
因头上有块圆白毛,别名又唤作“西凉玉顶干草黄”。另外黄骠马还有个特点便是,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又称作“透骨龙”。
与王绣的坐骑照夜玉狮子,具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绝世良驹。
两人打马而去,真如飞一般,片刻功夫已赶到了方才被刺杀的地方。
此时,刺客藏身的阁楼已被团团围住。王绣定眼一看,除了他手下的数百金吾卫外,城门校尉张俊也领着人守在此处。
城门校尉负责京城各个城门以及城墙防卫,他来这里王绣并不奇怪。此次刺杀,张俊也算遭了无妄之灾。
毕竟京师城门不可能人人搜身盘查,刺客们要混进来根本拦不住。但玩忽职守这个罪名,他是背定了。
张俊现在只求能早日抓到刺客,好将功折罪。
见王绣赶来,张俊立马迎上前来道:“齐国公您可算来了,听您手下人讲,陛下让您全权处理此事,还请您一定要救下官一命啊。”
“张校尉您深得陛下信任,何必如此惊慌失措。”王绣此话并非虚言。
张俊从军中的大头兵一路升迁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除了自身军功赫赫,能力出众外,对皇帝忠贞不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了,”王绣接着问道,“您比我先到,可有在这里查到什么线索”
“这些人做事很小心,下官驽钝看不出什么东西。”
王绣点了点头,心中却不置可否。他们今日回城是皇帝突然下的令,连王绣也无法提前得知。
这些刺客只可能一直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仓促之下动手,就算平日再谨慎,也必会留下线索。
王绣领着王谢、张俊二人走入阁楼之中查看。
阁楼下层是一个大整间,塞放了十来二十张床,应当就是这些刺客平日里休息的地方。
床上的棉被被撕开,四处乱扔,一见便知是刚刚张俊带人搜查时搞得。
王绣仔细检测一番后,忽在床下发现了一双泥泞的鞋子。
王绣一脚将它们踢出问道:“张校尉,京师近日可有雨水?”
张俊不是笨人,立马便领会道:“最近这半月都没下过雨,这人脚上的泥应该是去了河边这些潮湿的地方!”
离此地最近的河流,那就只有秦淮河了。虽然太过武断,那也好过如没头苍蝇一般乱找。
王绣在下面又看了半天,见再没找到什么有用线索后,这才往楼上走去。
阁楼上层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大房间架着十把连弩,自然是袭击他们的时候用的。
王绣连忙走去查看,执金吾除了管理京师治安外,还领着武库。这些连弩若是军中制式,只怕他也要喝一壶。
万幸,经过王绣仔细辨认,刺客们用的连弩应是民间仿制的。但它们射出的劲力并不比军弩差,足以见得组织这场刺杀的势力不容小觑。
王绣摆弄了一下弓弩,又转向旁边的小房间。一推开门,一股软玉温香便扑面而来。
“好香啊,住这里面的应该是个女人吧。”王谢轻嗅几下道。
“这味道很熟悉啊,一定在哪里闻到过。”王绣在脑海中仔细搜寻,突然灵光乍现,“这味道和伤我的使剑刺客身上的味道,如出一辙。”
当时王绣正心无旁骛的激战,并未留意。现在回想起来,从那刺客的身形,还有身上的香味来判断,分明就是女子。
王绣在屋里左顾右盼,忽然桌上的一套茶具引起了王绣的注意。
这套茶具全呈漆黑色,放在桌上貌不惊人。但王绣平日吃穿用度俱是上乘,一眼便瞧出其中不凡。
王绣取过一只茶盏细看,只见这盏外形与寻常黑釉盏并无太大区别,都是顶上大口,腹部略鼓,再向下渐渐收小,底部小饼足。
如今的黑釉不得古法,又崇尚华丽,釉面很薄总有泛蓝,或显彩虹色。虽然看着喜人,但终失了格局。
而这只黑盏的釉面光洁圆润,厚重细腻,是难得一见的乳浊釉,颇有前朝的静雅朴素之风。
王绣已经可以断定,这套釉盏就是前朝的晋金凤黑釉盏。单这一只盏拿到市面上便价值千金,如此完整的一套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
用如此好的茶具,只怕泡的茶也不一般吧。王绣思索着,取过茶壶。在刺杀开始前,这女刺客应正在饮茶,故此时茶壶尚有余温。
仅仅靠近茶壶,王绣已经闻到了里面的清香茶味。
“这茶香味莫非是?”王绣连忙打开壶盖求证。
但见壶中茶水色泽清亮,绿中带黄,冲泡开的绿叶托着新芽,犹显勃勃生机,好似刚刚从茶树上摘下来的。
王绣一见叶形,便知此乃“茶中极品”,西蜀的特产“青城云雾”。
“青城云雾”采自西蜀青城山上的十八株百年茶树,由青城山日月精华供养而成。
且此茶还是最为难得的明前茶。
所谓明前茶即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此时的茶叶不受虫害侵扰,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但由于清明前气温较冷,茶树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少之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这“青城云雾”产量极低,仅贡给西蜀皇室享用。
西蜀乃小国,为了讨好接邻的北秦、南楚,每年也会向两国进贡岁币。“青城云雾”自然也是贡品之一。
王绣、王谢自幼长在宫中,每当西蜀上贡,独孤皇后也会分一些“青城云雾”给他俩。
王谢是粗人,饮茶如牛嚼牡丹。所以分下来的茶叶实则都入了王绣的口。
这茶叶许多饮茶行家都认不出来,但王绣一见便知。
一时兴起,王绣取过一只黑釉盏,倒了半盏。厚重的胎釉忖得茶水有溢汤之美。
轻咂一口,其味醇正,幽幽兮厚重森严,便似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其香清甜,淡淡兮婉转回扬,恰如莺鸣燕舞,春风抚柳。
茶好,水好,人好!
这茶必是今年清明节前采的新茶,才会有如此香甜。
煮茶的水当是在冰窖里封了三年以上的春露,三年以下的水绝无这般清灵。这等好水需即开即用,如此看来京师之中必有他们的内应。
煮茶之人手法极佳,王绣自觉弗如远甚,这刺客也是一风雅之人呢!
张俊在一旁见王绣竟有如此雅兴,捡刺客剩下的茶水喝,不禁惊讶地问道:“齐国公,您这是?”
王绣轻笑一下,将方才自己发现的线索一一说了。
张俊听后,对王绣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己来搜查一无所获,不想王绣就这么一会就发现了如此多的信息。
其实这并非是王绣比张俊聪明多少,只因张俊贫民出生,即使发迹,吃穿用度也不如王绣这般,从小奢侈无度,若论附庸风雅更是远逊。
恰好这刺客也是极为讲究之人,才让王绣凭此看出许多事来。
王绣转身看向绣塌,枕头、被褥早已被张俊的人扯得稀烂,但被子上绣的百鸟朝凤栩栩如生,是典型的苏绣风格。单这刺绣,一名经验老道的顶尖绣娘也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伸手一摸,面料柔软光滑,细腻绵纫,是苏州专产的“水粉地折枝花蝶杂宝锦”,甚为难得。
王绣抓起被褥枕头深嗅一口气,除了闻到女子的香气外,还带有西域香料的味道。
王绣顿时眼前一亮,将被褥扔给旁边的金吾卫道:“这被子用由羯布罗香树提炼而成的龙脑香熏过。此香料乃西域秣罗矩吒国特产,整个京师也只有陈记老号绸庄有这手笔。你们私下去查一下这床被子是谁买的,记住切勿大张旗鼓。”
金吾卫得了命令,忙抱着被子退下,张俊由衷感叹道:“齐国公见多识广,思维敏捷,下官佩服。”
“张校尉何必多礼,”王绣谦虚道,“大家各有所长罢了。对了还请您将部下散去,咱们给这里来个外松内紧。”
“您是说,刺客们还会回来?”
王绣微笑着指了指桌上那套黑釉盏道:“这刺客也是爱茶之人,我要是把这套宝贝落下了,说什么也要回来试试运气。毕竟一群兵油子,哪看得懂茶具呢。”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