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哈欠
张良走出自己那间简陋的小屋,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准备开始新的一天。他听说南锣鼓巷要举办一个钳工技能大赛,奖金很高。张良心里暗自盘算着,这可是个大好机会。
秦淮茹正在院子里忙活,见张良出来,笑着打招呼:“张良啊,今儿个你起得挺早啊!”
张良笑了笑,说:“是啊,秦姐,我听说南锣鼓巷有个钳工技能大赛,正想着去报名呢。”
秦淮茹眼睛一亮,“你说的是那个大赛啊!奖金可是不少呢,你有信心吗?”
“信心倒是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报上名。”张良挠了挠头,有些担心。
就在这时,阎埠贵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旱烟袋,听到他们的对话,插嘴道:“小张良啊,这个大赛可不是谁都能参加的,你得有真本事才行。咱们四合院里那么多人,你可得加油啊!”
张良点点头,心里暗下决心。阎埠贵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易中海也凑了过来,笑呵呵地说:“张良啊,我看你小子有希望。你那手艺我可是见识过的,只要你用心去做,准能拿个好名次。”
听到大家的鼓励,张良心里一阵暖流涌过。他知道,自己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经过几天的准备,张良终于来到了南锣鼓巷的报名点。报名点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而期待的表情。张良排在队伍的末尾,心里默念着自己准备的报名信息,心跳加速。
“下一位!”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喊道。
张良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姓名?”
“张良。”
“住址?”
“四九城四合院大杂院。”
工作人员飞快地在纸上记录,接着问道:“参加项目?”
“钳工技能。”张良答道。
工作人员点点头,把一张报名表递给他,“填好这张表,然后交到那边的窗口。”
张良接过表格,仔细填写起来。填好后,他把表交给了窗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看了看,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从报名点出来,张良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知道,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地准备比赛了。
回到四合院,大家都在等着他的消息。秦淮茹看到他回来,赶紧迎上去,“张良,怎么样?报上名了吗?”
张良点点头,“报上了,接下来就是比赛了。”
大家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给他出主意。刘海中拍了拍张良的肩膀,“小张良,你就放宽心,咱们大伙儿都支持你。”
张良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努力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良每天都在四合院里练习。他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钳工工具,张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完美。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南锣鼓巷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赛者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张良站在比赛场地,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
比赛开始了,张良聚精会神地进行每一步操作。他的手法娴熟,动作精准,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评委们在一旁观察,不时点头称赞。
比赛进行到最后,张良完成了所有操作,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心中充满了期待。评委们开始评分,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场地。
最后,主持人宣布了比赛结果,“获得钳工技能大赛第一名的是——张良!”
张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他走上领奖台,接过奖杯和奖金,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回到四合院,大家早已在门口等着他。看到他捧着奖杯回来,大家都欢呼起来。秦淮茹笑着说:“我就知道,咱们的小张良一定能行!”
阎埠贵点点头,“不错,不错,小张良,你让咱们四合院长脸了!”
易中海笑得合不拢嘴,“张良啊,你这下可出名了,真是给咱们大杂院争光了!”
张良感激地看着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良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比赛获奖,他成了四九城的名人,很多工厂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良最终选择了一家待遇优厚的工厂,成为了一名正式的钳工。
工作之余,张良依然住在四合院里,他始终没有忘记这里的亲朋好友。每当他有空,就会回到院子里,和大家聊聊天,分享一些工作上的趣事。
一天傍晚,张良正和大家在院子里聊天,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张良起身走到门口,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正被几个人围住,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张良走上前去,“怎么回事?”
围着的几个人一看张良过来,赶紧散开。女子松了一口气,向张良投来感激的目光。她大约二十出头,面容姣好,只是显得有些疲惫。
“谢谢你。”女子低声道。
张良笑了笑,“不用谢,遇到麻烦了吗?”
女子点点头,“我是从外地来的,找工作不顺利,刚才被几个地痞缠上了。”
张良皱起眉头,“这年头,真是世道不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晓梅。”女子答道。
张良点点头,“晓梅,你先别急,咱们四合院里的人都很好心,我帮你想办法。”
张良把李晓梅带回四合院,大家一听说她的遭遇,都纷纷表示愿意帮忙。秦淮茹甚至提出让她暂时住在自己家里,等找到工作再说。
李晓梅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没想到在这陌生的城市里,竟然能遇到这么多好心人。她决定留在四合院,努力寻找一份工作,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张良和李晓梅逐渐熟络起来,两人经常在一起聊聊工作和生活的事情。李晓梅发现,张良不仅技术精湛,而且为人正直善良,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
张良也对李晓梅心生好感,他发现这个女子虽然身世坎坷,但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他决定帮助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让她在四九城安定下来。
一天,张良听说城东的一家工厂正在招聘女工,他马上把消息告诉了李晓梅。李晓梅听后,满怀希望地去应聘,果然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
李晓梅找到工作后,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她对张良的感激之情愈发浓厚,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四合院里的邻居们看在眼里,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阎埠贵一天见到张良,笑着说:“小张良啊,你和晓梅可是绝配啊!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
张良认真修,最后获得了一个优秀的称号,厂里为此还送出了特别嘉奖。
清晨的阳光依旧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四合院的大院里,张良正在院子里修理一台老旧的缝纫机。他的手指在机械部件间灵活地穿梭,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样娴熟和自信。
秦淮茹端着一碗热乎乎的豆浆走过来,笑道:“张良,吃点早饭吧,忙了一早上了。”
张良放下手中的工具,接过豆浆,微笑道:“谢谢秦姐,您总是那么关心我。”
秦淮茹摆摆手,“瞧你这话说的,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多吃点,这几天忙得不轻。”
张良点点头,抿了一口豆浆,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入心田。他知道,虽然自己住在这大杂院里,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扶持,相互关心。
就在这时,刘海中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激动地说道:“张良,你看这个!”
张良接过报纸一看,原来是城里的日报,上面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南锣鼓巷的钳工技能大赛即将开始,奖项丰厚,而张良最近正好在准备参加这个比赛。
“这个比赛我听说过,”张良沉思片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得好好准备。”
刘海中点头称赞:“没错,这可是个大好机会,你的手艺这么好,一定能拿个好名次。”
张良感激地看了刘海中一眼,“谢谢刘叔,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几天后,张良带着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来到了比赛现场。比赛开始前,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比赛的项目是制作一台复杂的机械装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操作和熟练的技巧。
张良心无旁骛地开始操作,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样熟练和自信。他知道,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在这场比赛中脱颖而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张良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他放下工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中充满了期待。
比赛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张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获得了第一名!领奖台上,张良接过奖杯和奖金,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张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阎叔,您别开玩笑了,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呢。”
阎埠贵哈哈大笑,“别谦虚了,我们都看得出来,晓梅对你有意思。”
张良的脸红了,他看了看旁边的李晓梅,发现她也低着头,脸上泛起一阵红晕。张良心里一阵甜蜜,他知道,自己和李晓梅的感情正在逐渐升温。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良在工厂里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他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工作态度认真,很快就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一天,厂里的张主任找到张良,说:“张良,你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厂里决定授予你‘优秀钳工’的称号,并给你一笔特别嘉奖。”
张良听后,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激,他知道,这是对他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
回到四合院,张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晚上,张良和李晓梅在院子里散步,李晓梅轻声说道:“张良,你真的很了不起,我为你感到骄傲。”
张良握住李晓梅的手,深情地说:“晓梅,有你的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
李晓梅看着张良,眼中充满了柔情,“张良,我一直都会支持你的。”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张良和李晓梅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他们在四合院里生活得很幸福,虽然日子平淡,却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一天,张良在院子里修理一台老旧的机械,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起身走到门口,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个小男孩,显得十分凶恶。
张良走上前去,沉声道:“你们在干什么?”
那些年轻人看到张良过来,显得有些慌张,其中一个说道:“这小子偷了我们的东西!”
张良到了轧钢厂,直接被提拔成八级钳工,竟然和三十年工龄的易中海平级,这让易中海有些感觉恼火。
1970年代的北京四合院中,生活虽然平淡,却总是充满了人情味。张良在南锣鼓巷钳工技能大赛中夺得第一名后,被几家大型工厂争抢,最终选择了轧钢厂。因为他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轧钢厂直接将他提拔为八级钳工,这不仅让张良自己感到意外,也在工厂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四合院里,大家都为张良的成就感到高兴,但有人却觉得心里不太平衡。这人就是易中海,他在轧钢厂工作了三十年,一直是八级钳工。如今,突然来个年轻人,和自己平级,这让他心里有些不痛快。
一天傍晚,张良在院子里忙着修理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易中海从外面回来,见到张良,脸上挂着一丝复杂的笑容:“张良啊,听说你在轧钢厂混得不错啊,刚去就成了八级钳工。”
张良放下手中的工具,笑着回应:“易叔,您别取笑我了,我这也就是运气好,赶上了比赛,才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