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相谈
既然要谈事情,自然不可能站在大街上,诸葛恪便邀他们前往自己的家中。
落座之后,孙登便直接一拱手:“现如今曹操势大,而我两家联盟互为援手。”
“当务之急便是要提防曹操大军南下,因此父亲命令我营建武昌。”
“不知长君对此可有什么建议吗?”
陈长君一听这话,眉头就是一挑。
这个吴王世子当真不简单。
当着自己的面说是要他提建议,实际上却是告知他这件事情。
要知道武昌这个地方,就是在江夏附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孙权在这个时候营建武昌,很明显就是为了防备刘备。
因为武昌这个地方正是处于长江的节点之上,而且跟荆州相连。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预警刘备的一个桥头堡。
说是防卫曹操太过于牵强。
毕竟大家都知道曹军的水战不行。
想到了这里陈长君呵呵一笑:“这自然是好事啊。”
“接下来只要东吴把武昌给经营好了,那么就可以守在荆扬地区偏安一隅了。”
孙登听到这话便是拱了拱手:“长君此言差矣。”
“自古以来打仗肯定是要未虑胜先虑败,一旦前方有变。”
“那么必须要能守住才能够在将来有所作为。”
“如果不然的话,就会形成战事一面倒的局面,不知长君以为然否?”
陈长君心里明白,东吴经营武昌已经是必定的局面。
毕竟两家可以说是面和心不和,各有各的盘子。
因此他也没在这件事上多纠缠。
不过此时他却想起来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孙登之死。
在历史之上,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
潘淑现在到了他的房中,那么孙权至少还有六个儿子。
在这六个儿子之中,其中三个都是王夫人所生。
这三人分别是孙和孙休孙霸!
剩下另三个儿子,出身都不高。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王夫人是出自于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
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大族孙权拉拢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得罪?
所以年纪最大的孙登和孙虑接连英年早逝。
这里面肯定是大有文章了。
想到这里陈长君呵呵一笑:“殿下说的也是,未虑胜先虑败的确是遵从兵法。”
“这件事情回去之后,我自然会向大王分说。”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来。
他看见了旁边的诸葛恪:“元逊怎么我上门做客连美酒都没有吗?”
诸葛恪那可是个机灵人,听到他这么说,顿时便知道,他有话要跟孙登说。
心中有些疑惑,不过他也没有多问,直接起身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你看看。”
“我一时高兴之下竟然给忘了待客之道,实在是不应该。”
“殿下和长君稍坐,我现在就去取酒来。”
说完之后诸葛恪转身便走。
这时候陈长君看了孙登一眼:“殿下是身处险地而不自知啊。”
孙登先是一愣,随后他的表情迅速恢复平静:“长君说的是什么话?”
“我身为东吴世子,在这东吴之地,难道还有人会害我的性命不成?”
听他这么说,陈长君轻轻摇了摇头:“殿下何苦自欺欺人呢。”
“我只是说了险地,可没有说有人想要害殿下的性命。”
“而殿下却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对此也是有所忧虑。”
“既然如此,为何又在我面前借口搪塞呢?”
等他说完之后,孙登沉默片刻然后拱了拱手:“敢问长君,此局可有破解之法?”
显然孙登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经是有所预料。
既然陈长君当面说清楚了,他也没有再遮遮掩掩。
看起来他这位吴王世子的处境的确不妙。
如此一来就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陈长君淡然一笑:“自古以来,嫡庶有别!”
“殿下虽然贵为吴王世子,可是在这出身之上的确是落于下风的。”
“虽然说殿下一心一意辅佐吴王,而且堪称一时之选。”
“可是殿下越优秀,那么就离危险越近啊!”
“如果殿下这个时候表现的差那么一些,或许将来还有机会也说不定。”
孙登听完之后默然许久,这才说道:“身为人子,怎么可能请畏惧艰险而不尽孝呢?”
“多谢长君提醒,我感怀于心。”
“若是将来有机会的话,自然会另有报他。”
“不过我孙刘两家的联盟的确是重中之重。”
“虽然说东吴之中有些人一直都对荆州念念不忘。”
“可是在我看来,只有两家联手才能够对抗北方的曹操。”
“这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局面。”
“所以今天才特意跟长君坐下来言说此事,也是希望长君知道我的心意。”
果然有眼光!
陈长君心里暗赞一声。
孙权这个老大儿当真是聪慧过人,而且能力不俗。
既然现在受命去营造武昌,孙登自然不会违背命令。
不过他还是想尽办法,表达出来自己的善意。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缓和孙刘两家的联盟只是这样的努力,有些于事无补。
至少在这一点上,孙登要比孙权强!
陈长君想了一下:“殿下既然已经是心知肚明。”
“那我也就不便多说了,不过还请殿下要注意饮食。”
“郎中们常说病从口入,若是一不小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恐怕就要出事了。”
孙登听到这话轻轻点了点头:“多谢长君提醒,我回去之后一定会注意的。”
不过陈长君心里却是明白。
孙权现在身边最得宠的就是步练师,她现在膝下有两个女孩,一直没有诞下男丁。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登暂时是安全的。
不过陈长君却是知道。
步练师的两个女儿分别支持孙和与孙霸。
显然在这后面也有一系列的权力交易。
之所以没有孙登,原因很简单,孙权给他配置的班底太过于豪华。
东吴文武权臣的子孙后辈基本上都送给了孙登。
这就为孙登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那就是孙权忽略了一支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孙氏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