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土耳其是不是分不清东方人?

土耳其是不是分不清东方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打下的一场极为艰难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虽然带有“抗美”二字,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却遭遇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敌人。

    在这场战争中,共有22个国家向朝鲜半岛派遣了军队或医疗部队,还有16个国家向朝鲜半岛派遣了作战部队。这也正是因为以美军为首的军队被称为“联合国军”的原因。

    其中,土耳其也派出了自己的一个旅,这支旅由亚兹吉准将统帅,其人员配备相当齐全,不仅有炮兵,还有工程兵,可以说是参战军队中数量比较多的一支。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土耳其军队上演了让美军哭笑不得的一幕:土耳其方面向美军邀功,宣称俘虏了上百名中国士兵。然而,最终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次误伤友军的尴尬事件。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的5000多名士兵在朝鲜半岛的釜山登陆,引起了整个半岛的关注。这些土耳其士兵以其凶悍的外表和飘动的胡须而闻名,他们的背部还背着巨大的砍刀,给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尽管土耳其的士兵们在一战之后并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但他们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他们的首领亚兹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准将,他曾经在1916年指挥土耳其的一个师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英国军队。这场胜利使亚兹吉在军队中备受尊重,并最终走上了领导岗位。

    这个来自“近东”地区的国家,由于其统治阶级的影响,向来喜欢充当侵略者的帮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为希特勒的军队提供过帮助,但在战争结束后,他们迅速转变立场,成为了美国反苏的“前沿哨兵”。

    有趣的是,虽然土耳其士兵生活在现代战争中,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传统。这些年轻士兵随身携带着巨大的佩刀,除了这种武器外,他们还装备了常规武器。在热战中,他们的表现并不出色,但在贴身肉搏时,他们的优势便会体现出来。

    然而,这群看似凶猛的士兵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天气。那年的朝鲜半岛经历了四十多年来最冷的寒冬,这些从土耳其走出来的士兵也被冻得不知所措,连靴子里都结满了冰块。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军”在使用兵力时也变得极为谨慎,唯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就是他们略胜一筹的武器装备。

    相比于“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机械化装备,中方志愿军的推进方式显得更为原始。他们依靠牲畜和人力来运送补给,因此不受公路限制,能够灵活调动部队。尽管这种办法存在诸多弊端,但也赋予了志愿军极大的机动性。

    对于“联合国军”而言,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是对交通线的过分依赖以及坚守二战时期的思维方式。志愿军士兵被要求携带足够6天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是不需要加热的压缩干粮,仅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

    极端的天气条件已经对“联合国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那些习惯了舒适生活的美军士兵,根本无法适应战场的恶劣环境。

    由于缺乏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支援,志愿军通常只能在夜间行军,每天保持18英里的行军距离。白天则隐蔽在崎岖的地形中休息,只有侦查小队会被派出来执行任务。这种运动战术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土耳其旅通常跟随在美军的后面,但美军却希望他们充当炮灰。1950年11月19日,美军第二十五师离开开城,宿营在军隅里,土耳其旅被编入第九军的后备队。

    当月21日,土耳其旅接到了“联合国军”指挥部的命令,要求他们随美军二十五师一同北上,压制北朝鲜的巡逻队。

    26日,志愿军向美第一军和第九军发动了猛烈袭击,展现出极为逼人的态势。由于车辆不足,土耳其旅没有优先级,许多部队只能徒步行军。战场情况极为混乱,杂乱无章的命令和整个战场的布局让土耳其旅不知所措。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封锁公路。亚兹吉准将表示,他的部队被要求前往云兴里,并在天黑之前全部部署到位。然而,即使部队按时到达,也很可能遭到埋伏。

    于是,亚兹吉决定命令部队向东南方向撤退。这一行动暴露了他们和美军第二师的东翼。随后,他命令部队转向东北方向前进。从那时起,土耳其旅失去了与美军的联系,亚兹吉主动承担起了部队的指挥任务,不再受制于“联合国军”指挥部。

    当部队抵达瓦院时,他们失去了坦克的掩护。亚兹吉命令部队徒步向德川发动进攻。

    在天空中,美国军队的飞机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军队正在向德川方向发起猛攻。他们断定这就是志愿军的主攻方向。

    志愿军的部署策略如下:113师从德川西南地区插入到价川以南的三所里地区;112师沿着德川至价川公路北侧的乡间小道发动进攻;114师则沿着德川至价川的公路向前推进。

    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两个南朝鲜师已经灰飞烟灭。美军西线指挥官沃克对此感到极为头疼,他立即开始调兵遣将,希望能够恢复此前被打乱的部署。

    刚刚抵达的土耳其旅被要求去占领戛日岭。沃克对土耳其旅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知道由于土耳其国家的特性,他们的部队往往比美军更能吃苦,抗打击能力也更强。

    土耳其旅的到来迅速改变了战局。他们在夺取阵地的过程中,虽然双方伤亡较大,但每次发动进攻时,土耳其旅都能够成功击退志愿军。然而,当他们占领了高地后,也同样被困在了冰冷的阵地上,志愿军也在不断寻找机会重新夺回阵地。

    据时任38军政治部青年干事李淼生回忆,土耳其军队属于“野蛮”的类型,除了美军以外,土耳其军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当年麦克阿瑟把土耳其旅视为“王牌”,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放出来。

    另一边,114 师的师长也接到了火速占领戛日岭的命令。

    戛日岭海拔七百多米,位于德川以西二十公里处。此地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地势险要,乃志愿军前进的必经之地,因此,双方都想争夺这个战略要地。

    执行夺岭任务的 114 师 342 团在距离主峰仅两公里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汽车马达声,团长立刻警觉起来,意识到危险来临,于是迅速派出尖兵上前侦察。

    当侦察员返回后,他们报告说:“敌人已经占领了垭口,正在火堆旁烤火。”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土耳其旅认为占领戛日岭轻而易举,竟然连警戒哨都没有设立。

    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沃克报告了白天的战况:“在与中国军队的战斗中,我们守住了阵地,还采用了白刃战的方式,浴血奋战取得了胜利,并且还俘获了几百名俘虏。”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美军啼笑皆非。

    土耳其人确实抓住了“俘虏”,但由于之前长时间与指挥所失联,又阴差阳错地去执行其他任务,他们根本听不懂汉语和朝鲜语的区别,更分不清朝鲜人和中国人的长相。

    他们所抓住的,实际上是一支从德川逃窜出来的南朝鲜军第七师溃兵。

    这支南朝鲜溃兵心里可谓万马奔腾,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逃脱,却没想到又有不少人丧命于自己人手中。

    二战研究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教授马骏在谈到这件事时说:

    “土耳其人是西方人,很少与东方人打交道,所以他们对东方人根本不了解,韩国人、日本人、朝鲜人、中国人,这些人在他们眼中毫无区别,甚至连语言长相都无法分辨。”

    因此,当初土耳其在没有具体命令的情况下,执行的作战方针便是“谁打我我就打谁”,才闹出了这个天大的笑话,这让美军哭笑不得。

    不过,土耳其士兵在整个“联合国军”中作战还是比较勇猛的,因此美军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之前通讯出现问题也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志愿军决定采用偷袭的方式夺回土耳其旅占领的阵地。带领突击队执行任务的王丕礼发现,士兵们穿着大头鞋踩在雪地上会发出巨大的响声。为了不暴露行动,他果断下令所有士兵脱掉鞋子。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一群赤脚的士兵,在冰天雪地中向着顶峰摸索前进。

    此时,土耳其旅的士兵们正围坐在火堆旁,享受着胜利的喜悦。火苗蹿得老高,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周围的情况,这不是大意,而是自负。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从黑暗中飞来的几十颗手榴弹。爆炸声响后,土耳其士兵们才如梦初醒,中国士兵的刺刀已经捅在了眼前。这场战斗仅持续了 20 分钟便结束了。

    幸存下来的土耳其士兵惊慌失措地坐着汽车从盘山公路逃窜。志愿军发现敌人在山中绕来绕去,于是直接下令士兵抄近道,用双腿“跑”过了汽车轮子,将整个车队全部消灭。

    后来,美国学者在描述这场战争时,用了“软木塞堵啤酒桶”的形容。11 月 30 日,土耳其旅的战斗力被完全摧毁。

    此时的美军对土耳其军队的实际行动方向一无所知,他们派出的坦克也不断被志愿军击退。后来,美军干脆放弃了防御阵地。

    幸存下来的部分土耳其旅士兵在损失汽车后,也找不到逃生的方法。他们只能趁乱偷偷爬进山中。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土耳其旅有七百多人战死沙场,两千多人受伤,一百多人失踪。此外,还有近三百人因恶劣天气而非战斗减员。

    此次交战可能是土耳其军队与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上的唯一一次交手。经过激烈的战斗,曾经习惯于耀武扬威的土耳其人至今都会觉得,这是他们无法抹去的噩梦记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