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第1424章 初闻交子
“最近从契丹传来的消息,最近契丹对马匹出境管理的相当严格,我们的话费的代价是越来越大了,对我们不利,周于现在的压力也很大。 v m)”
周于就是那个被赵旭给派出去的人,现在他已经给大宋带来了两千多匹马,这些都是契丹的好马,周于在契丹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奸商唯利是图,契丹的一些贵族都是这样认为的,都骂这个奸商真的是太奸诈了。
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无法抵抗周于带来的精美丝绸,这些丝绸都是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那些契丹的贵族争相购买。
周于就这样和契丹的一些贵族拉上了关系,也为大宋输送了两千多匹马,这一赵旭也是知道的。
“周于做的不错,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给大宋带来了两千多匹马确实是大功一件,现契丹那里应该有所察觉了,这样的话,就让他暂时放弃对马匹的运送,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多打探一些契丹的情报,周于比我们熟悉契丹,我们可以让这些马匹养育下一代,用不了几个月我们就有几万匹战马了。”
赵旭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用良种的马改造大宋的马匹了,现在也应该就几万匹了吧,但是要想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骑兵,这些马匹那里够,多多益善。
周于花费了这么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得到了两千多匹马,这已经是极限了,契丹的边境管理严格了,应该他们发现了什么。
赵旭宁愿不要马匹也要周于这个人,这个人胆大心细,赵旭想留着他还有其他的用处,这些马匹等上半年就有了。
“公子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周于要是不为我们运送马匹的话,那他还有什么作用吗?”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周于我还有其他的用处,这样的人才要是不用真的是太可惜了。”赵旭眯着眼睛道。
人才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周于这样的人也不是随便得到的,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能敢做的。
“对了,刚才我看到你们运送那么多的大箱子,那些就是我们这一次的营业收入吗?”赵旭指的是他看到从后面出去的人,他们几十个人押送着好几口大箱子,很费力的样子。
“是的公子,按照张子强掌柜的规定,我们每月两次将我们的收入运送到我们的金库,这是这个月的第一次。”赵三老实的回答道。
“这也太不方便了,人携带这么多的东西也不习惯,要是这些东西能像手帕那样能够放到人的人身上的话,那就好了。”赵三无意间感慨了一句,他的这些话确实有道理。
大宋主要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钱,有的时候买一样东西,要用很多的铜钱,毫不夸张的拿上一袋子也是常有的事情。
在这个白银还不是主要流通货币的年代,铜钱的携带确实不是那么方便,笨重给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麻烦,可是谁也没有好的办法。
“确实是不方便,大宗货物的买卖一也不方便,对了你让人调查一下现在这种行为多不多,者件事看上去是事,其实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其它的你不用问了,去调查一下吧。”
赵旭也是知道古代的限制,可是这也是社会上的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他自己也没有办法,还是先看看这种情况现在到底严重与否吧。
“公子其实我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情了,而且现在民间有些大商人自发的组织发行了一种他们自称为交子的东西。”
赵三着自己的拿出来了一张他口中所谓的交子,就是一张纸,上面印有一种花样,可能是为了让人辨别吧。
“公子这就是交子,这上面写的是一百贯,下面写的是担保人的名字,这里是防止有人伪造的,只要拿着这交子到这上面的地址就可以取出来一百贯钱。”赵三怕赵旭不明白还给他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而赵旭没有话,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但是他的心里却是相当的震惊,这交子不就是后来的纸币的祖宗吗?这个时候出现了这种先进的东西了吗?
赵旭不知道的是交子最初还在真的是在民间发行的,并不是官府最先制造的。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后来,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支付凭证流通。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0文。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习惯称为“交子”,又名“楮币”。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后因发现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被禁止发行了。
但是这种趋势已经不能阻挡了,官府开始官方发行了交子,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好,将发明这个东西的人全部给我请到这里来,想必他们也知道我的身份,就跟他们明我要见他们。”赵旭来了兴趣,想见一下发明交子的这些商人,纸币在大宋可以实行了。
特别是赵旭刚才问了一下,交子也只是在汴京几个大商人之间流通,方便他们的买卖,要是能够推广到全国的话,那一定会方便全国的人民。
这些商人很有头脑,赵旭想和他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件事,要是让这些商人为自己服务的话,他们应该会乐意吧。
赵旭不仅要发行交子,而且他还想到了银行,后世的银行那就是国有的,也是一个很好赚钱的方法,还能集中财力,这些事情可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将户部尚书窦大人也请来,这一次真是是一件好事,这件事少了他也不行,关系到百姓的生存的大事,他这个户部尚书不在场不像话。”
本书来自 品&书网 /book/htm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