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铁血手段
三人被革职不到一个小时,消息还未传出,暗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封了三家。
三家的资产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亿元,那些资产,大多是三人滥用职权,从清河每年的政府的财政收入中贪污而来,这几年,清河的财务报表全部被动过了手脚。
证据很快便收集了上来。
陈行乙在苏云的授意下,于当天下午六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三人贪污之事公布,处以死刑,另贪污之款全部用于改建清河的烂尾楼。
在清河新闻发布会开始的同时,云城的南境政府同样召开了一次大型新闻发布会,着重的提起了清河一事,并重申了南境有关烂尾楼的处置之法,敕令各地政府在三日内落实政策,并设置了专门的民间举报渠道,直接跳过了各地政府,直通南境中央。
各地政府会缺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南境这些年的经济并不景气,有些地方的经济的确不够。
但这其中也不乏混迹了一些贪官,想趁着这次的机会敛财。
这些蛀虫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啃食着龙国这座大厦,他得一一的拔出来。
而这次,正是一个好机会。
有了对清河三人出手的震慑,会让其中的一些人坐不住,自己跳出来。
他要的,就是让这些脏钱先吐出一部分来,归还于民,对清河三人的出手,目的便是为了杀鸡儆猴。
同时,也是为了集权于陈行乙一人,让他在清河再无制约,以此加速清河一些政策的落实与经济的发展。
这晚,苏云连夜飞往了云城,在云城内召开了一次南境高层会议,会议中讨论了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
如今经济急剧急剧下滑,房地产已经让许多人不堪重负,甚至快被逼的没有了活路。
自恒生集团的爆雷后,他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会议从晚上九点一直进行到了十一点,最后决议通过,出台了一些对房贷无力偿还的人民的解决措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条令一经发布,在民间引来了一片叫好之声。
深夜,李岳来到了他休息的房中
“将师,我们是否有些太急了”
“不会。”苏云摇了摇头。
对此政策的发布,后果他自然是清楚的。
可他的心中同样有着自己的盘算,也早就有了制衡的手段。
燕京一行,如今中境之主、西境之主已经为应付各派系的攻击忙的焦头烂额,无精力再来插手这里的事情。
北境之主那边,他刚将神风借了过去,哪怕是看着这个情面上,也不至于发难。
至于东境之主,与他的关系一向交好。
大元老那边,利用他的一事,虽然两人都没有说什么,可彼此心里都清楚,到了这个层次,哪有甘愿让人当枪使的。
大元老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断定大元老必然会为他压下燕京的一些声音,借此来还偿还。
毕竟这样的代价已经是最小的了,否则留着这个人情,将来可能会要对上一境之主那样的人物,将会棘手的多。
正因为此,他才会以雷霆之势迅速将此事落实下来。
一旦政策完全落定后,到时那些人再想来插手,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我还是担心,毕竟影响太大了些,可能会不止于南境了。”李岳担忧道。
“我知道。”苏云淡淡的道。
可那才是他的目的,他要的就是这把星星之火,能够彻底的燃起来。
“李岳,你我一起出生入死接近十年,这些年,我们经历的过的战斗,不计其数,也正是在这一场场的战斗中,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是民,民安才能国强。”
“昔日龙国初建时,经济何等困难,可为何能够在高丽半岛上独面北盟的联军而不败,因为那时龙国初建,推翻旧制,人民的利益得以保障,举国敌忾,方才有了那场艰难的胜利。”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的更替,都在告诫着后人一个道理,民心永远不能涣散。”
“龙国的建国,依靠的是底层人民,正是有这些底层人民在,国家才能得以不断安定发展。”
“南境这数十年的动乱中,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有着无数的人民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们,为了家国大义,他们毅然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军中,保家卫国。”
“这些年,我亲眼看着他们走上战场,用身体筑成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抵抗着外来的侵略。”
“南境的动乱,有人说是靠我才平定的,可其实又哪是我一个人能够做到的,靠的是他们的不畏牺牲。”
“正是有了他们在,龙国南面的门户,才会变得坚不可摧。”
“乱世之中他们出命为国而战,如今南境已安定,我身在这个位置上,无法去置他们的利益于不顾,要知道这些受害的人中,又有多少人是昔日牺牲在战场上的那些将士们的亲人,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们的底层人民。”
“他们能为了这个国家,连性命都可以不顾,我身为南王,若是还让他们存于世间的亲人受到不公的待遇,让那些在背后支持着我们的人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那那些飘荡在南境边境的忠魂,那些不求回报支持着我们的人民,又怎会不心寒,若真是那般,我苏云又有何脸面再待在这个位置上。”
“南王这个称谓,不仅是殊荣,同样有着它的使命,守护好南境,守护好龙国。”
各项命令在南境发布后,第二日,便有一些地方官员向南境中央提出了请辞。
“看来果然有不少人不想出这个钱啊。”苏云冷笑道。
对请辞的,他都一一答应了下来。
可就在第三日,那些请辞官员中有几位接连被查出了贪污受贿的罪状,南境出动了军队亲临执行镇压。
南境中央的铁血手段,让南境的官场上人心惶惶,许多在观望中的官员纷纷收起了请辞的心思,开始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再无半点反对亦或财政危机的声音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