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章 大一的课全忘了。
量子隧穿,来源于薛定鄂方程的穿墙解。
即粒子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这是他们大一的课,李思哲看到这些人把大一的课都给忘得干干净净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
实验室的黑板上写下了这个薛定谔的方程的穿墙解,同时画上了一张图,图上是一个大n的势,这是表示这个量子势能。
在这个图的两边有一两颗粒子,李思哲在中间画了一个虚线,表示这个粒子穿过的这个势能。
“你们能够想象出这个画面吗?”
底下的学生想不出这个画面,人们总说差生的想象力比那些优等生的想象力要多,但差生的想象力是随机的。
“林教授,要不你也来尝试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林一走到黑板的中间,“高中的时候大家应该还记得库伦斥力吧,两颗原子之间它们是带动天的,要想让这两颗原子结合起来,需要非常大的力量。”
“对,林教授我记得需要的力量很大,而我们要克服这种巨大的力就只能通过高温或者高压的环境来使两个原子进行结合。”
“那么除了高温高压,那么还存不存在他们自己就结合的情况。”
他们一思考就会发现,如果把这个势能看作是克服两个原子结合的这堵墙,那么按照李思哲刚才讲的量子隧穿的情况,那么不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也会结合。
“林教授,我们想起来了。”
这个时候李思哲微微一笑,“想起来那就好,记得给我重做一遍大一的功课,这才多久就把大一的功课全给忘了。”
“那这个跟芯片不能超过3纳米有什么关系?”
李思哲有打人的想法,说了这么多,还是讲不清楚,“就是说这个芯片一旦超过了三纳米,再往下去,这里面的那个光子它就不受控制了,根本就不能计算了。”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要搞这么多的东西来这么多干嘛呀?直接说不好吗?!
“你们回去复习大一的功课吧。”学生们听了李思哲的话,离开了实验室。
教室里面只剩下李思哲和林一,“李老,你辛苦了!大学生,尤其是带很多的学生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
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习一个东西往往学到后面就会发现自己把前面给忘掉了。
因为在学习的时候,一般很少会有机会再去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有些知识就被遗忘掉了。
“林教授,现在这个博士生实在是有些太多了,往年我带的比较少,这几年格外的多,所以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学生。”
“嗯,我今天来看到你们在更新这个设备,这个芯片都换了,这个芯好像我都没有听说过。”
“哦,上面的要求让我们更新一下设备。”
芯片生产出来之后往往都是优先供这些大型的公有研究单位进行使用的,其他普通人只能够等到这些人有了之后才会享用的到。
因为优先级不一样,普通人往往是这个市场的最末端,即使是最新的技术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到普通人的手中。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量子芯片跟以前用的那些芯片是有很大区别的吧,两种运行模式可能都不一样了。”
“你等我一会儿。”说着便打电话让其他人给自己拿来一块芯片。
过了一会儿,走过来一个穿着防护服的人,用手提箱将芯片递了过来,“这芯片不能够落尘,如果要接触的话记得带手套。”
“好。”李思哲从他手里接过这个芯片,将它拿到实验室里的桌面上,“你看看这个就是最新的光子一号,电子芯片算力足足有三比特。”
过去的老式芯片,也就是现在常用的那种硅芯片,通过把摩尔定律压榨到极限,也就是这个纳米数越小,能够装载的东西越多。
装载的东西越多,运行效率就会越高,算力就会越大,可这样一来,受到硅原子本身只有3纳米的局限,整个芯片的极限也就是3纳米。
“这是手套,戴上手套之后你可以小心的感受一下这个最新的量子芯片,光子一号。”
林一戴上手套,将那个小小的芯片放到手中,感受着这个重量。
“说实话,我用手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我对这个东西的运行逻辑还是挺感兴趣的。”
“过去的芯片顶多只有一个光子在运算啊,量子芯片则是增加光子数量,有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做比特,一比特就是一光子,光子数量越多,算力越高。”
把过去的那种硅芯片看作是一座庞大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有一个小人,他在这里面跑一圈视做一次运算。
可以想象这个小人连续跑一圈,即使是不停的跑,这个效率也还是太慢了,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个城市的运转。
可如果这个城市里面不只有这一个小人,而是成千上万,几千万的那种,那么这个城市就能够正常的运转,而且效率更高,能耗越低。
“这一套运行逻辑应该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它搞出来吧,要造量子芯片,前提好像得有这个3纳米技术才行啊。”
李思哲叹了一口气,“这中间的过程很艰难,我们科学院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这样的成果。”
“要是你对这一套东西感兴趣的话,那个研究它的项目负责人石郃,我把她介绍给你,你去找他研究一下这玩意儿。”
林一对这玩意儿确实感兴趣,如果能够认识这个研发他的人,那么也能够搞清楚这东西的运作方式。
最主要的就是后面那些理论知识,这个是林一最喜欢的。
“哎,林教授咱们聊了这么多,好像都还没有带你去看一下你的办公室,咱们要不去看一看吧?”说着李思哲就带着林一去了给他准备的办公室。
办公室虽然是不久前才准备出来的,是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准备的还格外的细致。
“这个地方确实可以,你们还给我准备了这个专门的运算稿。”林一比起用电脑还是喜欢在纸上运算。
“怎么样?还满意吧?”
林一非常喜欢这里,“以后我就在这里做研究了。”
“林教授,既然大家都是科学院的一员了,那么有一个小忙,你能不能帮一下我?”
林一肯定的回答:“当然可以了,到底什么?”
李思哲走到林一的桌前,在这张桌子上拿起几张照片,照片照的非常的清楚,但是这个场景很难让人形容的出来。
是一种很乱的形象,就好像是过去那种烧煤烟的那种烟囱冒出来的黑烟,那种难以形容的状态,显得非常的混沌和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