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银花”幸福出嫁
小六的二舅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小六外公外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一眨眼,小六的母亲“银花”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皮肤白皙如玉,眉毛细如蚕丝,一头乌黑的齐腰秀发,微微上扬的嘴角,流露出淡淡的柔美与善意。村里村外的年轻人都很喜欢她,来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这可愁坏了小六的二舅。自从小六的外公病倒卧床不起后,家里的事都由二舅做主,长兄如父。小六的二舅看中了另一个大村的一个小伙子,他就是小六的父亲。
小六的二舅和小六的大伯是同门师兄弟关系,他俩关系特别铁,经常在一起接活。小六的二舅经常在小六的大伯家蹭饭,也有经常看到小六的父亲,所以他对小六的父亲人品很了解,知根知底,他觉得这个小伙子一表人才,聪明,有闯劲,有担当,而且很有孝心。所以小六的二舅就跟小六的二伯私底下约定了这份婚约。都没有和小六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就私定了他们的终身大事。
在以前的农村,结婚这事仪式比较繁琐。最先是“看人家”,就是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小六的父亲年轻时很傲气,志向大,在城里闯荡过,见过世面,他可不想在农村结婚生子,然后困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心里很拒绝这门婚事,但是小六的大伯是个很专制的人,家长制作风特别严重。小六的父亲还是拗不过大伯。于是很不情愿的去和小六的母亲初次见面。
在农村的习俗 ,第一次见面,男方要给女方见面礼的。那时候农村比较受欢迎的礼物就是几尺“的确凉”布料,或者几卷“毛线圈”,还有“假衬衫领”。可能是小六的父亲不上心的态度吧,买好的十卷毛线圈,在去小六母亲的山路上,还掉了5卷。最后见面时,只送了5卷毛线,只够织半件毛衣的量。这件事导致后来被小六的母亲念叨了大半辈子。
两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安排相见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六母亲的脸上,小六的父亲不知不觉就被她吸引了。他们在山坡漫步,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故事,逐渐产生了好感和爱意。
接下来顺理成章的走了之后的仪式,“扎花”--“拣日子”-“订婚”-“彩礼”-“正日子”-“开扎”-“开面”-“哭嫁”-“接新人”-“拜堂”-“洞房”。之后又是“过门”-“接姑丈”之类的,反正风俗挺多。小六的父亲和小六的母亲婚后生活很幸福,后来生下了小六的哥哥和小六。
小六的外公外婆还有小六的二舅为此都很高兴。小六母亲出嫁那天,小六的外公不能出来送亲,他坐在床边,望着窗外门口茂盛的苦楝树,听着喜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他欣慰的笑了,他感叹孩子们都长大了,而自己老了,如果哪天他要闭眼了,他也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