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学第一周
开学前一周新生入学引导,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的引导会。学校有开学典礼,要听校长咕叨什么“自由教育”,“光明与真知”,还有什么学科排名超过哈佛(他们对哈佛的存在始终耿耿于怀)。贝克莱学院有迎新筵席,院长、教务长与新生在本院的公共食堂共进晚餐。之后还有国际学生的引导会,杂七杂八的社团信息会,各个图书馆与博物馆的介绍会,以及强制参加的学术规范和防止性骚扰研讨会。
除了参加各种信息会,还要选课。每年耶鲁开设两千多门课程,足够一个人永无止境地学上两百年。在正式确定专业之前,一年级新生可以自由选课。可是如果没有明确计划,面对两千门课程,缺乏目标的新生往往不知所措。
阿壮很明确自己要学建筑。为了申请,阿壮央求爷爷带她走了浙闽地区三十多座民国以前修建的古寺,手绘其中七座古寺的平面图与木椽结构图;然后自己跑去香港,向一位耶鲁建筑学院毕业的校友要来推荐信。
在自我陈述里,阿壮这样写:“我想要追寻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足迹,寻找一种无悖于传统,而又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的建筑风格。我要寻回我的闽南记忆,复兴古中国的木椽梦境。我相信它不该只存在于旅游景区。它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现代文明的精神里。”
不用太久,阿壮就会明白这段陈辞的幼稚。可也许正是这种稚嫩的真诚,打动了录取委员会的老师,为她的梦想开了绿灯。
耶鲁有世界上最顶尖、最难进的建筑学院。哈佛当然也有建筑专业,但它的建筑专业是设计学院的一部分,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相并列;而耶鲁的建筑学院,执著于建筑本身,为艺术而艺术——更纯粹,所以也更脱离现实。
但建筑是竞争性专业,每年只从三年级生与四年级生中各招收二十名本科生;进入设计方向的,每年不超过十六人。这意味着,前两年要拿到很好看的绩点,才能进入建筑专业设计方向。
建筑专业的许多课程并不对新生开放。并且,无论学什么专业,要毕业都得修够所谓的“核心课程”学分,即在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个学科领域,以及写作、数学、外语三个技能领域,各修两门课程。阿壮只知道自己想修建筑,对选课全无规划。不过好在开学头两周是试听期,学生可以坐进任意的课堂。
跟中国相关的课程很多,比如“中国科学史”,“传统中国的女性与文学”,“清代思想史与政治思潮”,“中国墓葬艺术”,“中国传媒与社会”,还有一门课就叫“上海”。
有一些课程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艺术与惩罚”,“美国女同性恋与男同性恋历史”,“反叛的律师”,“超越代表政府”,还有一门课就叫“正义”。
语言课程非常之多。除了印地语、梵语、斯拉夫语、西瓦希里语,还有科普特语、高棉语、洛夫语、纳华语这种闻所未闻的神奇语言。阿壮选了个法语,登时觉得自己好正常。
阿壮的法语教室在约克街某座红砖墙的小房子里。除了法语,这里显然还有别的语言课。阿壮看了课表,她的教室,法语课之前是中级汉语。
法语是每天上午九点。走进教室,竟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威廉白斯。
这种程度能上中级汉语也真是醉了。
阿壮好多天没见威廉白斯,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同时露出了□□裸的追债嘴脸:“喂,我听说你家里很有钱,你要不然还我两倍吧?”威廉白斯猛一抽身,嗖地一下从后门跑走了。
第二天阿壮从教室后门进去,看到白斯从前门探出脑袋。侦察完敌情,确定前方没有阿壮,嗖地一下从前门跑走了。
第三天阿壮早早来到约克街,找了个同学堵死教室后门,自己往前门走。白斯果然还在教室里。阿壮把前门一关,堵在门上,大叫一声:“嘿钱!”白斯飞快跑到后门,一推没开,一个转身从窗口蹦了出去。
……那个教室在二楼。
可见阿壮的追债嘴脸有多么可怕。╮(╯▽╰)╭
琳达也决心做建筑,于是阿壮就抄了琳达的课表。其中有一门“建筑史一:从古代到巴洛克”。这门课有四五十个人。每周两次讲座课,一次讨论课。讨论课只有十二个人,助教与学生围桌而坐,每个人都要参与课堂讨论。
阿壮听了两次课,一头雾水。连听懂也不行,更别提讨论。光是教学大纲,就有数不清的生词;大纲上的阅读材料,经常连标题也看不懂。
看不懂,自然也听不懂。有时,一个生词在别人口中重复无数遍,仍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想查字典,却不知怎么拼写。于是只好不停问琳达。可有时琳达好像并不在听课,倒像在走神,对阿壮爱理不理。
阿壮从琳达那里抄来的选课表上,还有一门考古学课。这门课在周五。可是周五下午,阿壮找不着琳达。于是她自己拿着地图,去找考古课的教室。那门课在山屋街51号。
从老校园出发,穿过公共礼堂,走至西利门学院北侧,就到了山屋街——查尔斯·迪金斯口中“美国最美的街道”。街道两侧是高大的橡树,九月的阳光穿过橡树枝叶,在草叶簇拥的行道上,洒下一地斑驳的碎光。时不时有一只松鼠从脚边跳跃而过。
阿壮瞪大眼睛,按着门牌号依次寻找。走过心理学系高大的赭石建筑,庄严肃穆的圣玛丽教堂,路两旁忽然不见了高耸的楼群,代之以小而精巧的别墅式建筑。只有凑近门前,去读蓝底板上的标识,才知道这些各自独立的小巧楼房都是学校的部门和院系。
阿壮在一幢不起眼的红墙小楼前伫足。那是校长办公室。楼前围有低矮栅栏,却矮得不足以阻拦松鼠。楼后是一大片起伏的绿地,没有人,有的只是树影风色与柔阳。
校长办公室旁边就是阿壮找的山屋街51号。也是一座小巧的赭色建筑,圆拱形的门框与窗框装饰精巧,掩映在橡木与枫树丛中。仿佛只是一座私人宅邸。难道这里也会有教室?
阿壮沿石阶拾级而上,迈进拱柱的阴影里,仿佛是造访一户人家。红木门边有一个小小的蓝牌,标识“人类学系”。
阿壮推门。像耶鲁大多数自动关闭的门一样,门沉而厚,用力推开,自动合拢。教室就在进门的左手边。窗高而亮,百叶窗帘被高高卷起。窗外树木苍郁,宁静葱茏。
阿壮在教室角落坐下来,静等上课。时间到了,仍然没有人来。难道记错了时间地点?
等到三点,教室门开了,进来一个身材魁梧、满脸通红的老师,鼻梁高挺。面孔有点像皮尔斯·布鲁斯南。
他看起来不年轻了,可真是活力四射,几乎是一蹦一跳进的教室。一眼看见阿壮,他很不甘心地环顾教室一周——教室空空荡荡。他瞪大眼睛看阿壮,表情夸张地说:“你是我唯一的学生吗?”接着搓搓手,自嘲地哈哈一笑,“哈!你是唯一的学生!”
阿壮还没有正儿八紧地跟一位教授说过话。她讷讷地站起来,说了句下午好。
教授跟她握手,自我介绍说:“我叫约翰·哈尼切奇!”阿壮说她叫“壮”。哈尼切奇惊奇地问:“什么?你也叫约翰吗?”
因为“壮”这个发音跟英文“约翰”实在太像了……哈尼切奇花了两分钟学习“壮”的发音,最后放弃说:“原谅我,我就叫你约翰吧!”
他看一眼手表,又看一眼门口,悲伤地说:“没有人会来啦!”接着自己在长桌正中坐下来,对角落里的阿壮说,“既然只有你,没有理由坐在角落了吧?过来,坐这里。”
阿壮只得站起来,坐到教授跟前。
“你不是走错教室了吧?千万不要说是!假如我唯一的学生是来错了教室,我会心碎……”
“我来上哈尼切奇教授的考古课。”
“对,我就是他!”哈尼切奇很高兴地说,“我果然有一个学生!你是我们系的新研究生吗?你从哪里来?对考古有多少了解?你对什么地区什么年代感兴趣?你知道,既然你是我唯一的学生,这门课怎么上,可以完全按照你的需求来!”
叫阿壮一口气回答这么多问题,真是高估了她的英语水平。阿壮只好慢慢说:“我是新生。我对建筑感兴趣……”
“建筑?”哈尼切奇一脸失望,“果然走错教室?难道选课系统把有趣的考古课列到了建筑系名下吗?仅仅因为它们都是arch开头吗?”
“不,不。我来,是因为我以为我的朋友会来……”
“可你的朋友并没有来。”哈尼切奇点点头。
阿壮站起身,收拾书包:“对不起!打扰了……”
“别走!”哈尼切奇激动地跳了起来,“你要是走了……好吧,你走了我可以自己教自己。”
阿壮看哈尼切奇。后者正一脸热切地看着她,一张白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教授与学生比例高达1:6,热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太多,冷门课程无人问津。没有学生的教授像深宫里被冷落的皇妃,眼巴巴地盼望着学生来宠幸。此时的哈尼切奇,正一脸怨妇相地望着阿壮,一副“你敢走我就哭给你看”的表情。
想学的是建筑,修考古有什么意义呢?教授涨红了脸,而学生也涨红了脸。建筑学史已经够她头痛的了,她并不想选一门不相干的考古加重自己的负担。可是望着哈尼切奇热切而哀怨的眼神,她又实在想不出什么话来回绝他。她吞吞吐吐地问:“我要是不选这门课,耶鲁会少发你工资吗?”
“你要是退课,我就只好强迫我的那个研究生来填充课堂……”他两手捏着桌角,仿佛是克制自己没直接伸手把阿壮拖回来,“可是,不要这么早就做决定!你才一年级,在进入专业之前,你应该对所有可能性保持开放。想一想,如果你选这门课,你将获得我所有的关注。你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不必局限在亚洲,可以讨论世界各地的坟墓和祭祀,埃及的国王谷,印度的泰姬陵,秘鲁的马丘比丘,墨西哥的太阳月亮金字搭——这将是多么激动人心呀!不是完全跟建筑无关,是吧?”一提到坟墓,哈尼切奇兴奋地搓起手,两只湛蓝的眼睛闪闪发光,“怎么样?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的神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