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天白米?美得你
“啊哈哈——那个,如果说,我们就是出来散散步,正好走到你家这里,你信吗?”
有村民干巴巴的解释。
陶有德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你说呢?”
那个村民立刻又尴尬的干笑了两声,然后转身跑了。
其他人见状,也跟着尴尬的笑了笑,互相推推桑桑的四下散开,各回各家去了。
“阿姐别见怪,大家就是好奇,没什么恶意。”陶有德怕陶舒怡不虞,赶紧解释。
陶舒怡当然知道,那些个村民就是来听热闹的,笑着摆摆手:“无妨。我这就上车了,你也赶紧回去吧。”
陶有德笑着点头,但还是等到陶舒怡的马车彻底看不见了,才转身回了院子。
陶有德这次进院后,就直接落了门闩。
厨房那边,陶李氏带着陶小婉正在收拾厨房,准备烧点热水一会儿好用来泡黑面馍馍。
陶家两兄弟则在吭哧吭哧搬粮袋,准备全都搬进堂屋角落。
见到陶有德进屋,陶大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问陶有德:“爹,大姑走了?”
陶有德先是“嗯”了一声,然后才想起来,还不知道阿姐具体给了他多少粮食。
遂转头问陶大庆:“你大姑送了咱家多少粮?”
陶大庆抓抓头发,‘嘿嘿’一笑:“我和大山刚才估算了一下,一袋差不多有两百斤,一共给了十袋,差不多两千斤这样。”
“对了,爹。刚才搬粮的时候,大山没忍住,偷偷打开了粮袋……里面……都是白米……”
当时就陶大庆和大山两人,见到粮袋里装的全是白米时,几乎都震惊的忘了说话。
就是到了这会儿,他想起来还觉得,自己仿佛像是在做梦。
“两千斤……白米?”陶有德眼睛都瞪圆了,捏着胡子的手一抖,直接拔下了几根胡须。
他不知道陶舒怡一出手,直接就是两千斤大白米。
要知道,这可是灾年。
这种时候,像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谁家要是还能有个几百斤粟米、黍米、菽粮,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他上次去慈河县的时候,就听说,现在还能吃的起白米的,不是富可敌国的大米商,便只有那些有地位的大官了。
听说,就连慈河县令府上,如今都只有混着粟米和黍米,以及菽类的杂粮吃了。
难道,他阿姐真的像李族长说的那样,是个大官?
陶有德想到这里,心道,下次见到,还是问问阿姐好了。
收回思绪,陶有德见陶大庆还在他面前站着,忍不住瞥了他一眼:“你站在这里作甚?全都搬完了?”
陶大庆被他爹说了句嘴,也不恼。
傻兮兮的咧开嘴,刚想说没有,陶大山正好从外面进来,顺嘴回道:“差不多了,我和大哥再走一趟就全部搬完了。”
陶大庆赶紧在旁边点头,表示这就是他要说的。
“行,那我就不去了。”陶有德一听搬得差不多了,也懒得再去,直接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坐了没一会儿,又对堆好粮袋,正准备出去的俩兄弟道:“去和你们娘说一声,今儿早上那顿,咱煮白米粥喝。”
惊喜来的猝不及防,陶大庆和陶大山同时转头看陶有德。
陶大山看着他爹,露出八颗大白牙:“爹,你说真的?咱真喝白米粥啊?”
陶有德:“那你喝不喝?”
“喝喝喝——”陶大山头点的跟个小鸡啄米似的。
“那还不赶紧去!”那傻样,陶有德都没眼看。
“走走走,哥,咱们赶紧去跟娘说。然后待会儿留一袋米在厨房,省的还要再跑进来。”
陶大山推推一样傻笑的陶大庆。
两人很快就一前一后跑去厨房找陶李氏去了。
“娘,爹说早饭用大姑送来的白米,煮白米粥。这是米袋。”
陶大山把其中一袋米,搬到了厨房米缸边上,转头问陶李氏,“娘,白米我给倒空米缸?”
陶李氏擦了擦手,走过来揭开一个紧靠角落的米缸,里面干干净净,已经空了。
“就倒这个吧。”陶李氏道,“这个位置隐蔽。”
“诶,好。娘你让一下。”陶大山抓紧解开的袋口拎起,小心斜放进米缸。
他抓着袋口的手刚一松开,白花花的大米立刻‘哗’的流了出来。
一袋米很快流了个干净,米缸差不多装了小半。
陶李氏看着缸里白花花的大米,笑的牙不见眼。
“娘,我都已经忘了白米是什么味道了。”陶小婉也赶紧凑过来看。
陶大山立刻凑过去在她耳边道:“妹妹放心,大姑一共送来两千斤白米呢,管够。”
“真的?”陶小婉一听自家二哥的话,黑白分明的眼睛更大了,“大姑送了那么多白米?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吃好长一段时间了?”
“哪能那么浪费?天天吃白米?美得你!”
陶李氏毫不留情用力拍了一下陶大山的背,给了他一个白眼,扭头对陶小婉道,“别听你哥胡说。”
接着又把他赶出了厨房。
“去去去,找你爹去,别在这里瞎说八道,没事就给你妹妹画大饼,闲的你。”
陶大山被自家老娘,一巴掌拍的龇牙咧嘴,又被毫不留情的轰出厨房。
整个家那么大,待院子里也没可能,说不定还会继续遭嫌,只能反手勾挠着自己被拍疼的背,进堂屋找陶有德和陶大庆去了。
陶有德见陶大山进来,一副龇牙咧嘴的样子,看了他好几眼,没忍住:“你这是咋了?”
“没啥,不小心撞了一下。”陶大山不敢说,是因为他想天天吃白米,然后被自家老娘打的,只能随便胡诌了一个理由。
他觉得,他要是敢那么说,等下肯定还得在他爹这里,再挨一下。
陶有德狐疑的看了陶大山一眼,见不得他扭来扭去的样,挥挥手让他赶紧走人:“瞧你那样儿,可别在我这儿杵着了,找你哥去。”
“哦。”陶大山于是又勾挠着背,进西边的侧屋去了。
西边侧屋,是陶大庆和陶大山两兄弟睡觉的房间。
房门就在堂屋西侧墙上,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
进门正对着的墙上是一扇窗,窗户下面,是紧挨着的两张五十公分高,近一米长的大木箱。
两边挨着墙壁,各有一张铺着草席的一米出头的木床。床尾靠着门边的墙角,各放着一个人高的木质小衣柜。
唯一的不同,就是左边靠着院子那面墙上,也开了个窗。
陶大山进去的时候,就见到陶大庆,正盯着床上的一堆银锞子,和几张银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