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换粮
大盛的军队之中,大元帅这个军职严格算起来平时就是个虚职,有职无权,只有在战时,大元帅才能调动天下兵马。
但是大将军不同,大将军是真的手中握有大军的将军。
可以这样说,大元帅相当于是一品,而大将军就是二品。
大盛有大将军封号的有好几个,就像是镇守北方边关的宇文斌就是大将军,手握十八万大军。震慑突厥各部落。
而大将军吴世安,就是镇守西北的大将军,西北和北韩相连,多年无战事,但西北大将军的手下,也有着十二万大军。
一个退了十几年的老相,一个淮安知府还不够的话,那再加上这个西北大将军吴世安,那可就不一样了。
手握十二万大军,镇守西北,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谁也不敢保证吴世安会不会有异心。
六皇子此时也明白了刘青云的想法,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刘青云,你以后就留在本宫身边做事吧!”
这么有用的人,当然得留在身边。
刘青云大喜,马上磕头道:“谢殿下恩典,小人一定尽心尽力办好殿下交代的每一件事。”
在他眼中,六皇子虽然暴虐,但六皇子依然是大盛目前的皇子中,最有希望做主东宫的皇子。
只要他尽心尽力的办事,将来六皇子登上大宝之位,他就是从龙之臣。
平西侯府之中,卫诚被带回来之后,陈平安什么也没做,就是把他软禁进来,让平西侯府的人看着。
人是他自己亲自杀的,也不用装模作样的审,把卫诚带来平西侯府也只是做做样子。
平西侯申肖虎不解的问道:“殿下,那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他是看不懂这十三皇子的骚操作,心里好奇。
陈平安笑道:“等!”
平西侯微微皱眉,一旁的傅文博开口道:“侯爷,殿下的意思是,此事急不得,先等等各方的反应,特别是相爷那边。”
上官徒山死了,他可是宰相上官宏最器重的儿子,这么多年的培养,这么多年的心血,上官家不可能就只是扳倒一个永义伯就行了的。
此时的相府,上官宏一夜之间像是老了好几岁,气色也很难看。
他坐在太师椅上,一脸的阴沉。
自己儿子死了,凶手是谁都还不知道,可除了那几个人之外,他也想不到还有谁会杀他儿子。
而这几个人,他又不能真的对他们做什么。
可这事自然也不能就这样算了。
“相爷,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说话的是相府的刘管家,在相府已经几十年,从上官宏刚入官场的时候就跟着了,他也是上官宏身边最信任的人。
相府上下,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刘管家在负责。
上官宏淡淡的道:“让你散出去的人都散出去了吧!”
刘管家点点头道:“相爷放心,人已经都散出去了。”
上官宏道:“陛下不是想要对突厥用兵吗?我偏偏就不让他顺心随意。”
“让那些人,把北韩使团做成马匪劫杀,我倒是要看看,北韩皇帝会怎么做!”
刘管家点点头,明白相爷的意思,微微一笑道:“我这就去安排!”
北韩使团入长安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国书递交上去也很久了,也是时候要回北韩了。
使团买粮食的事被史家坑了,但这是小事,因为陈平安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
史家在长安城外,有一个最大的粮仓,里面的粮食,超过三十万石。
这些粮食,还全都是上好的粮食,是史家屯着准备发灾难财的粮食。
这个粮仓,也是史可常提供的信息。
史家这样投机取巧的家族,在知道皇帝要对突厥用兵之后,私底下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一旦打起仗来,粮价肯定会上涨,史家大量的屯粮,还都是背着宫里内廷干的事。
这个时候粮食屯得越多,打起仗来之后粮食就越紧张。
这是史家打算等着粮食涨价之后,用来卖给长安百姓的粮食。
北韩使团要回北韩的消息传到陈平安这里的时候,北韩使团的官员自然要来给陈平安拜别。
如今北韩七公主和十三皇子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他就是北韩的驸马爷。
李佑侫亲自来的陈园,但是他却不是真正要见陈平安的人。
真正要见陈平安的,是扮成商人的七公主金安娜。
金安娜来陈平安的院子里,就把自己当成女主人一样,这次她并不会和北韩使团一起回北韩,她会留在大盛。
按照她的意思,她是要保护陈平安的,和她身边带来的那些北韩死士,这些人,都会变成陈平安目前在大盛最得力的助手。
不过今天金安娜来,却是因为北韩使团要离开的事情。
之前金安娜亲自指挥,带着人在西北抢了好几个粮仓,粮食也都通过各种渠道运回了北韩。
如今北韩使团可是明目张胆的要运粮食回北韩,整整二十多万石粮食,但是其中却有十八万石粮食是发霉腐坏的旧粮。
“你真要这么做?”
金安娜听完了陈平安的计划,简直觉得他就是个疯子。
要知道,这长安城外的粮仓距离长安城不足三十里,要真是抢这些粮食,那不把长安城都给惊动了。
陈平安笑道:“怕什么,你可知道这粮仓旁是什么地方吗?”
金安娜道:“长安戍卫军的军营!”
她是北韩七公主,对大盛的军队分布自然有过了解的。
这也是她想不明白的地方,这粮仓距离长安戍卫军的大营不足五里,也就是所谓的西山大营。
这是在老虎嘴里拔牙啊!
“你们只负责动手,把那些发霉的粮食换进去就行,神不知鬼不觉的,等史家发现的时候,北韩使团早已经走远了。”
这就是陈平安的计划,把长安城外面粮仓里的粮食换走。
为了方便,史家买了很多良田,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农庄,而且就在官道边上,用来遮掩粮仓的事。
而且因为距离长安城近,史家也不敢在粮仓那里放多少人手,害怕被查。
要知道,皇帝的眼线那是遍布天下,史家私建粮仓的事,不是史家的核心成员都不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