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秦沭办学第章 沈南阙办厂
有些之前没想到送菜,或者觉得家里送少了的,都挺自觉,派人回去又拿了蔬菜回来。
虽说春天菜少,但经冬的白菜、萝卜、豆芽、豆腐,初春刚发的莴笋、苗菜,农户人家,家家都还有不少,自家种的东西也不会很心疼,还能尝尝秦公子的仙家吃法,多好的事儿呢。
她家丫鬟都把牛吹出去了,秦沭哪儿能草草了事,连忙又下单一整箱的火锅底料,让人给海棠送过去,让他们往锅里多丢个几袋,可别到时候味道不够了丢人。
好在庄子里伙房的大厨窦大娘,听说这边有新吃食,也主动来帮忙。有她随时尝着味儿,还不至于放多了料,没把她整箱用完,也就多加了三包料,又放了些粗盐和酱油进去。
农户人家淳朴,秦沭负责了菜,他们也不占她便宜,都各自从家里带了杂粮窝窝头和饼子,等大火锅烧好了,就一人分一碗,就着饼子吃得欢畅。
没带粮食的读书人,也不用秦沭操心,他们自己都准备好铜板,找庄户人家买点,给个几文钱,连碗筷带饼子,一起给他们备上。
别说,经过这次一个大火锅里捞食的交情,来这边听课的读书人,和庄户人家之间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
毕竟秦沭说了,以后只要她在庄子上,每天中午都会来讲课,想听的都可以来听。
柳言博又补充了,说秦沭不在,他也能给大家讲讲铅笔作画技巧,也能给大家扫盲识字。
了不得哎,这啥庄子,能听到国子监的先生讲课呢!
人家柳先生,那可是状元郎,专门教皇子皇孙的正经太傅,专门伺候皇族的!
秦沭没有文凭,就算能教点新奇的数学和种田,但那都是野路子。可比不得人家状元郎、太傅的高贵名头。
柳太傅那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天天给咱们这些泥腿子讲课,偶尔能讲几句,百姓们就已经感恩戴德得,恨不得把家里的 孩子都送来天天听课。
秦沭还不知道大家为什么那么兴奋呢,讲完自己的课,就急匆匆地回屋再次闭关抄作业。
沈南阙也跟着秦沭一起回去,敲敲打打地,正在研究他们饭前抹的那个水泥台子。
怎么那么平整、坚固呢?真的不会渗水,刀剑也戳不动。如果用这个东西在城墙上抹一层,那蛮夷最喜欢玩的爬墙攻城,还怎么爬?
之后沈南阙又试着用火烧,很好,这个叫水泥的稀罕货,居然不怕烧,他再也不怕蛮子烧城墙了!
而且看秦沭的玩法,水泥用量并不多,她是在小厨房的青砖炉子外面,抹了一层,只用了小半包水泥。
所以这个水泥的用法,只需要涂抹表层,里面可以用青砖,这样的话,城墙都不用翻新,直接抹一层水泥就行!太方便了!
沈南阙甚至都顾不得脸上抹了泥土,带着自己的两个书童,各种试验水泥,玩得连时间都忘了。
试验好了之后,秦沭那边还没忙完,沈南阙留了沈鱼守着,自己已经急不可耐地,亲自带着剩下的水泥和方子出门。
秦沭是那种每次都想躺平,但遇事就容易急性子的人。
既然答应了三叔给他弄琉璃方子,钱也冲了,沈南阙的金锭子也讹到手了,她也就不再计较昨晚被套路的事情,专心忙碌着抄要点。
作为一个被论文折腾出来的专业人士,秦沭的习惯很好,把最重要的配方,先写在第一页最显眼的位置,后面才开始慢慢抄细节,还弄了荧光笔,跟大学时候做笔记一样,把注意点用荧光笔标出来。
搞完这一份之后,秦沭把东西交给一直守在她身边的沈鱼,还不忘吩咐一句:
“转告你家公子,这东西我也不会,完全是抄录的仙家典籍,东西应该不会有错。
让他手底下的工匠们先自己琢磨尝试,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写出来,备好金锭子,我再去想办法。”
一句话的事情,秦沭就是要弄这么麻烦,尤其是还要收金锭,为的当然是给自己省心。
人啊,都有惰性,如果不这么说,那些工匠遇到问题肯定就要来烦她,那她怎么躺平?
若是让他们清楚明白,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都需要黄金买路,相信沈南阙手底下的工匠,一定能发挥种花人的无穷智慧,成功仿制出水泥和玻璃。
只要有第一批人琢磨出来,后面无论是学习还是改进,都会简单很多。
沈南阙也是行动派,朔北又是他的大本营,又有三叔给他看场子,干脆多找了些工匠,把水泥厂和琉璃厂,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
沈南阙是有想法的人,看到秦沭清晰的笔记之后,就否决了三叔一起弄的想法,然后让沈鱼和沈舟动手,把秦沭的笔记现抄了两份,安排了两个完全独立的厂子,原则就是让两方的工匠,完全无法互通。
他沭弟给的方子,就算有人背叛泄露,也不能一起泄露出去!
以后沭弟若是给他其他方子,他也要照着这个原则,不同工匠负责不同厂子,避免被人一锅端。
至于秦沭的亲笔笔记,自然就收在了沈南阙那里当孤本,发下去的,都是沈鱼他们抄录的副本。
沈南阙也是大方的老板,从秦沭那里买水笔都是一盒一盒的买,作为他的书童,自然也能享受到用小笔快抄的快乐。
在发配方给三叔的时候,沈南阙还放了一句话:
“告诉那些工匠,一个月内弄不出来,就一人交一颗金锭子买命。”
也是,这么清楚明晰的配方都弄不明白,确实没必要活着了。
尤其是水泥厂,秦沭还给他们备了样品,看到样品的效果,他们只要按配方把东西备齐搅碎就行了。
倒是琉璃厂里,也有秦沭给的几个玻璃摆件和一扇玻璃窗、一面镜子,弄得那些人很自闭。
因为秦沭给的是仙家净琉璃,可比如今大雍朝市面上流行的琉璃,要纯净多了,想做到这个程度,太难。
好在三叔最近像是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事业心满满地跟工匠们一起研究,看到他们的苦恼之后,大方地告诉他们不用跟秦沭比,先做到市场上的水准,狠狠赚一波郢都贵人们的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