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泱泱大唐 > 第六十二章 兵制改革进行时

第六十二章 兵制改革进行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六十二章兵制改革进行时

    (感谢夕颜856、复我汉唐雄风书友的打赏!)

    贞观九年五月底,也就是王易再次大婚后的三个月左右,新婚的妻子慕容雪产下一女。

    因为与婚期的时间隔得实在太短,再加上生了个女儿,慕容雪生产之事,王易府上并没有声张,除了府上的人、最亲近的一些亲眷,慕容顺那边的一些人知道这事外,其他的人大部都不清楚此事。

    慕容雪生了个女儿,王易都有点庆幸,若是生个儿子,还真的不好捂这事。在这个儿子比女儿尊贵许多的年代,像他这样身份的人,嫡长子出生了,不好好庆贺一番,都说不过去。但要庆生的话,那就不打自招他在青海与慕容雪之间的私情了,还让这位原吐谷浑的郡主怀了孕,这事肯定会成为街头巷尾百姓谈论的话题,轰动一时。

    无论哪个时代,这样的事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多的人都生着一副八卦的心思,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风流事会在八卦十足的百姓口里传播的最快。

    王易的妻子生了个女儿,亲近的人自然不能不来庆贺,那些来恭喜的人也是很低调,送来了礼物,看几眼刚出生的小儿,再对王易恭喜几句,留给王易几个含意很深的眼神,就走了。

    亲朋好友们知趣,王易也松口气,趁着李世民给他的几天“产假”期,在府中好好陪妻儿们。

    每一个小生命的降临都非常让人欣喜的,特别是为人父母的人,王易也不例外,虽然前面已经有两个女儿了,这个刚出生的看起来肯定是个美人胚子的小东西他也非常喜欢,时常抱着逗乐,相比较其他两个女儿,这个生出来时候足足有九斤重的丫头,粗粗看去,眉眼更像王易。

    看着叽叽喳喳来看妹妹的另外两个小丫头,王易在感慨,不知等这几个小东西长大后,上门说媒的人会不会踩破门槛,他不知道他为哪些权贵的公子">谋福利,为他们陪养出色的妻子。

    只是这样的感慨不好说出口,说出来的话要被妻妾们唾沫淹死,被人鄙视死。

    对自己生了个女儿,没能抢在其他姐妹">前为王易生个儿子,拔得头筹,慕容雪非常懊恼,即使王易非常喜爱这个女儿也是如此,在王易陪他时候,也发过牢骚,王易只能以他更喜欢女儿为由来开脱,让慕容雪再接再厉,养好身体,争取明年折腾个儿子出来。

    在安慰慕容雪的同时,王易也很奇怪,为何妻妾们所生的都是女儿,这难道是他所生活的环境偏酸的缘故?他希望长乐公主肚子里怀的是儿子,长乐公主生了嫡长子,那在所有人面前都好交待了,包括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前。

    在慕容雪生产之前,王易大部时间都在兵部衙门忙着事儿,在慕容雪将生产之时,才抽空回府来,亲自准备产前及产中的事儿,几天的特殊“产假”结束后,王易又回去忙事了。

    除了十天一次的旬休日,每天只有晚上时间能陪妻妾们,这让肚子挺得有点大的长乐公主,还有刚生产的慕容雪,及焦躁于自己没有怀孕的长孙凌和苏燕很是不满,长乐公主还偷偷地进宫,向父皇的母后诉苦,只不过对王易所作事寄于厚望的李世民,在变着法安慰了长乐公主几句后,也没如长乐公主的愿,给王易更多的假,只是允许王易把一些事带回府处置。

    父皇这样的特许让长乐公主稍稍的满意,再加上怀孕后身体不错,没有犯什么病,心情不错,又有王易亲自的调理,这个火热的夏季,长乐公主是安然度过的。

    王易只得两头都忙,要把事儿办好,还好把家中的妻妾们服侍好,还真的有点累。

    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在三月底的一次朝议,及随后的政事堂议事通过了进行兵制的事后,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主领,检校兵部侍郎王易相助,其他兵部官员及许多朝中武将参与进去的兵制改革事宜,也慢慢拉开纬幕。

    兵制改革最重要的几点里面,有一点是开始时候必须要实行的,那就是募兵制度的改变。

    大唐现行的是府兵制,亦就是和后世时候后备役民兵一般的制度,亦农亦兵,闲时务农,战时出征。府兵制可以说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他出现时候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但这样的制度肯定有他固有的缺陷的,亦农亦兵的募兵制度在减低国家负担的同时,也注定了军队战斗力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在大唐军队对外的数次征战中,这些缺点也都显露了出来。要改变这个,必须采取募兵制,征召适龄段青年人入伍从军,进行正规的训练,严格培训各级主官,使得军队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大幅的提高,并有实战的锻炼,从尔使军队的整体战力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王易穿越前所处的后世时代,军队实力强大的军队,都是采取募兵制的,募兵方式还有多种,除募兵所得的军士外,还有可以在极短时间动员的后备役兵源,类似现在唱主调的府兵制,常备军与后备兵源有机结合,并有正规的训练,还有实战的机会,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证。

    但刚开始兵制改革,不可能将以府兵制度下面组建的整个大唐的武装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转换为募兵制所募集,那样要乱套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改变,将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

    李世民采纳了王易的提议,在今年秋收后,朝廷就要进行第一次的募兵,先一步募集一定数量的兵员,进行系统训练后,看训练的成果再决定募兵规模的大小,如何募兵,并针对其中的利弊做出相应的改动,在几年内改革完毕,最终形成制度。

    募兵制度改变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其他的变动,包括人事任免、升迁制度,后勤供应制度,驻军屯防、轮换制度,都要重新制定或者改动。

    王易后世研究历史的时候,对古代军事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包括隋、唐,及后面的两宋、元、明、清、民国及他所处现代的军队组成都有过研究,得出过成果,发表过论文。只是如今他所处这个时代军队的基础、将领的组成和任命,及后勤供应与历史记载的不尽相同,要关注的方方面面更多,他后世时候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全部照搬。

    以侯君集为首的兵制改革领导小组大部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还有王易这个熟悉历史上各朝代及后世现代化的军队组成体系的人在,在制度方案及开始实行时候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基本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兵部尚书侯君集办事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做事的方式也是雷厉风行,若不是因为知道这员名将在历史上因谋反被杀,王易都要和他成为挚交了。

    募兵制可以说兵制改革的主引,其他方面的改变都是根据募兵制施行后的变化而改动的。

    李世民也全程关注兵制改革的事,不定期召集负责此事的官员们了解情况,并亲自布署。

    如何设置军队模式,在保持军队战力的基础上,又不使领兵将领专权,使各军队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困扰李世民的问题,也是他考虑最多的。他在秘密吩咐王易时候,也着重讲过管理模式的设置,只是没对王易明说他的担心而已。

    王易当然知道李世民的担心,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个奏议,呈给李世民。

    以现在十六卫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军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六卫的管理机关,也就是各卫的衙门都在京师,皇城之内,要有效地管理各级军队,这些卫军的首脑机关肯定要随军队一道设置,但所有的卫军不可能全部都置于长安之近,十六卫遥领府兵的模式肯定要改变的。

    不说这么多的军队放在长安周边无用武之地,光这些人的各种消耗以京师之力都供应不起。

    王易的提议是,在兵部管辖之下,按道的行政区域设置几个类似后世大军区的主管军事的机构,每个军事机构下面辖几个类似集团军编制的军卫所,还有都督府,管理驻防在此道内的军队,各级主将设置也可以如同现在的十六卫,由大将军、将军负责其所辖军队的日常管理及训练。

    但大将军和将军只有管兵权和练兵权,没有调兵权,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将领,率领各军卫所调集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将领缴印回朝,军士各回军卫所,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而且隔二三年,各卫军主将进行互换,避免原来大唐的历史上节度使专制的局面出现,且武将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地方事务由文官主持,避免武将专权。

    供给军队的各种军需,如武器、铠甲、马匹、粮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应,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可由地方州府与各道的军事分支机关共同主管…

    王易所提的这些建议,李世民看了后大喜,与其他大臣讨论后,马上拍板决定采纳,并以强势的态度在朝议上通过,以宰相组成的政事堂议事也没悬念地通过了。

    以王易所提议的这些建议为大纲制定的一系列军事制度,将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步实施。

    可以说,动及大唐军队根本的兵制改革,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了…

    第六十二章兵制改革进行时

    第六十二章兵制改革进行时,到网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