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七章:红利
赤霞山、南屏峰 自姬氏商队将灵草交接于萧氏之后,姬玄远便率队离开了西陵地界,龙州毕竟是武圣山的地头,况且现在天下的风云变化,各个隐世不出的宗门圣地纷纷派出行走,为了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他们并不想在龙州呆的太久。
而派船队将姬氏的灵药接回赤霞山的萧氏却没有跟北山唐氏建立任何联络,反而全族都在收拾细软,一副准备跑路的模样。
弥锦之所以会脸色阴沉,便是因为他终于明白了萧锦林为何明明看见唐氏显露败像,也拖着不愿意相助弥氏了。
因为从一开始,这头老狐狸就没有想过投靠任何一家,他之所以保持中立,便是为了得到此战最大的红利!
北邙多是深山大泽,一直都是盛产灵药宝草之地,如果说姬氏以灵药宝草与唐氏做利益交换,他根本一点儿也不奇怪。
但他怎么都想不到,北邙姬氏和西陵唐氏的交易数额竟然会如此之大,大到了他这个弥氏家主都有些眼红的地步。
要用灵药宝草装满两艘大型货船,姬氏究竟从宝库中得到了多少好处才会有如此巨大的付出。
而眼下这一份西陵最大的红利,却要被那头一直闷声不响的老狐狸吃下,也难怪一直以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弥锦都会有些慌乱。
銮驾准备的很快,弥锦带着几个武宗守卫不多时便来到了赤霞山地界,落在了南屏峰上。
风媒已将消息先一步的传给了弥不负,所以此时的萧锦林带着长子萧正、次子萧奇便在南屏峰顶等着弥氏族长的大驾光临。
罗帐掀开,弥锦面带笑意的从銮驾上走出,老远便冲着萧锦林道:“萧族长到底是萧族长,整整三百万的灵药宝草,真是羡煞旁人!”
萧锦林一对虎目中满是笑意,抬脚上前迎住了弥锦,扶着他的手臂笑道:“弥族长客气了,萧氏族小力弱,不敢卷入唐弥两族大战的旋涡,只想带些灵草另寻他处起个炉灶,小家子气让米族长见笑了。”
“唐弥两族打生打死,倒是萧族长得来全不费功夫,今日说什么也要向萧族长讨几杯酒喝!”
“弥族长来得正是时候,能与未来陵江的霸主喝一杯酒,是萧某的荣幸。”
“萧族长,请!”
“弥族长,请。”
弥锦与萧锦林两人手把手着,一路相谈甚欢的走进了萧氏的营地内,发现所有人都在收拾东西,一片纷忙的景象。
每个萧氏族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明明举族搬迁是一件生死不知前途难料的大事,萧氏的族人们却像是郊游那样喜悦。
两人穿行在这样的气氛中,每一位照面的族人都对萧锦林躬身行礼,弥锦看得出,萧氏的族人们是发自内心的爱戴这位族长。
穿过营地来到萧锦林的营帐坐下,可刚看见里头场景弥锦便只剩苦笑,此时大帐内就连沙盘都已撤了,巨大的龙州全图则是卷成一团与杂物一起丢在旁边,营帐内还有些收拾打扫的下人。
“你们都退下吧。”萧锦林朝着营帐内的下人命令道,又转身对着弥锦等人道:“招待不周,诸位随意坐。”
此时空旷的营帐内也只剩几把椅子没有收拾了,弥锦没有着急坐下,对着萧锦林幽幽道:“看来萧兄去意已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弥氏联军荡平唐氏之后要做什么你我心知肚明,西陵虽是萧家族地,但此时已非萧家福地,不得不走。”萧锦林毫不避讳,淡淡回应道。
如果早半个月,哪怕十天萧氏说自己要走,弥锦心里都不会有什么波动,甚至还会窃喜,但此时他却是很不甘心。
这场大战延续至今,战死的武宗不算,弥氏光灵药宝草便是消耗了几十万株,更别说还有灵甲与玄机玉了。
这样大的一个亏空几乎拼掉了弥氏五十年的底蕴,他作为弥氏族长难辞其咎,此时的弥氏迫切需要一笔极大的利益来弥补这份亏空。
这份亏空原本他是想从周边大城掠夺,此时却有了更好的讨要目标。
弥锦带着笑意朝萧锦林道:“既然萧族长要走,我也不好阻拦,可唐氏是南岭各族联合打下的,萧族长将唐氏与北邙姬氏交易的灵草全部吞下,未免有些太不仗义了。”
既然萧锦林决议要走,弥锦也不打算在虚与委蛇,当即将此行的来意点出。
弥族长意思很明确,走可以,但别想把全部的灵药宝草带走!
但他还是小觑了萧族长的面厚心黑,听到弥锦说法,萧锦林当即便是一愣:“什么交易的灵草?”
不顾弥锦骤然变得阴沉的面容,萧锦林笑着解释道:“如果弥族长说的是那辆船宝药的话,那是本族萧正跟北邙姬氏一起做生意的红利,跟唐氏可没什么关系。不信的话,弥族长可以让唐氏的族长前来对质,看看这些灵药宝草究竟是他唐氏的,还是我萧氏的。”
神特么的红利!听完萧锦林解释的弥锦只想咆哮出声,萧正这次带队行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便已返程,一年半时间就能赚到三百万灵药宝草,这是什么生意才能有这样大的红利。
难道是带着几个武宗将一个宗派覆灭的缴获么,简直滑稽!
萧锦林的解释分明是推脱之词,也更让弥锦确定,这些灵药宝草就是唐弥两氏的交易内容,只是此时唐氏罹难,所以他们交给中立的萧氏先行保管。
弥锦甚至在想,可能萧锦林从一开始就知道有这些灵药宝草,所以大战来临时他才一直保持中立。
仗着儿子萧正跟姬氏交好的关系,演一场偷梁换柱,巧取豪夺的戏码!
“所以萧族长的意思是,您一株灵草也不愿意留下咯?”弥锦森然一笑,虽然用上了敬称,但却让人听得汗毛倒竖。
萧锦林虎目微敛,面无表情答道:“这是萧氏交易所得,也是今后的立身之本,一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