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儿时
宁王还记得父王不来时,母嫔常常抱怨洛霞宫的小厨懈怠,做的膳食越来越难吃。有一次还动手打了侍菜的宫女。
在他的印象里,母亲一直是个温柔平和的女子,从来不会埋怨怪罪自己的宫人,从来不会发脾气。父王也因此赐名他,言仁。赞母亲,也望他仁慈亲善。
苏氏贵子依然天天来洛霞宫,和从前一样,母嫔在苏氏来时也和从前一样,温柔平和。他很喜欢苏姨来母嫔宫里。
后来有一天,父王在母嫔宫中用膳,也让肖言仁共进晚膳。母嫔很高兴,彼时他才四岁,还是第一次与父王一起进膳。他有些紧张,但也很高兴。
母嫔找了机会悄悄交待他,要在父王面前好好表现,不要枉费她自他两岁起就教他识字读书、言诗作赋,教他礼仪道义,晓古通今的苦心。
肖言仁没有让母嫔失望,至少父王问他的一些问题,让他背诵的诗词文章,他都对答如流。与父王交谈时也频频能见父王露出欣喜之色。看得出来父王很满意,母嫔也在一旁松了一口气,显得更加高兴。
父王提到苏氏贵子,同母嫔说苏贵子有了身孕,打算封苏贵子为嫔。父王问母嫔,觉得如何。
母嫔说,甚好。说她与苏贵子情同姐妹,如今苏贵子有了身孕又得封赏,她从心底高兴着。
但肖言仁却看见母嫔将筷子握得很紧,就像听说父王没来洛霞宫用晚膳是去了苏贵子的永祥宫时一样。肖言仁听着母嫔说从心底高兴着,而他的心里在害怕母嫔会突然将筷子拍在桌上。
苏氏贵子封了嫔,父王赐字为姝。姝,美好、美人,亦称赞其柔顺、端庄、温和。母嫔念叨着这个字时,肖言仁想起,母嫔说过父王曾这样夸赞她。
苏姨在隔天来了洛霞宫,和从前初蒙圣恩时一样,朝母嫔行跪拜大礼,感谢母嫔。但如今,她是姝嫔,和母嫔一样的位份。姝嫔的随侍在姝嫔跪下时,表情惊惶地来扶她,但姝嫔还是跪了下去,伏地感谢母嫔。
她说,没有母嫔,这深宫便凉如寒潭。没有母嫔,她便没有今日。此生幸得姐姐庇护。
这一次,母嫔没有像上一次在苏姨下跪时就起身去将苏姨扶起来,而是等苏姨将这些话全都说完,母嫔说你我都是姐妹同为嫔位,怎能跪我。
母嫔这样说的时候,姝嫔正跪伏在地。然后,母嫔才起身过去朝姝嫔伸出手。姝嫔搭着母嫔的手,自己站了起来。
那天,母嫔才知道,姝嫔已有身孕三月有余。
·
·
父王依然是隔三差五来洛霞宫用膳,不来的时候,母嫔便会请身边的女宫监良柔去问父皇今日在哪宫。良柔的回复几乎都一样,敏妃的央华宫,姝嫔的永祥宫,鲜少听到再有其他宫的名字。
四岁的肖言仁险些以为,皇城内除了父王的几处宫宇,便只有这几宫了。
姝嫔依旧如当初尚为贵子时,时时来洛霞宫。但母嫔突然不再让他称姝嫔为苏姨。他问为什么,母嫔说不合规矩,不成体统。
不过他能见到姝嫔的时候再不像以前那样多,母嫔请了父王恩准,送他去东宫太师门下学课,下课后还要去与皇城军大统领沈让学刀法骑射。待这些都结束,还要去父王的书房扶光阁请安。
姝嫔有孕不久,肖言仁在向父王请安时,听闻了央华宫的敏妃也有了身孕的消息。父王很高兴,同肖言仁说他又将添一个皇弟,如此喜事定要大封大赦。
肖言仁高兴地按父王说的和母亲说,母亲脸上的笑容却突然消失不见。
敏妃在第二天成了贵妃。姝嫔在那一天来洛霞宫时,和母亲去了内殿。那是第一次,后来便常常去内殿。
母亲又准许肖言仁称姝嫔为姨,但肖言仁只在母亲在时这样称呼姝嫔。因为东宫太师说过,除了称呼皇后为母后,其他妃嫔只能称为娘娘,包括自己的生母。
肖言仁问太师,皇城里没有皇后。
太师说,没有,便没有母后只有娘娘。
肖言仁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回他,等东宫有了主人,这皇城里便将有母后。
他不想称别的人为母后,也不想称母亲为娘娘。
母亲听他这样说的时候,终于又露出从前那样温和的,从心底高兴的笑容。然后母亲提起央华宫的贵妃,父皇赐了尊号为怀柔。母亲说,自开朝以来,只有皇后、皇太后有尊号,贵妃只有死后追封谥号。王氏贵妃是第一个活着的时候有了尊号的贵妃。
母亲说,“再不努力,怕是再过不久,你便要称央华宫的娘娘为母后了。”
肖言仁说,他很努力,很认真地随太师随沈将军学习,也日日去向父皇请安,从未耽搁。母亲却说不止是这样的努力。
肖言仁问,“那是什么?”
母亲回他,“到时候你便明白了。”
·
·
那年中秋,王氏贵妃陪同父王赏月,回宫时车辇马匹受惊,贵妃受了惊吓而早产。肖言仁记得贵妃自从有了身孕,就不曾太平过。那时候他还小,也像宫里的老人一样,迷信地觉得是活着的时候受不得封号,犯了忌讳。
那年中秋夜,央华宫最热闹,父王也在那里。肖言仁在相隔甚远的洛霞宫里仿佛都能听见那座宫殿中匆忙的脚步声和女人的惨叫声。
好些妃嫔都去了,母亲和姝嫔也去了。回宫后,母亲就将自己关在内殿,他想去找母亲的时候,良柔将他拦在门外,说母亲正在潜心为央华宫那位祈福。女人早产是很容易死去的。
隔着门,他的确听到母亲诵经的声音。
央华宫早产的女人没有死,活着的时候受封号,并没有让那个女人犯忌讳死去。她生下了父王曾与他说过的弟弟,宫人们都说不久之后,这个小弟弟就要住进东宫了。再不久,姝嫔也生下了一个弟弟,那便是肖言琅。
贵妃生下的弟弟没有住进东宫,在肖言琅会向他行礼称他一声二皇兄的时候,东宫依然空置。姝嫔依然常来洛霞宫,带着肖言琅。
但几次之后肖言琅便不来了。
他问肖言琅为什么不来了。
肖言琅说,我不喜欢你的母亲,她看我和母亲的眼神很奇怪。
那时候,肖言琅四岁,肖言仁八岁。
肖言仁很喜欢肖言琅这个弟弟,小孩子都喜欢漂亮的事物和人。肖言琅是他在皇城中所见的,长得最好看的一个。于是他将这句话告诉了母亲,第二天在太师那里,他见到了走路不太稳当的肖言琅。
肖言琅说,骑马摔的。
肖言仁学着母亲的样子,叫身边最亲近的一个随从,温良,去永祥宫打听。他交待温良,一定不要让别人知道,要悄悄的。因为母亲也总这样吩咐良柔。
温良问来的答案是,肖言琅在前一天晚上,罚跪两个时辰,跪伤了膝盖。
可能是温良还小,不及母亲身边的宫人年长——大人们总是更有经验,比小孩子厉害。他让温良去打探消息的事,肖言琅知道了。
肖言琅微笑着同他说,谢谢皇兄关心,膝盖的伤无大碍。
说得特别真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