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知恩图报
最终,刘海中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我让光天给你们道歉,也可以赔偿一部分损失,但不能太多。”
阎埠贵听了,虽然还是有些不满意,但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便点了点头说:“行,那就看你拿出多少诚意了。”
刘光天在刘海中的示意下,再次走到阎埠贵一家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恳地说道:
“三大爷、三大妈、嫂子、解成哥,对不起,我真的知道错了。”
“我不该造谣,给你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我向你们道歉,以后我一定改过自新。”
接着,刘海中和阎埠贵开始商量赔偿的具体金额。
阎埠贵并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让把儿媳妇请假这几天的的工资赔上,这事就算了。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尽量保持克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了一个赔偿数额,正要挣钱时,刘海中才想起了一件事。
这事可不是自家儿子一个人的责任,还有许大茂,这小子也脱不了干系。
想到这点他停下了掏钱的动作,朝着四周大声喊道:“许大茂呢,这小子跑哪去了?”
院子里的人也纷纷四处张望,寻找许大茂的身影。
原来,许大茂见事情败露,并且发展到要赔偿的地步,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刘海中气得直跺脚:“这个许大茂,关键时刻竟然躲起来,他也得承担责任,不能让我们家光天一个人赔偿。”
“这笔赔偿款我们家只能掏一半,剩下的一半得许大茂来赔。”
阎埠贵听见这话皱起了眉头,也生气地说道:“这许大茂也太不像话了,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刚才还见着他呢肯定没走远,咱们分一部分人去胡同时找,一部分人这就去他家。”
“一定得将把他找出来,让他也出一份赔偿。”
于是,围观的人自愿分成两部分,大家开始在四合院里和胡同里寻找许大茂。
此时许大茂正躺在床上沾沾自喜,对于院里传来的脚步声半点不在意。
直到刘光天将他家大门一脚踹开,这才慌了神:“光天,你,你们这是干什么呐?”
刘光天一句话都没说,上前将许大茂从床上拖了起来,一声不吭将他拉到了前院。
“许大茂,事情都没解决好,你倒好脚底抹油就溜,有这么办事的吗?”
易中海瞥了一眼许大茂后,鄙视地说道。
而刘海中则指着许大茂说:“许大茂,你别想推卸责任,这件事你也有份,你也得赔偿阎家的损失。”
许大茂长长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好吧,我也知道错了,我会和刘光天一块赔偿的。”
“不过,我钱不多,能不能少赔点?”
“不行!”
“绝对不行!”
许大茂话音刚落,院里立马传来刘海中和阎埠贵异口同声的拒绝。
最终,在大家的见证下,刘光天和许大茂共同赔偿了于莉请假几天的工资,许大茂也向阎家人道了歉。
当赔偿事宜确定下来后,易中海松了一口气。
他站出来对大家说:“好了,这件事情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吸取教训,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林东来看妹妹还没开学,厂里也没什么事,干脆请了几天假和妹妹回张家村玩。
在城里工作了很长时间,一直忙碌于各种事务,这次休假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
林东来和妹妹带着黑豆回到了张家村后,就住进了大舅家,这里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
大舅和大舅妈喜欢热闹,看着兄妹俩在家里进进出出的,脸上洋溢笑容,笑得合不拢嘴。
“东来,东依,你们这次回来多住些日子吧,陪陪大舅。” 大舅说道。
林东来故意逗老爷子:“大舅,我请了几天假呢,我吃得多,只要你们不嫌弃就好。”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呢,别说你俩驮了这么多东西来,就算空着手来。”
“大舅那地窖里还有玉米和红薯,还是能供得起你们吃食的,放心吧。”
这朴实温暖的话,除了能在自个爸妈嘴里说出来,估计也只有在真正对自己好的亲人嘴里能听到了吧。
林东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大舅,眼中满是感动:“大舅,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妹妹这丫头也笑着说:“大舅,我们可不会客气哦,您家的玉米和红薯肯定特别好吃。”
逗得老爷子哈哈大笑:“好,好,你们就放开了吃,在大舅这里,不用拘束。”
林东来和妹妹回到张家村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村里,不少人都拿出自家的好东西到大舅家。
其实村里人会对如此看重林东来,也正是因为他对村里人的好。
村里人进山采的山货,家里鸡生的蛋或者家禽什么的,想要用来换票换钱,只要找林东来就行。
他给出的收购价总能高出别的采购员给的价格,大家都念着他的好,心里很感激。
好不容易等到林东来回来一趟,自然得去打招呼不是,看着村里乡亲们送来的各种好东西,林东来心中很是感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东来和妹妹尽情享受着在张家村的时光。
这种寒冷的天气里,烤火成了最惬意的事情。
林东来兄妹与大舅一家围坐在火炉旁,感受着那温暖的火光带来的舒适。
红红的火苗跳跃着,散发出阵阵热气,大家的脸上都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每人跟前都是一碗茶配着一把瓜子,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张家村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林东来和妹妹也在这温暖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他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他们的根,这里的人们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