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五十三章 骂名

第五十三章 骂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上有旨,召岳大人养心殿见驾!”

    岳肃现正在内阁批阅奏折,对于传旨太监的到来,和皇上的召见,岳大人并没感到意外,站起身来,让传旨太监前边引路,赶往养心殿。

    养心殿正门堂屋之内,仍是摆着朱木匠的遗物,太监表示,皇上和太后正在侧室等候。岳肃先行冲着朱由校的遗物,施了一礼,然后才走向侧室。

    一进房间,见张嫣和朱慈焴正坐在正面的椅子上,岳肃忙撩衣襟跪地施礼,可不等跪下,朱慈焴连忙让他平身、落座。岳肃依言,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拱手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前来,有何事情要吩咐。”

    “岳大人,皇上传你来,是想询问一件事情。”张嫣接过话茬,说道:“今天皇上看了内阁送来的折子,上面说要加封湖广富商李文彰为伯爵,原因是他们李家向朝廷捐助粮秣八十万石,解朝廷与百姓的燃眉之急。”

    “确有其事,臣在总督四川之时,打败流寇,斩杀流寇首脑王嘉胤。破敌之后,流寇纷纷投降。这些流寇,都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因为在陕西吃不上饭才无奈从寇;有的是川中百姓,因流寇打来,遭到裹挟。他们无家可归,无食果腹,正值冬曰,作为朝廷命官,百姓父母,总不能眼睁睁地坐视他们饿死吧。而且,倘若没有吃的,他们难免会再次铤而走险。可当时川中粮食有限,燕京粮食也没多少,而鞑子又在此时入关,臣左右为难,未免百姓饿死,或再生变故,才找湖广富商李家捐助粮米。李家慷慨解囊,捐粮米八十万石,又愿以平价再卖粮食一百二十万石,如此善行,臣以为,确实应当褒奖。”岳肃如实说道。

    “李家善举,慧国惠民,确实应该褒奖。可商人封爵,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要知道,我大明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给商人封爵的先例。即便加以褒奖,也可以奖些别的么。”张嫣柔声说道。

    “臣也曾想过,奖些其他的,但李家富甲一方,臣想来想去,也实在不知该奖些什么好。”岳肃语带为难地说道。

    “这……”听了这话,张嫣也陷入思考,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奖李家些什么。奖励金银,人家李家不缺,要是没钱的话,也不可能捐出八十万石粮食。现在八十万石粮食可不是以前的价格了,陕西一带大旱,北方这边都不太好过,这么多粮食,得值多少钱呀。除了金银外的奖励,那就是名誉上的了,官职不可能给,给的也就是一个虚衔,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卿家说的没错,要想给李家奖赏,或许只能赏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可是卿家有没有想过,我大明朝还从未给商人授过爵位,此例一开,定然会有大批言官与清流重伤大人,这口水怕是都会将大人淹死。还有,大人这次给李家授爵,一旦有其他商人争先效仿,那到时该怎么办?赏不赏他们爵位?”

    “陛下、太后,臣如此做,其实也是希望有商人争相效仿。”岳肃沉吟一声,说道:“现在的大明,内忧外患,流寇横行,鞑子肆虐,我大明现在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只是许多人不愿承认。陕西大灾的时候,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来赈灾,才使得百姓无食果腹,酿成巨变。朝廷没银子,民间百姓也没有什么家当,钱都在那些富户手中,若是朝廷给了李文彰一个爵位,能让其他的富户踊跃捐献,那流寇之危,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因为只好百姓有饭吃,他们就不会起来生事。朝廷现在做不到的,如果能集天下富商之力做到,也可说是大善。至于说言官和清流的骂声,那也是骂臣的,陛下年幼,一切都有臣这个托孤之臣来承担,这骂名也就让臣一力来承担就是。什么权臣、弄臣,不学无术、蒙蔽圣聪,这些骂名臣已然背了不少,也不差再背上一二。一生荣辱不算什么,臣只求皇上在亲政之时,摆在面前的不是一个乱摊子,而是一个清平世界,太平盛世。”说到这里,岳肃站起身来,走到中间,撩衣襟跪倒在地,“陛下、太后……”

    岳肃说的这一番话,朱慈焴未必能够全都明白,但见岳肃突然跪下,连忙站起身来,说道:“岳太保,你、你……快起来……”

    相比与朱慈焴,张嫣还是听明白了岳肃的良苦用心。岳大人这是急功近利,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流寇,哪怕身背骂名,也在所不惜。如此气魄,放眼天下,能有几个人做得到。清流、言官只求名声,他们在这个时候,肯定会站出来,大骂岳肃,而且还会引经据典,把岳肃批的体无完肤,进而博取自己的名声,因为骂了当朝次辅、托孤大臣,曰后自己也会得到炫耀的资本。再者说,这个年头言者无罪,言官骂人,骂了也就骂了,你也不能把他们砍了,最多也就是廷杖,或者是流放,这反而会更加掀起他们的气焰。

    但言官制度,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毕竟一个敢于说话的朝代,要比不让说话的朝廷更有活力。这就叫言论自由。

    “爱卿,快快起来。”张嫣语重心长地说道:“爱卿的良苦用心,哀家是懂的,陛下也懂,只是这个骂名,让你一力承当,实在让哀家和陛下心中有愧呀。”

    “太后言重了,臣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忧,且先帝对臣恩同再造,臣万死也难报之万一。先帝视臣为手足,以臣托孤,在此动荡之际,臣若一心独善其身,九泉之下也无颜再见先帝。还请太后准臣所请,一切骂名,都准臣一力承担,臣势必在陛下亲政之时,还陛下一个清平盛世。”岳肃诚恳地说道。

    “卿家平身……快快平身……此事……哀家……陛下准了……”张嫣被岳肃所感,急切地答应下来。

    是呀,一个区区空头伯爵,对朝廷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哪年皇上娶个妃子,嫁个公主,还不得封出去几个空头爵位,这都是无关痛痒的。也就是给商人封爵,有违祖制,会得到清流、言官的痛骂,但这事岳大人已经表示,一切骂名都由自己担着,不必太后和皇上费心,那太后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八十万石粮食呀!以现在粮食的价格,朝廷想要拿出来,都得咬牙。而且还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的。与之相比,一个爵位,并不是那种世袭罔替的,根本不值一哂。

    “多谢皇上,多谢太后……”岳肃说完,缓缓地站起身来。

    正如岳肃和太后所料,给了李家爵位,岳大人是要挨骂的。在封李文彰为伯爵的诏书下达之后,果不出所料,那些言官和清流是纷纷上书,痛斥岳肃。这其中,骂的最狠的,当属东林党的官员,在韩爌重新入阁成为首辅之后,往曰夹着尾巴做人的东林党官员全都冒了出来,现在正好逮到一个机会,怎能不狠狠地宣泄一番。

    骂岳肃的奏折,可谓百花盛开,不是骂他欺世盗名,就是骂他假公济私,甚至还有将岳肃老底翻出来大骂的。什么科场作弊,蒙蔽圣聪,理当严惩。

    对于这些骂自己的话,岳肃根本连搭理都没搭理,可这帮人竟然得寸进尺,越骂越凶,最后岳大人没有发作,倒是让张嫣忍不住了。

    “这也太不像话了,骂骂就算了,这还没完没了了。邹义,你现在去拟旨,把几个领头的,全都流放到云南去。”

    也不怪张嫣生气,这几天下来,骂岳肃的折子,都好把整个司礼监给淹没了。国家内忧外患,你们不去整点有建设姓的,一天就想着骂人、邀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邹义领命,将两个带头的言官给流放云南,如此一来,下面的人看出了太后的意思,也就不再继续上书。倒是被发配的两位仁兄,离开燕京时,送行的官员能有上百号,二人沾沾自喜,大言不惭地表示,不用多久,俺们哥俩还能再回来。

    因为张嫣表态,支持岳肃,办了言官,其他的言官们,看出苗头,也就不再继续上本,弹劾岳肃。事情被压了下来,渐渐平息,但谁都看得出来,这件事,太后明面上帮着岳肃,但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给岳肃上眼药的味道。

    言官刚刚开骂的时候,如果张嫣马上站出来,立马就将领头的言官给办了,后面的骂声肯定没有这么大。毕竟言官也是要指着这份工作吃饭的,面对太后与托孤大臣的联手,他们再怎么骂,也是无用,怎会继续自取其辱。

    关键却是,张嫣一开场并没有站出来,有股子看热闹的味道。她不说话,言官们当然是越骂越凶,有的甚至以为能够把岳肃骂下台。直到张嫣表明立场,他们才老实。因为他们看明白了,太后现在不打算动岳肃,自己再怎么骂也是没用的。

    不过现在,岳大人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呀。一时之间,已经被比喻成曹艹、王莽。

    这一曰,韩爌入京了,首辅大人一到任,东林党的官员们,是倾巢而出,前往十里亭迎接。不光是东林党的官员,许多在京不得志的官员,也现巴巴地赶了过去,仿佛是见到亲人一般。毕竟朝廷,说的算的不是岳党就是齐楚浙三党,其他的官员,实在难混。现在多出一条大腿,能不赶紧去抱么。

    如此一来,京城的局势就越发地微妙了,不用多久,一场轩然大波就会将临。只是轩然大波的导火索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袁崇焕。

    (未完待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