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贺齐经略东冶
刘备没想到此次平定吴郡居然能收到这样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要知道,历史上的贺齐彻底平定东冶,可是足足花费十二年的时间。只是,当那个时候的贺齐采用的是先逼降侯官长商升,再一步一步去处理山里的山越和野人。
结果,在这第一步便出了岔子!商升倒是愿意投降,但他的手下张雅、詹强担心自身利益受到影响,便直接把商升给嘎了,自立门户起来,并对贺齐做出了严阵以待的姿态。
贺齐兵力不足,只得暂停了攻略东冶的行动,转而用离间计来对付张雅和他的女婿何雄,足足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才取得成效。张雅与何雄大打出手,贺齐趁机率军攻击二人,大获全胜之后,又逼降了詹强。这才完成了攻略东冶的第一步!
然后,贺齐建议当时的江东统治者孙权分章安县的南乡置松阳县(今浙江丽水松阳县),分侯官为南平(今福建南平市)、建安(今南平市的县级市建瓯市)、汉兴(今南平市浦城县)、侯官(今福州)四县。
这四县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从闽江口沿江一直到上游浦城县的南浦溪,这条长河就成了福建省北部早期开发的生命河。
然后再以此四县为基础,逐步吸引周边野人和山越前来定居,形成一定规模有了一定战力之后,贺齐才又开始带兵讨伐周边不愿意投靠的山越和野人们,经过多年征战,又历经多次民乱,这才慢慢将这东冶彻底平定了下来。
当时,率万户之民反抗贺齐且能叫得上名字的山越(野人)首领便有: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吴五、邹临等人。可以说,贺齐不是在平乱,便是在平乱的路上。
刘备一开始是绝对没想到贺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整个东冶区域的平定的。即使他私下里告知了贺齐东侯官府里各股势力的情况,刘备也只想着,贺齐可能会少花费几年的时间完成整个东冶区域的平定工作。
这最后的结果怎能不让刘备惊喜万分呢!
不要十二年,不要十年,不要五年,只要一年多些!
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刘备给予了贺齐完全的自主权,并且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要技术给技术。
这样使得贺齐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先逼降商升,而是直接采取步步蚕食的方法来行动!他自永宁出发,不仅带着军队,还带着很多民众和精通农事的小吏。每到一处,先是以绝对的军力镇压当地作恶多端的豪族,然后便让民众现身说法,宣传刘备治下民众的幸福生活,再让小吏赠与、教授当地民众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沤肥、曲辕犁、引水灌溉、新的稻种等等。
成功了一处,刘备和贺齐的名声便传扬开了。
紧接着,贺齐立马分兵,每队一千精兵,加上得了重赏愿意继续宣传的民众,还有无数以贺齐为偶像的小吏,处处开花,且几乎每一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中间也有不少豪族、山越、野人首领企图将延伸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贺齐军消灭掉,但他们空有人数,麾下军士大多身无片甲,一个个都在那些被诸葛亮改造过的诸葛连弩攻击下铩羽而归,直至最后都被灭掉了。
对了,诸葛小亮看了刘备留下的诸葛连弩之后,觉得杀伤力太过低下,便进行了改造,射程由原来的三十多步变成了接近五十步,杀伤力亦是有所提升。
最大的转折来源于今年五月底,被贺齐蚕食占领的区域,粮食居然出现了大丰收。这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一个人想到,贺齐带来的稻种居然能成熟的如此之快。
这一下,得知消息的所有民众都疯了!
民以食为天,这话不是只说说而已的。
当贺齐带足军粮再次出兵的时候,兵锋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贺齐几乎是兵不血刃地直抵东冶城下,商升本就无意与贺齐争锋,而此次他手下张雅、詹强压根不敢起任何反抗之心,随着商升一起投降了。
自此,会稽全境尽归刘备之手。
占领东冶之后,贺齐大宴众豪帅、首领。宴席觥筹交错中,贺齐以十余名山越首领及豪帅的性命为代价,成功地劝说了众人放弃自己的兵权,心甘情愿地同意随贺齐一起返回山阴,享受富家翁的好生活。贺齐则尽收众豪族兵马,共计八万余人,又经过仔细甄选、淘汰,最终留下了精兵两万四千余人,加上贺齐原本的万余兵力,总兵力已达到三万五千余人。
最终,贺齐以商升为代南部都尉,总理全局,又留下亲信若干,各类技术人才数百人,这才开始准备班师的事宜,同时又派出亲信,加急传信告知刘备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传信兵一路飞驰,到达山阴之后得知主公正在余杭,于是又飞奔至余杭,这才让刘备及时知晓了这个消息。
贺齐报上来的文书极为详细,将其在南方做的所有事情都一一向刘备述说得非常清楚。从最初的困难,到第一个区域成功归心,然后是以第一处的经验,迅速扩展开来,最后一鼓作气的成功。
整个文书语气谦逊,上报的立功人员达到上千人,却唯独缺少了贺齐自己,把刘备看得唏嘘不已。
刘备将文书交众人传阅,众人均对贺齐的高风亮节表示钦佩。
刘备也是非常欣喜,对贺齐报功之人尽数认下,并决定亲自前往山阴,迎接贺齐班师归来。
这个决定,绝对是对麾下将领的最大恩宠了,但在刘备当众说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席中却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使君还是留在此地,待贺齐班师之后,召他单独来见的好!”
刘备抬眼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此次同样立下功劳的吴郡名士高岱。
此人才学出众,品德高尚,在扬州之地极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