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童正觉禅师语录 > 3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

3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

    比丘普崇集

    原典

    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1

    田地虚旷,是从来本所有者。当在净治,揩磨去诸妄缘幻习,自到清白圜明之处。空空无像,卓卓不倚。唯廓照本真,遗外境界。所以道,了了见无一物,个田地是生灭不到。渊源澄照之底,能发光能出应。历历诸尘,枵然2无所偶3。见闻之妙,超彼声色。一切处用无痕鉴无碍,自然心心法法相与平出。古人道,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进可寺丞4,意清坐默。游入环中之妙,是须恁么参究5。

    注释

    1法语:指佛教高僧以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语言写成的佛教文章。

    2枵然:宽大的样子。

    3所偶:分别,类别。

    4丞:通承。秉承,禀受。

    5参究:参验考究。

    译文

    田地空虚旷远,是从来本始所具有的东西。应当在净治,揩磨去诸妄缘幻习,自然到清白圆明的地方。空空没有形象,卓卓不会依靠。只有空寂照彻本真,遗留另外的境界。所以说,了了见到没有一物,这田地是生灭不到的地方。事物渊源澄照的底端,能够发出光芒能够出来应对。历历诸尘,枵然没有分别。见闻的玄妙,超出了彼声色。一切处作用没有痕迹明鉴没有障碍,自然心心法法都相互对等。古代的人说,无心体认无心的至道,体认无心至道也罢休。长进可以寺庙秉承,意识清楚稳坐沉默。游入环中的玄妙,务必这样参究。

    原典

    真实做处,唯静坐默究,深有所诣。外不被因缘流转,其心虚则容,其照妙则准;内无攀缘之思,廓然独存而不昏,灵然绝待而自得。得处不属情,须豁荡了无依倚,卓卓自神始得。不随垢相,个处歇得。净净而明,明而通,便能顺应,还来对事1,事事无碍。飘飘出岫云,濯濯流涧月。一切处光明神变,了无滞相。的的相应,函盖箭锋相似。更教养得熟体得稳,随处历历地,绝棱角勿道理,似白牯狸奴恁么去,唤作十成底汉。所以道,无心道者能如此,未得无心也大难。

    旷远无畛2,清净发光。其灵而无所碍,其明而无所照。可谓虚而自明,其明自净。超因缘离能所。其妙而存,其照也廓。又不可以有无言象3拟议也。却于个里枢机旋关棙活,随应不勤大用无滞。在一切处,辊辊地4不随缘不堕类,向其间放得稳。在彼同彼,在此同此。彼此混然无分辨处。所以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能如是,是真出家。出家辈!是须恁么体取。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直是诛5锄尽草莽6,四至界畔,了无一毫许污染。灵而明廓而莹,照彻体前,直得光滑净洁,着不得一尘。便与牵转牛鼻来,自然头角峥嵘地,异类中行履,了不犯人苗稼。腾腾7任运,任运腾腾,无收繫8安排处,便是耕破劫空田地底。却恁么来,历历不昧,处处现成。一念万年,初无住相。所以道,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萠,既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注释

    1对事:相称,合适。

    2畛:界限。

    3言象:指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4辊辊地:比喻转动很快。

    5诛:铲除。

    6草莽:草丛。

    7腾腾:自在无为,任其自然。

    8收繫:疑为“繫”的误字。收同收系,意思为拘禁。

    译文

    真实的行为,只有静坐默究,才能够深有所到达。外不被因缘流转,它的本心空虚就容纳,它的观照玄妙就准确;内没有攀缘的思考,廓然独立长存而不会昏昧,灵然绝无对待而自然得到。得到的地方不依附情见,应当豁荡完全没有依靠,卓卓自然凝神才行。不会随从污垢的相状,这地方歇得。净净而明白,明白而通达,就能够顺应,可来相称,事事无碍。飘飘离开山峦的云彩,濯濯流动清涧的月亮。一切处光明神奇变化,完全没有滞留的相状。的的契合禅旨,跟函盖箭锋相似。再使养得熟体得稳,所到之处历历地,绝除棱角没有道理,类似白牯狸奴这样去,叫作十成的汉子。所以说,无心道者能够如此,没有得到无心太难。

    旷远没有界限,清净发出光芒。它灵通而没有所阻碍,它明了而没有所观照。可称空虚而自然明了,它明了自然清净。超出因缘离开能所。它玄妙而存在,它观照空虚。又不可以用有无言象考虑。且从这里枢机旋转关棙活动,随应不会穷尽大用没有滞留。在一切处,辊辊地不会顺应机缘不会落入物类,朝其间放得稳。在彼跟彼相同,在此跟此相同。彼此混然没有分辨的地方。所以说,好像大地举起山峰不知山峰的孤峻,如同石头蕴含宝玉不知宝玉的无瑕。如果能够这样,是真正的出家。出家之辈!务必这样体会。

    衲僧!使心念枯寒,休歇剩下的因缘。一味揩磨这一片田地,真是铲锄完草丛,四至界边,完全没有一毫的污染。灵通而明了空虚而光荧,照彻体前,以至光滑净洁,不能够容纳一尘。就如同牵转牛儿的鼻子后,自然头角峥嵘地,行动于异类之中,完全不会侵犯人家的苗稼。腾腾任运自然,任运自然腾腾,没有拘禁安排的地方,就是耕破了劫空田地的境地。且这样来,历历不会昏昧,处处现成。一念持守万年,当初没有住留法体。所以说,心地蕴含诸种,雨润全都萌动,顿悟花情完毕,菩提果实自成。

    原典

    渠非修证,本来具足;他不污染,彻底清净。正当具足清净处,着得个眼。照得彻脱得尽,体得明践得稳。生死元无根蒂,出没元无朕迹1。本光照顶,其虚而灵;本智应缘,虽寂而耀。真到无中边绝前后,始得成一片。根根尘尘,在在处处。出广长舌,传无尽灯2。放大光明,作大佛事。元不借他一毫外法3,的的是自家屋里事4。

    闹里分身,触处现前。无一点子外来境界。二仪同根,万象一体。顺变任化,都不被夤缘笼络,便是得大自在底。风行月照,与物不相碍。然后休退,更来里许作担荷。智转理圆,功忘位满。不堕尊贵处,入流合尘,超然独耀。方知道,绍是功,绍了非其功也。

    脱尽头皮5,透出光影。万机不到处,千圣不传底。唯自照深证,密密相应。本明6破昏,真照鉴远。有无情量,一切超过。妙在体前,功转劫外。便乃随缘合觉,不碍诸尘。心心不触物,步步不在途,唤作能绍家业底。既然透彻,便好亲近7去。

    注释

    1朕迹:迹象。

    2无尽灯:佛教指以一灯点燃千百盏灯,比喻用佛法诱导众生。

    3外法:佛法外之法。

    4屋里事:也作屋里人、屋里主人公,指本具的心性。

    5头皮: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碎屑。

    6本明:也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称元明。

    7亲近:指接近禅师,修习禅法。

    译文

    他并不修证,本来具足;他并不污染,彻底清净。正当具足清净的地方,张得个眼。照得彻脱得完,体得明践得稳。生死原来就没有根蒂,出没原来就没有迹象。本光照彻头顶,它空虚而灵通;本智顺应机缘,虽寂静而光耀。真正到达没有中边断绝前后,才能够成为一片。根根尘尘,在在处处。伸出广长舌相,传下无尽的灯盏。放出大光明,从事大佛事。原来就不会凭借他一毫外法,的的是自家屋子里面的事情。

    在闹里分身,到处显现在眼前。没有一点外来的境界。天地同为一根,万象同为一体。顺应听凭变化,都不被攀附笼络,就是得到大自在的境界。拂风吹动月亮照彻,跟事物不相阻碍。这样之后休退,再来里面当作担荷。智慧转变道理圆融,功用忘记位置占满。不会落入尊贵的地方,入流契合妄尘,超然独自光耀。方知道,承续是功用,承续了并不是它的功用。

    脱完了头皮,透出了光影。万机不到的地方,千圣不传的时候。只有自己观照深入体证,密密契合禅旨。本觉光明照彻昏昧,真正观照明鉴深远。有无的情量,一切都超过。玄妙存在体前,功用转变劫外。于是顺应机缘契合感觉,不会阻碍诸尘。心心不会抵触事物,步步不在路途,叫作能够承续家业的人。既然透彻,就容易亲近去。

    原典

    冲虚1净怕2,寒淡纯真。恁么打叠3了多生4陈习,陈习垢尽,本光现前。照破髑髅,不容他物,荡然宽阔。如天水合秋,如雪月同色。个田地,无涯畛绝方所,浩然一片无棱缝。更须向里脱尽始得。正脱尽时,心思口议,千里万里。尚无辨白底道理,更那有指注处也?桶底脱汉,方信得及。所以道,唯证相应,相应处拨得转,入得世。游戏三昧5,历历现前。声色影响,直下无迹。彼我不相往来,只为其中无受处。只个无受处,包含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无一点遗漏底。本色汉!当恁么体究6。

    衲僧做处,彻底不挂毫发。豁然莹净,如镜照镜。无外境界,无别尘缘。自照历然,一切不受,唤作就里7担荷。恁么担荷了,智照幽而不昏,道合体而无住。从无住处,应化8机宜。恰恰不漏,的的不染。谷神答响,风师9行空。无碍自在,勿管带10绝朕迹,要且灵灵地昧他不得。十成游践到个般田地,一切处稳,一切处闲。露地白牛,纯纯一色,趁也趁不去。须是亲证亲到始得。

    默默自住,如如离缘。豁明无尘,直下透脱。元来到个处,不是今日新有底,从旧家旷大劫前。历历不昏,灵灵独耀。虽然恁么,不得不为。当恁么为时,直教一毫不生,一尘不翳。枯寒大休,廓彻明白。若休歇不尽,欲到个境界出生死,无有是处。直下打得透,了无思尘,净无缘虑。退步撒手,彻底了也,便能发光应世,物物相投,处处恰好。所以道,法法不隐藏,古今常显露。

    注释

    1冲虚:恬淡虚静。

    2净怕:怕通“泊”。恬淡。

    3打叠:收拾,整理。

    4多生:多数之生死。轮回六道而经多数之生。

    5游戏三昧:指诸佛、菩萨及得道僧人专心于救济众生,且能够自在愉悦。

    6体究:体察考究。

    7就里:内中,内情。

    8应化:应者应现,应众生的机类而现身;化者变化,应真佛缘而变化种种。

    9风师:风神,风伯,箕星之神。

    10管带:也作管取。体会其本意,把之作为自己的东西来体会。

    大劫:指成、住、坏、空之四期为一周。为八十增减的时量。

    翳:遮蔽。

    译文

    冲虚净泊,寒淡纯挚。这样收拾了多数生死陈习,陈习的污垢除完,本光显现在眼前。照遍了头骨,不容其他的事物,荡然宽阔。如同天空与水面融合秋天,如同雪花与月亮同为一色。这田地,没有涯际断绝方所,浩然一片没有棱缝。再必须朝里面脱完才行。正在脱完的时候,心中思考口里议论,相差千里万里之遥。尚且没有鉴别的道理,哪再有评议的地方呢?桶底脱落的汉子,方信得过。所以说,只有体证契合禅旨,契合禅旨的地方拨得转,入得世。得到游戏三昧,历历显现在眼前。声色影响,当下没有痕迹。彼我都不相往来,只因为其中没有承受的地方。只这没有承受的地方,包含了虚空法界纷然罗列的万象,没有一点遗漏的东西。本色的汉子!应当这样体究。

    衲僧的行为,彻底不会挂上毫发。豁然光莹清净,如同镜子映照镜子。没有外面的境界,没有另外的尘缘。自己观照清楚,一切都没有承受,叫作内中担荷。这样担荷了,智慧照彻幽暗而不会昏昧,至道合为一体而没有住留。从没有住留的地方,应现变化机宜。恰恰不会遗漏,的的不会沾染。山谷的空处回音传响,呼啸的风神奔腾天空。无碍自在,没有管带绝除迹象,然而灵灵地不能够使他昏昧。十成的游踪到这种田地,一切处稳当,一切处闲暇。地上露现的白牛,纯纯一色,赶也赶不去。必须亲自体证到达才行。

    默默自己住留,如如离开因缘。豁明没有妄尘,当下超脱。原来就到这地方,不是今日才新有的,跟随过去旷大劫之前来到。历历不会昏昧,灵灵独自光耀。虽然这样,不能够不作为。当这样作为的时候,直使一毫不会产生,一尘不会遮蔽。使大休枯寒,空彻明白。如果休歇不尽,想要到这境界超出生死,没有正确的地方。当下打得透,完全没有思尘,清净没有缘虑。往后退步撒开手指,彻底明了,就能够发出光芒应化世间,物物彼此投合,处处恰好。所以说,法法不会隐藏起来,从古到今恒常显露。

    原典

    衲僧真实处,要在履践。彻照渊源细中之细,混然明莹一色无痕。更须转身过里许始得。所以唤作能绍家业。机丝不挂,光影杳绝。就父一蹊,妙在体处。尘滓亡节类泯,知之不及,回头取证。觑破髑髅,可中1得了,便能出化2。芦花明月,古渡船开。玉线金针,那时机转。入世应缘,尘尘皆尔,法法无他。顺风使3,自然无碍矣。

    诸佛诸祖无异证,俱到个歇处。三世断万机寂,直下无丝毫许对者。佛灵自照,妙彻根源。识得底里4尽,分身应事。门门放光,物物现影。便知道,尽自个里流出。百草头一切处,了无则个与我作因作缘,通身彻底恁么去。

    空无痕迹,照非情尘。光透静深,杳绝瑕垢。能恁么自知,恁么自了。清净妙明田地,是本所有者。多生不了,只为疑碍昏翳,自作彰5隔。廓然智游,内忘功勋。直下脱略去担荷去。转身就位,借路着脚。灵机妙运,触事6皆真。更无一毫一尘,是外来物尔。

    法法自然,妙超语路。见成不间,乃至山林草木,未尝不发扬7此事。觑得破方知广长舌相,处处藏缩不得。说者即是听者,听者即是说者。根尘融理智混,自他同心法一。更向甚么处作分疏?虽然恁么,透得目前。快须收拾归来,作屋里活计,始得稳坐。

    注释

    1可中:此中。

    2出化:显现,化出。

    3,同帆。

    4底里:深处,内部。

    5彰,疑彰为“障”的误字。

    6触事:犹遇事。

    7发扬:阐明,揭示。

    译文

    衲僧真实的地方,关键在行践。彻底照彻事物渊源细中之细,混然明亮光莹一色没有痕迹。再必须转过身形经过里面才行。所以叫作能够承续家业。机丝不会挂上,光影远离得看不见。就从父一条小路,玄妙存在本体的地方。尘滓没有节类泯灭,知道它不及,回过头部取证。觑破了头骨,此中能够明了,就能够显现。芦花披上明月的银辉,久远的渡口船只开出。玉线金针穿通,那时机轮转动。进入世间顺应机缘,尘尘中都是儞自己,法法里没有他人。顺风使帆,自然无碍了。

    诸佛诸祖没有不同的体证,都到这歇息的地方。三世断绝万机空寂,当下没有丝毫对待的东西。佛灵自己观照,玄妙透彻根源。认识深处穷尽,分身处理世务。门门放出光芒,物物现出影子。就知道,全都从这里流出。在百草的头上一切处,完全没有些个跟我当作因缘的东西,通身彻底这样去。

    空虚没有痕迹,观照不是情尘。光明透彻寂静深沉,远离得看不见瑕垢。能够这样自己知道,这样自己明了。清净妙明的田地,是本来所具有的东西。多数生死不会明了,只因为疑碍昏蔽,自己成为障隔。廓然智慧遨游,里面忘记功勋。当下超脱去担荷去。转过身形就从位置,借路落脚。灵利的根机玄妙运作,遇事都是真实的。再没有一毫一尘,是外来的事物而已。

    法法自然,玄妙超出语路。现成不会间隔,以至山林草木,未尝不阐明这事。觑得破方知道广长的舌头的相状,处处不能够藏缩。说的人就是听的人,听的人就是说的人。根尘融会理智混合,自他等同心法一致。再朝什么地方当作说明?虽然这样,透过目前。赶快收拾归来,从事屋子的里面的活儿,稳坐才行。

    原典

    道游环中,至虚忘像。净极自明,明唯自照。向尘境未作根门1未痕,底处妙得,生灭流转之迹泯矣,独据造化之本。其间丝发影事俱不受,唯证相应。从此一击,大千路开。物物头头,浑是我放光说法处。身分百亿,独照而神。殊不堕名色2里,圆应3无功。鉴净而涵,谷虚而答。初不累于见闻也,真自在无碍游戏三昧。若恁么体得,何往不利焉?

    通一线4有应世对机5底眼,的的不堕,万缘埋没不得。月下水风度松,光影不我混,音声不我休。萧然能应,超越不羁之像果耳。分流随事,恰恰不乖。犹是透脱尘网6,未到本家。休歇余缘,坐空尘虑7。默而昭净而照,虚而容廓而应。不与外尘8作对,了了地独灵。到个田地,方识阿祖9。

    观身10实相,观佛亦然。若端能体得到自己无外境界,则恰恰绝对待出思议。佛佛心心,精到无二。衲僧!默游寂住,虚灵妙通。等太虚度尘劫。卓卓亡倚,明明非思。个是本所住处。机转化分,历世应事,照无功用无迹。闲云流水,初不留碍。直教纯纯稳稳,一切移不得,方不随夤缘转也,真实体取。

    注释

    1根门:眼等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根门。

    2名色:一般作为概括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作为五蕴的概括,即指身心,其中色蕴主要指身,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法,也称为名。

    3圆应:普遍应化。

    4通一线:同通一线道。

    5对机:佛陀对于众生的根机,而采取相应的手段。也指禅家的宗匠回答学者的提问。

    6尘网:色等之六尘网人者。

    7尘虑:犹俗念。

    8外尘:尘者六尘,六根所对的事物。凡夫以为这六尘在于心外,故称外尘。

    9阿祖:意思即“祖”。

    10观身:身为身之自相。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身为苦时,不能观空、无常、无我,乃至观身为无我时,不能观苦、空、无常。

    观佛:观佛三昧的略称,即一心观想释迦、弥陀等佛身的相好及功德等。观佛除一般观想佛身的相好外,并有法身、实相等诸观。

    化分:分解,分析。

    译文

    至道遨游环中,至虚忘记形象。净极自己明了,明了只有自己观照。朝尘境没有当作根门没有痕迹,这地方玄妙得到,生灭流转的痕迹就泯灭了,独自据有造化的根本。其间丝发影事都没有承受,只有体证契合禅旨。从此一回击打,大千的道路开通。物物头头,完全是我放光说法的地方。身形分出了百亿,独自观照而凝神。绝不会落入名色里,普遍应化没有功用。镜子洁净而包容,山谷空虚而应答。当初不被见闻牵累,真正自在无碍得到游戏三昧。如果这样体认,到哪里不顺利呢?

    打开一线之道有应化世间适合禅机的眼,的的不会落入,万缘不能够埋没。月下流水潺潺松风阵阵,光影我不会混杂,音声我不会休止。萧然能够应现,超越不羁的形象实现。分流随顺事情,恰恰没有差错。仍然是超脱尘网,没有到达本家。休歇剩下的因缘,稳坐空去了俗念。沉默而明白清净而观照,虚寥而容纳空寂而应现。不跟外尘作对,了了地独自灵通。到这田地,方认识祖。

    观身认识实相,观佛也这样。如果终究能够体认到自己无所不包的境界,就恰恰绝无对待超出思议。佛佛心心,精细周到独一无二。衲僧!沉默遨游空寂住留,虚寥灵通玄妙通达。跟宇宙相等尘劫相度。卓卓没有依靠,明明不是思虑。这是本来所居住的地方。机轮转动进行分解,经历世间处理世务,观照没有功能作用没有痕迹。闲云悠悠流水潺潺,当初不留障碍。直使纯纯稳稳,一切都不能够移动,方不会随顺攀附转变,真实体会。

    原典

    孙之所生处名祖,流之所出处名源。彻见其源,识得其祖,则知未流转已前堆堆地,不随生灭夤缘。尔虽不随,而具有一切影事,唤起过来。历历地根尘脱,知见超,不被一切包裹。情空想断,自然圆明了知。飘飘在万象中,混它不得。诸尘里廓尔有余。百千三昧,门门庄严,法法具足。更须取拾归来,到旧时1处所。复其源奉其祖,相合而一,方见通身去也。

    默默照处,天宇澄秋。照无照功,光影斯断。个是全超真诣2底时节。源净体灵,枢虚机活。历历本明,其中发现,便提得出。在事事头上,恰恰具足。与二仪同万象等。坦坦荡荡,纵纵横横。天同天,人同人。应其身现其相,而为说法。能如是体得十成,廓然亡所碍者。

    风虎云龙,恰恰相随。元不着意于其间,个是自然事。衲僧变通,能以因缘和合,政3如此也。其来而不彰,其去而不藏。妙入一切处,一切处混不得。飘飘出万象头上,历历在森罗影中。了无毛发许间隔。混混出应之机,的的到家之句。却须饱参。云断风休,秋清月落,水天无际。底处单明始得。

    注释

    1旧时:威音以前的意思,相对理论上世界以前的绝对境界。指人间的本来面目。

    2真诣:指精深的造诣。

    3政:通正。只,仅。

    译文

    孙所诞生的地方称为祖,流所出来的地方称为源。彻底见到它的源,认识它的祖,就知道没有流转以前堆堆地,不会随顺生灭攀附。儞虽然不会随顺,而具有了一切影事,叫起过来。历历地根尘脱落,知见超出,不被一切包裹。情见空无想虑断绝,自然圆明了知。飘飘在万象的中间,不能够混杂它。在诸尘的里面廓尔有剩余。成百上千的三昧,门门庄严,法法具足。再必须取拾归来,到过去的处所。恢复它的源尊奉它的祖,互相契合而为一体,方见到通身了。

    默默观照的地方,天空秋日澄清。观照没有观照的功用,光影从此断绝。这是全部超出精深造诣的时节。源头清净本体灵通,枢纽空虚机关活动。历历本觉光明,其中发现,就提得出。在事事的头上,恰恰具足。跟天地相同万象相等。达到坦坦荡荡、纵纵横横的境界。天跟天相同,人跟人相同。应现它的身相,而为的是说法。能够这样体认十成,廓然没有所阻碍的东西。

    狂风追从猛虎行云追从灵龙,恰恰跟随。原来就在其间不执着意图,这是自然的事情。衲僧的变通,能够用因缘和合,只如此。其来而不会明显,其去而不会隐藏。玄妙进入一切处,一切处不能够混杂。飘飘离开万象的头上,历历处于纷然罗列的影中。完全没有毛发间隔。混混出来应对的禅机,的的到达家舍的句子。且必须饱参。云彩消失拂风休止,秋天清爽月亮落下,水面与天光没有边缘。这地方单独明了才行。

    原典

    道非祖传,祖未来时,弥纶1周匝2,自然空空不痕,灵灵亡偶。独照出因缘,常活离形壳。所以唤作祖,唯证相应,不可授手。佛佛之到,以此为极,应化分身。花花叶叶,根根尘尘。智入三世,万机不我扰,一尘不我外。妙出大千经卷,何处更有影事可得?

    渊湛3寂默,彻照源底。个处虚而灵,廓而明。虽有昭然自鉴之像,而无影响相偶4底时。窥得破犹有辨白担荷之功。更须退步,方诣环中。光发其间,卓卓独存。却解借功,名为诞生。斯乃出没几微,细细明辨。既能分身,便可御事5。有印万象之印,其印不痕。游世对缘,自有尘尘三昧6底受用。其用自冲,不可盈满。空谷之受云,寒溪之濯月。不出不在,迢然化外,更能放教无得无向,在在处处,还之旧地。毫发不曾移动。跛跛挈挈,百丑千拙,鼎鼎7地自然圜顺。赵州洗钵吃茶,不着安排,从来成现。若如是具眼,一一觑得彻,方是个衲僧做处。

    学佛究宗家之妙,须清心8、潜神9、默游、内观10。彻见法源,无芥蒂纤毫作障碍。廓然亡像,如水涵秋;皎然莹明,如月夺夜。正恁么也,昭昭不昏,湛湛无垢。本来如如,常寂常耀。其寂也非断灭所因,其耀也无影事所触。虚白圆净,旷劫不移不动不昧,能默能知,底处行步得稳。玉壶转侧,一拨机回,分身应世。世界处所,差别境像,俱是自所建立,与我四大同出。何所碍焉?既一切不碍,彼我无异相,自他无别名。声色丛中,飘飘超诣,历历相投。所以道,山河无隔越,光明处处透。当恁么体取。

    注释

    1弥纶:贯通,综括。

    2周匝:环绕。

    3渊湛:水深的样子。

    4相偶:也作相耦。共处,在一起。

    5御事:指治事。

    6尘尘三昧:于一微尘中入一切之三昧,称为尘尘三昧。

    7鼎鼎:盛大。

    8清心:心地恬静,无思无虑。

    9潜神:犹专心。

    10内观:即观、观法与正观。不向外求而深自内省,使内心趋向于真理的观察。也指佛教一般的实践修行,它与修观、观心、观念、观想、观行之语大同小异,然实质重心有所不同。

    法源:法海真源,法性。

    芥蒂:心里想不开的疙瘩。

    旷劫:极言过去时之长,称旷劫;未来时之长,称永劫。

    境像:情境,景象。

    别名: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超诣:造诣极高。

    译文

    道并不是祖传授,祖没有来到的时候,贯通环绕,自然空空没有痕迹,灵灵没有伴偶。独自观照超出因缘,恒常活动离开形壳。所以叫作祖,只有体证契合禅旨,不可以授手。佛佛的到达,用这充当极致,应现变化分身。花花叶叶,根根尘尘。智慧进入三世,万机我不会打扰,一尘我不会疏远。玄妙超出大千经卷,哪里再有影事可以得到?

    深渊寂寥沉默,彻照源头里面。这地方虚寥而灵通,空寂而明白。虽然有昭然自己明鉴的形象,而没有影子响声共处的时候。窥得破仍然有鉴别担荷的功用。再必须往后退步,方到达环中。光芒从其间发出,卓卓独自长存。且能够借功,称为诞生。此乃出没几微,要细细明辨。既然能够分身,就可以治事。有印现万象的印,它的印没有痕迹。经历世事适合因缘,自然有尘尘三昧的受用。它的作用自然空虚,不可以充满。空谷承受云彩,寒溪洗濯月亮。不出不在,迢然在外面变化,再能够使它没有得到接近,在在处处,返回旧地。毫发不曾移动。跛跛挈挈,丑拙出尽,鼎鼎地自然圆顺。赵州洗钵喝茶,不用安排,从来现成。如果这样具备法眼,一一觑得彻,方是个衲僧的行为。

    学习佛法探究宗家的玄妙,应当做到心地恬静、专心致志、沉默遨游、内省观察才是。彻底见到法海真源,没有芥蒂纤毫成为障碍。廓然没有形象,如同水域包容秋天;皎然光莹明亮,如同月亮照彻晚上。正在这样,昭昭不会昏暗,湛湛没有污垢。本来的如如,恒常空寂光耀。它的空寂不是断灭所导致,它的光耀没有影事所触发。空虚明白圆满清净,旷劫不会变动昏昧,能够沉默知道,这地方行步能够稳当。玉壶转侧,一拨禅机应对,分身应化世间。世界的处所,差别的情境,都是自己所建立起来的,跟我四大共同出来。哪里所阻碍呢?既然一切不会阻碍,彼我没有异相,自他没有另外的名字。声色丛中,飘飘造诣极高,历历彼此投合。所以说,山河没有阻隔,光明处处透过。应当这样体会。

    原典

    田地灵明,旷古不易。企望1不得边际,丕平不受痕垢。向其间游践。野云倚山,家风闲淡;秋水着月,境界澄明。的的到个处所,便知心田2法地,是万象出生根源。种性3不枯,花叶遍界。所以道,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

    道人本无所住。白云迷青山之根,明月怀流水之腹。云开山露,月转水寒。一段秋容,廓彻无际。诸尘俱不我到,万化寂不我移。向其间坐得稳底,便能跨步转身,应机入世,元有超方4底句子。所谓六户不掩,四衢无踪,到到处处混不得,悄悄地不曾动着,十成汉自知去处。

    空廓怀抱5,与太虚等;区分手段,与万象齐。一尘不分外,乃能应变;一点不留中,方能住禅。中既空而能应,受不受等;外既涉而常虚,住无住同。衲僧家风,于一切处,入三昧者,当恁么去。

    注释

    1企望:盼望。

    2心田:心能生出善恶之苗,故称心田。

    3种性:种为种子,有发生的意思;性为性分,有不改的意思。

    4超方:超脱于平常规式,多指彻悟者的胆识、眼力不同一般。

    5怀抱:胸襟,心意。

    译文

    田地灵通明白,旷古不会变化。盼望不得边缘,太平没有承受垢迹。朝其间留下游踪。野云依靠山峦,家风清闲淡泊;秋水映现月亮,境界澄清明亮。的的到这处所,就知道心田法地,是万象出生的根源。种性不会枯竭,花叶遍及界位。所以说,一粒种子埋在荒芜的田土,没有耕耘禾苗自然吐穗。

    道人本来就没有所住留。白云迷恋青山的脚下,明月怀抱流水的腹心。云彩散开山峦显露,月亮转动水域寒冷。一段秋容现出,空彻没有边缘。诸尘具有我不会到达,万化空寂我不会移动。朝其间坐得稳的人,就能够跨越步子转过身形,顺应时机进入世间,原来就有超方的句子。所谓六门不会关闭,四衢没有踪迹,到到处处不能够混杂,悄悄地不曾动着,十成的汉子自己知道离去的地方。

    空阔胸襟,跟太虚相等;区分手段,跟万象相齐。一尘不会特别,就能够顺应变化;一点不留中间,方能够住留禅法。内既然空寂而能够应现,承受跟没有承受相等;外既然牵涉而恒常虚静,住留跟没有住留相同。衲僧的家风,在一切处,进入三昧的人,应当这样去。

    原典

    十方法界,起自一心。一心寂时,诸相皆尽。阿那个是彼?阿那个是我?只为个时无差别相,直下一尘不立,一念不生。透过胞胎前皮袋后,一点妙明,圜混混地,无方隅绝朕迹,直是昧不得,昧不得处,唤作自知。只自知处,唤作本得。了无分外得底毫发许,廓然廓然。妙存而无像,真闻而无响。所以道,非耳目之所到,个是妙契1至到处所。其间发光,大千影现。头头是物物,渠2俱是衲僧自受用境界。要且不借别人家里事,要须的的亲证始得。吾家种草3,当如此为。

    了达4一切法空,则心心自在,尘尘透出。本来一段光明,无处不遍,便乃随机而化,遇物则宗。妙照诸缘,廓亡对待。松风水月,清淡相得。无往来心,无留滞相。要在中虚而有容,外应而不扰。如春着花,如镜照像相似。闹浩浩中,自然出一头地。

    田地稳密密处,活计冷湫湫时,便见劫空。无毫发许作缘累5,无丝糁许作障翳。虚极6而光,净圜而耀。历历有亘万古不昏昧底一段事。若点头知有,不随生灭,不住断常。要变应则与万象森罗同其化,要寂住则与二仪盖载同其道。出没卷舒7,一切在我。本色汉!须恁么收放始得。

    注释

    1妙契:明悟本心,契合禅理。

    2渠:通遽。就。

    3种草:佛性之在人,如草木之有种子,故称种草。

    4了达:佛家指彻底了悟,超凡出世。

    5缘累:犹牵累。

    6虚极:指太空。

    7出没卷舒:形容禅悟之后自在随意、运用无拘。

    译文

    十方的法界,从一心产生。一心空寂的时候,诸相都除完。谁人是彼?谁人是我?只因为这时没有差别的相状,当下一尘不会设立,一念不会产生。透过胞胎之前身体之后,一点妙明,圆混混地,没有方隅绝除迹象,真是不能够昏昧,不能够昏昧的地方,叫作自知。只自知的地方,叫作本得。完全没有特别得到的毫发许,廓然廓然。玄妙存在而没有形象,真实听到而没有声响。所以说,并不是耳目所到达的境地,这是妙契至到的处所。其间发出光芒,大千的影子现出。头头是物物,就都是衲僧自己受用的境界。然而不会凭借别人家里的事情,必须的的亲身体证才行。我家种草,应当如此作为。

    了悟一切法空无,就心心自在,尘尘透出。本来的一段光明,没有一处不会遍及,于是顺应时机而变化,遇到事物就尊奉。妙照诸缘,空寂没有对待。松风阵阵水月依依,达到清淡融洽。没有往来的心思,没有留滞的相状。关键在内空虚而有容纳,外应现而没有搅扰。如同春天长出花朵,如同镜子映照形象相似。闹浩浩的中间,自然高出一头。

    田地稳密密的地方,活儿冷湫湫的时候,就见到劫空。没有毫发许成为牵累,没有丝粒许成为障蔽。太空而发光,净圜而照耀。历历有横贯万古不会昏昧的一段事。如果点头知道,不会随顺生灭,不会住留断常。要变化应现就跟万象森罗等同它的功能,要空寂住留就跟天地盖载等同它的至道。出没卷舒,一切都在我。本色的汉子!应当这样收与放才行。

    原典

    昼见日夜见月,不相瞒底时节。个是衲僧平稳行履处,自然无棱缝。若要恁么平稳去,须尽却1意根2下,隐隐地舂纤始得。要不隐隐么?须坐得断放得下,及得尽照得彻。光影俱忘,皮肤脱落。根尘净尽,自然眼目分明,受用具足。一切处不管带,一切时却相应。当明有暗,当暗有明。孤舟载月,夜宿芦花。一段光明,果然如是。

    净洁冲明,眼力不及其涯畛;寂寥虚旷,心缘不得其方隅。实参真到底人,信是我本有田地,佛魔侵不得,尘垢染不得。方圆适中,履践合度,则妙用河沙,恰恰相济。从个田地发生,从个田地及尽。底事人人皆具。但向前为我讨3一讨看,知有汉点头相悉。

    肘后符4能应一切事,顶门眼5自照独脱身。双收双放,无中无外。大千与我同出,三世自然超过。空洞无际,真照孤明6。个时影像俱尽。尽不得底,幽灵绝待,生灭莫得。到此田地,廓落亡依,缘尘不染。个时境界密合7,函盖箭锋,恰恰无爽,游戏三昧,便属底人受用。顶眼肘符,是衲僧传授一段事,十成体取。

    注释

    1尽却:彻悟,了却。

    2意根:是意识所赖以发生的依据。在十八界中称为意界,属于心法的无色根。

    3讨:取,觅。

    4肘后符:也作肘后印、肘后悬符。指真如、佛性等。原指护身之符,将符带在身上以图安全,因挂于胁下,故称肘后符。禅林中,肘后符喻指佛祖的心印,即指真如,或转指佛性、佛心印。

    5顶门眼:摩醯首罗天神有三只眼,额头上竖着的一只眼称顶门眼,具有神奇的视力。禅语里的顶门眼指禅悟者特有的眼光。

    6孤明:孤独明亮,指人人具有的自心、佛性、实相。

    7密合:十分符合,切合。

    译文

    白天见到太阳晚上见到月亮,不相隐瞒的时节。这是衲僧平稳作为的地方,自然没有棱缝。如果要这样平稳去,应当彻悟意根下,隐隐地舂纤才行。要不隐隐么?应当坐得断放得下,及得尽照得彻。光影一起忘记,皮肤都脱落。根尘净尽,自然眼目分明,受用具足。一切处不会管带,一切时且契合禅旨。正当明中有暗,正当暗中有明。孤独的船只披上月光的银辉,晚上在芦花荡里投宿。一段光明放出,果然这样。

    净洁虚明,眼力不及它的涯际;寂寥虚远,心缘不得它的方隅。充实参证真正到达的人,相信是我本来具有的田地,佛魔不能够侵入,尘垢不能够沾染。方圆适中,行践合度,就妙用河沙,恰恰相济。从这田地发生,从这田地及尽。这事人人都具有。只朝前给我讨一讨看怎么样,知道的汉子点头相知。

    肘后符能够应现一切事,顶门眼自己观照独脱身。双收双放,没有里外。大千跟我共同出来,三世自然超过。空洞没有边缘,真正观照孤明。这时影像都穷尽。不能够穷尽的东西,幽灵绝无对待,生灭不能够得到。到这田地,空寂没有依靠,缘尘不会沾染。这时境界十分符合,函盖箭锋,恰恰没有差错,得到游戏三昧,就交付这人受用。顶门眼肘后符,是衲僧传授的一段事,十成体会。

    原典

    端得衲僧巴鼻1底,不凝不流,不纯不杂。历2得干处转机,入得闹时具眼。通变交彻,了了不碍。月随流风偃3草,烂烂靡靡4,终不我混。所以道,类不齐超有路,应底时节,许儞恁么去。百草头上,收拾归来,合作么生?得坐披衣,向后自看。

    底一段事,全无学处,要在虚廓身心与大虚等量,自然于一切处具足。灵灵昧不得,历历混不得。月随流水,雨逐行云。了无如许心,能成如许事。但莫将己碍物,自然无物碍儞。身心一如5,身外无余,同体同用,一性一相6,根根尘尘,直下绝待。所以道,圣人无己,靡7所不己。恁么现前,恁么明白。便知道,收来放去,作一头露地白牛,趁也趁不去。

    道人行止8,流云无心。满月普应,不为一切所留。历历在万象中,卓卓出一头地。随缘遇触,不染不杂。与彼同用,与我同体。言语不能为之传,思维不能为之到。超摇9绝待,宛转亡功,妙得于心识10情量之外。途中受用,屋里承当。了生死出因缘,真见灵然元无所住。所以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

    注释

    1巴鼻:也作巴臂、巴壁、把鼻。凭准、来由。

    2历,疑历为“沥”的误字。

    3偃:倒下。

    4靡靡:草随风倒伏的样子。

    5一如:佛教认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性质是万事万物浑然如一,不加区分。这种观念称为一如。

    6一相:指平等无差别的真如相。天台宗解释为一乘无二,同一解脱之义,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这即开三显一的极意。然华严宗则以之与同教一乘分齐,唯明一相的方便,未至主伴具足无尽之法。

    7靡:无,没有。

    8行止: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9超摇:遥远的样子,高远的样子。

    10心识:小乘俱舍以心与识为同体异名。大乘唯识以之为别体。有一识乃至无量的差别。

    译文

    终究体认衲僧凭准的状态,不会凝结流逝,不会纯一混杂。沥得干的地方转动机轮,入得闹的时候具备法眼。通达变化交彻,了了不会阻碍。月亮随顺流水狂风倒下杂草,烂烂靡靡,最终我不会混杂。所以说,不齐同物类超出有道路,应现的时节,允许儞这样去。在百草的头上,收拾归来,应当怎么样?得到座位披上法衣,朝后自己留心。

    这一段事,完全无学的地方,关键在使身心空寂跟太虚等量,自然在一切处具足。灵灵不能够昏昧,历历不能够混杂。月亮随顺流水,雨滴追赶行云。完全没有这样的心思,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只不要拿自己阻碍事物,自然没有事物阻碍儞。身心同为一如,身外没有剩余,同为一体一用,一性一相,根根尘尘,当下绝无对待。所以说,圣人没有自己,无所不是自己。这样显现在眼前,这样明白。就知道,收来放去,成为一头地上露现的白牛,赶也赶不去。

    不论道人动定,流云没有心思。满月普遍应现,不为一切所留下。历历在万象的中间,卓卓高出一头。顺应机缘接触事物,不会沾染混杂。跟彼同为一用,跟我同为一体。言语不能够为它传授,思维不能够为它到达。超摇绝无对待,通融没有功用,在心识情量之外玄妙得到。途中受用,屋子的里面承当。明了生死超出因缘,正确的见解灵然原来就没有所住留。所以说,遍及十方的心,不在一切处。

    原典

    休歇也如大海受百川相似,无不到这里一味;放行也如长潮乘疾风相似,无不来这畔同行。岂不是达真源底里?岂不是得大用现前?衲僧家!随机应变,恰恰恁么。又几曾立心1想尘缘2来?是须十成体取。

    真净不痕,功勋及尽。时却无辨处。虽无可辨,即是全身。眼根不自见,亦昧它不得。底处发光,清白通照。芦花混雪,明月濯秋。便有回互之机,顾鉴之路。猛提将来应用恰好,一切处外我不得,一切处收我不得,超出万象一头地。俱胝一指头禅,三十年受用不尽。得妙者简3,所以默不与言;得用者闲,所以应不触物。道游神御,理固如斯。忽向其间,着一丝一糁,则枢机碍而不通,关棙窒而不转。空空处含一切有,有有处合一段空。更有甚么事?

    元元4之本,冲而无像,动而有应,当须彻底觑破。孤峭峭露堂堂,独灵灵明历历。都未带一点子外缘,唤作单明时节。至如与万象同出同没。诸尘三昧起处,净如海印5,转若盘珠。落落地遍一切,钉钉地非异缘6。可谓独耀无私底时节。夜月出而水明,春风吹而花发。不假功用,自然圜具。因因缘缘,果果7报报,在其间无分外底。更须知道,光境俱亡,复是何物?

    注释

    1立心:存心,故意。

    2尘缘:佛教、道教指与尘世的因缘。

    3简:简易,简略。

    4元元:也作原元。原始,物之本源。

    5海印:也称海印定。佛所得的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

    6异缘:指他事悬心。

    7果果:指果位之果。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诸行为因,识为果。相对无明之因因,识则为果果。

    译文

    休歇如同大海承受百河相似,没有不到这里一味;放行如同长潮凭借疾风相似,没有不来这畔同行。难道不是到达真正源头的里面?难道不是得到大用显现在眼前?衲僧!顺应时机变化,恰恰这样。又几曾存心想虑尘缘来?务必十成体会。

    真净没有痕迹,功勋及尽。那时且没有辨别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可以辨别,就是全身。眼根见不到自己,也不能够使它昏昧。这地方发出光芒,清白全部照彻。芦花跟雪花混同,明月洗濯秋容。就有回互的禅机,顾鉴的道路。猛然提来应用恰好,一切处不能够疏远我,一切处不能够收取我,超出万象高出一头。俱胝的一指头禅,三十年受用不完。得到玄妙的人简易,所以沉默不会给予谈论;得到作用的人闲暇,所以应现不会抵触事物。至道遨游精神驾驭,道理固然如此。忽然朝其间,安放一丝一粒,就枢机阻碍而不会畅通,关棙窒塞而不会转动。空空的地方包含一切有,有有的地方契合一段空。再有什么事情?

    元元的本始,空虚而没有形象,行动而有应现,应当彻底觑破。达到孤峭峭露堂堂、独灵灵明历历的境界。都没有夹带一点外缘,叫作单明时节。至如跟万象共同出没。诸尘三昧出现的地方,洁净如同印现海中的印象,转动好像放在盘里的珠子。落落地遍及一切,钉钉地不是异缘生成。可称独自光耀无偏私的时节。夜月出来而水面明亮,春风吹动而花儿开放。不会凭借功能作用,自然圆满具有。因因缘缘,果果报报,在其间没有特别的东西。再必须知道,光境一起忘记,又是什么事物?

    原典

    野僧1家风,以一钵为生涯,指万象为产业。此彼相,可如镜像水月混融无外。先不立我相,则物物非他缘。一相无相,都卢2只个更无别事。恁么十成,了得应用。机前梭路不通,象外根尘俱泯。个时却须退步归家,方有饱参分。云迷一色,雪覆千山。透过了看,始见通身时节。

    履道底人,妙出言思。直下真实,自有肯路。又莫着道理,廓然3合。月流诸水,风行太虚。自然不触不碍,超彼照用。虽照无痕,虽用无迹。入三昧于诸尘,收万象于一印。绝渗漏无走作4,唤作了事衲僧。又须记取5还家路子。云尽天寒,秋疏山瘦,个是本所住处。

    衲僧!本有田地,清旷丕平,望绝崖岸6。在其间耕云种月,明白虚廓,自家受用。或出或没,任收任放。直得二仪同其生成,万象同其起灭。峥峥嵘嵘,何所从来?寂寂寞寞,何所至向?可谓虚空不可容纳,大地不可擎载。妙存不得其形,至虚不得其名。有无功尽,凡圣路绝,方有到家时节。正恁么时,得个甚么?万顷眼寒清照雪7,好看8里许力耕人。

    注释

    1野僧:此乃自谦之词,也称拙僧、愚僧、山僧、拙衲等。

    2都卢:统统,全都。

    3:合。

    4走作:走样,越出范围。

    5记取:记住,记得。

    6崖岸:堤岸、山崖。

    7照雪:指辉耀如雪光。

    8好看:留心,提防。

    译文

    野僧的家风,用一钵充当生路,指万象充当家业。此彼的相状,合宜如同镜像水月混融无所不包。先不会设立我的相状,就物物不是其他的因缘生成。一相没有相状,统统只这再没有另外的事情。这样十成,了知应用。机前的梭路不会畅通,象外的根尘一起泯灭。这时且应当往后退步归返家舍,方有饱参的分。云彩迷失一色,积雪遮盖千山。透过了看怎么样,才见到通身的时节。

    履道的人,玄妙超出言思。当下真实,自然有关键的道路。又不要执着道理,廓然合。月光在诸水中流动,拂风在天空里吹拭。自然不会抵触不会阻碍,超出了彼的观照与作用。虽然观照没有点痕,虽然作用没有兆迹。在诸尘中进入三昧,在一印里收取万象。断绝渗漏没有走样,叫作明了事情的衲僧。又应当记住回家的道路。云彩穷尽天气寒冷,秋天稀疏山峦消瘦,这是本来所居住的地方。

    衲僧!本来具有田地,清远太平,望断堤岸。在其间踏云耕田戴月种地,明白虚静空寂,自家受用。或许出没,听任收放。以至天地等同它的生成,万象等同它的起灭。峥峥嵘嵘,从哪里来?寂寂寞寞,到哪里去?可称虚空不可以容纳,大地不可以擎载。玄妙存在并不得它的形状,及至空虚并不得它的名称。有无的功用除完,凡圣的道路断绝,方有到达家舍的时节。正在这样的时候,得到个什么?万顷田土眼见寒清辉耀如雪光,留心里面努力耕耘的操劳之人。

    原典

    枯寒身心,洗磨田地。尘纷1净尽,一境虚明。水月霁光,云山秋色。青青黯黯,湛湛灵灵。自照本根,不循枝叶。个时底处,超迈情缘,不限劫数。一念万年,终无变易2,从此出应。虚谷行云,动静自若3。顺入诸尘,常在三昧。所以云,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历历妙存,灵灵独照。揽之不得,不可名其有;磨之不泯,不可名其无。出思议之心,离影像之迹。空其所存者妙。妙处体得灵,灵处唤得回。心月身云,随方发现。直下没踪迹,随处放光明。应物不乖,入尘不混。透出一切碍境,照破一切法空。于差别缘,入清净智4,游戏三昧,何所不可?当如是真实体究。

    履空忘缘,透照出影。一点灵然,昭昭不昧。三际心绝,四大缘尽。虚清妙明,独耀旷劫。衲僧!能如是行履,则不被生死缚。正行履时,撒手悬崖,无可把捉;脚下线断,全超一步。佛佛祖祖,俱不到我真实妙照田地,唤作自己。个是绍家业时节。才涉思维,又属流转去也。虚而长灵,净而长照。芦花明月,清白混然。棹入孤舟,不妨宛转。个时端的。且道,是谁急着眼辨?

    注释

    1尘纷:犹尘虑。

    2变易:变易生死的略称。指因移果易、前变后易的意思。

    3自若:不拘束,不变常态。

    4清净智:无漏智。指三乘之人,离烦恼无染之清净智。断惑证理,即这智之用。

    译文

    使身心枯寒,把田地洗磨。俗念净尽,一境虚明。水月发出明光,云山显露秋色。达到青青黯黯、湛湛灵灵的状态。自己观照本根,不会顺从枝叶。这时这地方,超出情缘,不会限制劫数。一念持守万年,最终没有变易生死,从此出来应对。虚谷里的行云,动静都不拘束。顺应进入诸尘,恒常存在三昧。所以说,那伽恒常存在定的状态,没有不定的时候。

    历历玄妙存在,灵灵独自观照。包揽它不得,不可以称它有;揩磨它不泯,不可以称它无。超出了思议的心思,离开了影像的痕迹。空去它存在的东西玄妙。玄妙的地方体得灵,灵通的地方叫得回。心明如同满月身多如同行云,遇方就方发现。当下没有踪迹,所到之处放出光明。应现事物没有差错,进入妄尘不会混杂。透出了一切障碍境,照遍了一切法空无。在差别的因缘中,进入清净智,得到游戏三昧,哪里不可以?应当这样真实体察。

    履践空寂忘记因缘,透过观照超出影子。一点灵然,昭昭不会昏昧。三际心断绝,四大缘除完。空虚清净妙明,独自光耀旷劫。衲僧!能够这样作为,就不被生死束缚。正在作为的时候,在悬崖旁边撒开手指,没有可以把捉的东西;脚下的细线断绝,全部超出一步。佛佛祖祖,都不到我真实妙照的田地,叫作自己。这是承续家业的时节。刚刚牵涉思维,又依附流转了。空虚而长灵,清净而长照。芦花披上明月的银辉,清白混然。船桨放入孤独的船只,自然转动。这时真实。姑且说,是谁人急着眼辨别?

    原典

    游践十成去,无中边绝棱角,圜辊辊地,更当空洞无滓。霁秋月寒,光明洗夜;锦云花丽,气象成春。关棙虚通,机轮转侧,俱是衲僧自受用事。诸尘不为我翳,万法乃是心光。步步超方,鸟道无滞;历历应世,谷神不勤。其中混不得,底意类莫齐。刹刹尘尘,心心念念。初无异相,纯一真明1。个是却来,用中得妙时节。若或收卷余缘,单明自己,磨洗无瑕,扫荡绝颣2。孤明独照,默味至游。智到环中,事隔关外。个是卓卓一段不生灭底,须是退步归家,款款3说此话始得。

    衲僧!游世4当虚廓其心,于中无一点尘滓,方能善应,不为物碍,不被法缚。堂堂出没其间,有自在分。才涉意思5,便成埋没去也。要体得纯熟,自然游刃万机。不相触不相背,函盖箭锋,恰恰不爽。向外解收拾,绝渗漏,唤作能成家业底汉。却从个处归来。白云入谷,明月转山,有就父同体底时节。所以道,三人扶一杖卧一床。中外了无痕迹,混然成一片。闲如霁雨之云,湛若涵秋之水。诸上善人6!记取个段事始得。

    吾家一片田地,清旷莹明,历历自照,虚无缘而灵,寂无思而觉,乃佛祖出没化现7、诞生涅槃之本处也。妙哉人人有之,而不能磨砻8明净,昏昏不觉,为痴覆慧而流也。一念照得破,则超出尘劫。光明清白,三际不得转变,四相9不得流化10。孤耀湛存,亘古今混同异,为一切造化之母。底处发机,大千俱现尽,是个中影事。的的体取。

    注释

    1真明:真实的明慧。

    2颣:瑕疵,缺点。

    3款款:恳切,诚恳。

    4游世:经历世事,参与社会活动。

    5意思:态度,举止。

    6善人:信因果的、理行善事的人。

    7化现:指佛或菩萨以某种世间形象化身于世上。

    8磨砻:磨砺。

    9四相:即生相、住相、异相、灭相。为人生生降、安居、变动、死老四个过程。

    10流化:指流布教化。

    译文

    留下游踪十成去,没有中边绝除棱角,圆辊辊地,再应当空洞没有垢滓。晴朗的秋天月亮寒冷,光明洗濯晚上;锦艳的云彩花儿美丽,气象成为春天,关棙畅通,机轮转侧,都是衲僧自己受用的事情。诸尘不为我遮蔽,万法乃是佛心的光明。步步超出常规,鸟道没有滞留;历历应化世间,山谷的空处不会穷尽。其中不能够混杂,不齐同此意类。刹刹尘尘,心心念念。当初没有异相,纯一的真明现出。这是却来,作用的中间得到玄妙的时节。如果有人收卷剩下的因缘,单独明了自己,磨洗没有瑕垢,扫荡绝除瑕疵。孤明独自观照,默味达到至游。智慧到达环中,事情隔开关外。这是卓卓一段不会生灭的状态,必须往后退步归返家舍,款款说这话语才行。

    衲僧!经历世事应当使他的心虚廓,在中间没有一点尘滓,方能够善于应对,不为物阻碍,不被法束缚。在其间堂堂出没,有自在的分。刚刚牵涉意思,就成为埋没了。要体认纯熟,自然在万机里游刃有余。不相抵触不相背离,函盖箭锋,恰恰没有差错。朝外能够收拾,断绝渗漏,叫作能够完成家业的汉子。且从这地方归来。白云进入深谷,明月转到山峦,有就从父同为一体的时节。所以说,三个人扶着一根杖卧在一张床。内外完全没有痕迹,混然成为一片。悠闲如同雨后转晴的云彩,澄清好像包容秋天的水域。诸上善人!记住这段事才行。

    我家的一片田地,清净旷远光莹明亮,历历自己观照,空虚没有因缘而灵通,寂静没有思考而感觉,是佛祖出没与化现、诞生与涅槃的本来的地方。绝妙呀人人有它,而不能够磨砺明净,昏昏不会感觉,因为痴傻遮盖智慧而流逝。一念照得遍,就超出尘劫。光明清白,三际不能够转变,四相不能够流化。孤自光耀安静长存,横贯从古到今混融相同不同,是一切造化之母。这地方发示禅机,大千一起现完,是此中的影事。的的体会。

    原典

    应变底眼,游世底身,虚而灵寂而照。万象中出一头地,不被尘土埋没,不为夤缘茧络。行1空月,出谷云。无心而鉴,无私而作,为照明为润泽。恁么十成,脱得净洁,用得萧洒,唤作门里出身。更须体取内绍家业底时节,空为座寂为舍。妙存非有,渠不带缘;真照非无,渠不堕数。独耀环中,湛圜量外。至游神御,大方无隅。底处发机,自然得无碍,变通受用也。

    道人游世应缘,飘飘不羁。如云成雨,如月随流;如兰处幽,如春在物。其为也无心,其应也有准,个是了事底汉做处。更须回途就父,向稳处着脚,净处放身。独孤标亡伴侣,透威音那畔一路子,方能尽中边彻顶底,杀活卷舒有自由分。

    廓而自灵,净而自明。能普遍而无取照之功,能分晓而无缘想2之累。出有无表,超思议情。唯证相应,不从人得。佛佛祖祖,叶叶花花,联续底事也。应时不取相,照处不涉缘,便能堂堂不昧。只个家风,处处现成,任君收拾。

    注释

    1行:运行,运动。

    2缘想:攀缘境界的妄想。

    译文

    顺应变化的眼,经历世事的身,空虚而灵通寂静而观照。在万象的中间高出一头,不被尘土埋没,不为攀附茧络。运行天空的月亮,离开山谷的云彩。无心而明鉴,无私而作为,是为了照明润泽。这样十成,脱落净洁,作用潇洒,叫作门里出身。再必须体会里面承续家业的时节,空虚充当座位寂静充当家舍。玄妙存在并不是有,就不会夹带因缘;真正观照并不是无,就不会落入气数。独自光耀环中,安静圆满量外。至游精神驾驭,大地没有角隅。这地方发示禅机,自然得到无碍,变通受用。

    道人经历世事顺应机缘,飘飘不会束缚。如同云彩成为雨滴,如同月亮随顺流水;如同兰花处在幽谷,如同春天显于事物。他的作为没有心思,他的应现有准则,这是明了事情的汉子的行为。再必须在回来的路途就从父,朝稳当的地方落脚,洁净的地方放身。独自标榜没有同伴,透过威音那畔一路,方能够穷尽中边透彻顶底,杀活卷舒有自由的分。

    空寂而自然灵通,洁净而自然明了。能够普遍而没有取照的功用,能够分晓而没有缘想的牵累。离开有无的外面,超越思议的情见。只有体证契合禅旨,不从他人那里得到。佛佛祖祖,叶叶花花,是连续的事情。应现的时候不会取执相状,照彻的地方不会牵涉因缘,就能够堂堂不会昏昧。只这家风,处处现成,听任君子收拾。

    原典

    得皮得髓1,刚立阶梯;缀叶缀花,遂成流布。衲僧觑得破,怪他祖师西来。作许多事,节外生枝,眼里着屑2。更有般汉,刺头3做无限伎俩,刻舟记剑。甚么时得相应?而今直下放教落去,及教尽去,毫发颗糁,俱莫停留。净洁打叠了,自然有透脱处。圜混而明,灵通而妙。便知,本来无缺少无遗余。语言有所不到,闻见有所不及。如犀有通,如蚌有孕。一段光明,是自家真实游践处。着精神4体取。

    佛祖而来,元无僧俗,但人人有谛当5。亲证真得处,名入佛心宗6,彻法源底。老卢7是卖樵汉,一到黄梅8,便道,我欲作佛。祖碓屋负舂,直到心镜绝垢,自照历然。半夜传衣,度大庾岭9。信衣10放下,明上座尽力提不起,方知个人亲证真得。而今但莫推贤让圣,如着衣吃饭,念念无异思维,心心不容染污。脱身空劫,撒手断崖,透根尘穷顶底。孤明独照,廓彻妙存。自然心花发明,应现刹土。何曾间隔变易来?便能入异类行鸟道,无碍自在矣。

    吾家衲子,将以超脱生死,须槁身寒念。彻鉴渊底,虚凝圆照,透出四大五蕴。与因缘未和合,根门未成就,胞胎未包裹,情识未流浪时,着得个眼,何患不了?恁么了时,祖师鼻孔,衲僧命脉,把定放行,在我有自由分。所以道,妄息寂自生,寂生知则现。知生寂自灭,了了唯真见。

    注释

    1得皮得髓:指菩提达磨对道副、总持、道育和慧可四位门人考测鉴定的故事,分别是汝得吾皮、汝得吾肉、汝得吾骨和汝得吾髓。

    2眼里着屑:也作眼中着屑。比喻多余累赘而且有害无益。

    3刺头:埋头,钻。

    4着精神:振作精神,留心。

    5谛当:精当,妥帖。

    6佛心宗:即禅宗。该派主张以静中思虑为修习方法,即专心于某一法境上的修习,以期证悟众生本有的佛性,寻得佛心,故也称佛心宗。

    7老卢:禅家对慧能的称呼。慧能俗姓卢,故有此称。

    8黄梅:今属湖北省。

    9大庾岭:位于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之间。五岭之一。

    10信衣:衣,指佛衣、袈裟。信衣,表传法的证据。

    明上座:即慧明,七世纪下半叶前后在世,也作惠明,一说作惠顺,俗姓陈,鄱阳(今属江西省鄱阳)人。曾受四品将军之爵,有将军之号。在大庾岭上听慧能说法悟道。后避慧能上字,改名道明,一说作道明为慧明的初名。曾住袁州(今属江西省宜春)蒙山,宣扬慧能之旨。

    心花:佛教比喻清净之心。后来多用以比喻心情开朗愉快。

    刹土:佛教指田土、国土。

    衲子:对参禅僧的称谓。

    译文

    得到皮毛骨髓,方才立下阶梯;缀上叶儿花儿,于是成为流布。衲僧觑得破,责怪他祖师从西方来。从事这样多的事情,不外节外生长枝杈,眼里容纳碎末。另外有种汉子,埋头做无限的伎俩,无异于刻舟求剑。什么时候能够契合禅旨?现在当下使它落去,使它尽去,即便毫发颗粒,都不要停留。净洁收拾了,自然有超脱的地方。圆混而明了,灵通而玄妙。就知道,本来就没有缺少剩余。语言有所不到,闻见有所不及。如同犀牛有连通,如同河蚌有蕴藏。一段光明放出,是自家真实留下游踪的地方。振作精神体会。

    佛祖而来到,原来就没有僧俗的区分,不过人人有精当。亲身体证真得的地方,称为佛心宗,透彻法海真源的里面。老卢是卖樵的汉子,一到黄梅山,就说,我想要做佛。六祖在碓屋里负舂,直到心镜绝除尘垢,自己观照清楚。深更半夜传下法衣,经过大庾岭。信衣放下,明上座用完力气提不起,方知道那人亲身体证真得。现在不过不要推辞给贤人谦让给圣人,如同穿衣吃饭,念念没有不同的思维,心心不容染污。在空劫之中抽身离去,在断崖旁边撒开手指,透彻根尘穷尽顶底。孤明独自观照,空彻玄妙存在。自然心花省悟,在田土中应现。哪里曾经间隔变易来?就能够进入异类之中行鸟道,无碍自在了。

    我家的衲子,将要超脱生死,应当使身形枯干念头寒冷。彻底明鉴渊底,空虚凝神圆照,透出了四大五蕴。跟因缘没有和合,根门没有完成,胞胎没有包裹,情识没有流浪的时候,张得个眼,哪里担忧不明了?这样明了的时候,祖师的鼻孔,衲僧的命脉,把定也好放行也好,在我都有自由的分。所以说,虚妄止息空寂自然产生,空寂产生智慧就出现。智慧产生空寂自然灭除,了了只有正确的见解。

    原典

    大休大歇1底,口边醭生,舌上草出。直下放教尽去,洗得净洁,磨得精莹。如秋在水,如月印空,恁么湛湛明明。更须知有转身路子。转得身时,别无面孔教尔辨白。无辨白处,却昧不得。个是彻顶透底、穷根极源时节。千圣万圣,无异蹊辙2。妙在回途,借路着脚。明中有暗,用处无迹。百草头,闹市里,飘飘扬身,堂堂运步。自然骑声跨色,超听越眺3。恁么混成,方是衲僧门下事。

    心本绝缘,法本无说。佛佛祖祖不获已,向第二义门,有问答机警4。就其间,剔拨5一等钝汉。所以德山道,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元是人人自到自肯,始有说话分。但直下排洗妄念尘垢,尘垢若净,廓然莹明。无涯畛无中边,圜混混光皎皎。照彻十方,坐断三际。一切因缘语言,到此着尘点不得。唯默默自知,灵灵独耀,与圣无异,于凡不减。元只是旧家一段事。何曾有分外得底,唤作真实田地?恁么证底汉,便能应万机入诸境,妙用灵通,自然无碍矣。

    清净无染是尔身,圆照无缘是尔眼。身中之眼,不涉根门;眼中之身,不是色聚。所以道,曾无如外智能证于如,亦无智外如为智所证。可谓佛是法家底佛,法是佛家底法。衲僧!到者里,方知从佛口生,从法花6生,得佛法分。还端的么?两头俱坐断,只个古今人。当恁么体取。

    注释

    1大休大歇:指驱除妄念妄识,彻底领悟禅法,了却生死大事。

    2蹊辙:行迹,踪迹。

    3眺:眺望,远看。

    4警:敏锐,敏感。

    5剔拨:犹点拨,开导。

    6花,疑花为“化”的误字。

    译文

    大休大歇的人,口边白霉生出,舌上青草长出。当下使它尽去,洗濯净洁,磨砺精莹。如同秋天显于水面,如同月亮印在天空,这样达到湛湛明明的境地。再必须知道转过身形的道路。转过身形的时候,另外没有面孔使儞鉴别。没有鉴别的地方,且不能够昏昧。这是透彻顶底、穷极根源的时节。不论是千圣还是万圣,没有不同的行迹。玄妙存在在回来的路途,借路落脚。明中有暗,作用的地方没有痕迹。在百草的头上,在闹市的里面,飘飘显露身形,堂堂挪动步子。自然骑跨声色,超越听眺。这样混成,方是衲僧门下的事情。

    心本来断绝因缘,法本来没有解说。佛佛祖祖不得已,朝第二义门,有问答禅机敏锐。就其间,点拨一等迟钝的汉子。所以德山说,我宗没有语句,也没有一法给予人。原来就是人人自己到达愿意,才有说话的分。只当下洗除妄念尘垢,尘垢如果除净,廓然光莹明亮。没有涯界中边,达到圆混混光皎皎的境界。照彻十方,截断三际。一切因缘语言,到此不能够容纳尘点。只有默默自己知道,灵灵独自光耀,跟圣没有不同,于凡不会减少。原来只有过去的一段事。哪里曾有特别得到的东西,叫作真实田地?这样体证的汉子,就能够顺应万机进入诸境,妙用灵通,自然无碍了。

    清净没有沾染是儞的身,圆照没有因缘是儞的眼。身中有眼,不会牵涉根门;眼中有身,不是色相聚合。所以说,没有真如之外的智慧能够被真如所体证,也没有智慧之外的真如能够为智慧所体证。可称佛是法家的佛,法是佛家的法。衲僧!到这里,方知道至道从佛口产生,从法化产生,得到佛法的分。可真实么?两头一起截断,只这从古到今的人。应当这样体会。

    源流

    印度佛教大约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到了隋唐时期更是空前繁盛。这一时期中国佛教的不同宗派纷纷创立并得到了发展,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成为了现实。禅宗是汉民族独创的中国佛教派别的重要一支。曹洞宗人正觉的默照禅,是有其文化渊源的,并对后世发生了它的思想影响。

    (一)从灵山传说到达磨禅

    禅是梵文dhyāna音译的简称,音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思维修等。它是印度宗教的教派所采用的修习方式。佛教把禅定当成是宗教修习的重要门途之一。禅渊源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的瑜伽yoga。瑜伽意思为相应,乃通过现观思悟佛教真理的修行方法。可经静坐,使心调顺,平静情绪,控制意志,达致于梵境。习禅能使习禅者获致愉快闲适乃至特定情境下的禅定体验。印度没有禅宗这一佛教派别,禅宗纯粹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里孕育产生出来的,当然不能否认它吸收了中印的传统思想,而加以了改造、创新,不断发展着自身,调整顺应着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需要。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灵山说法,拈花示众。听法的人们不知道其中所含的意思,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微笑中明白了佛祖的意旨。以心传心肇发于此。迦叶尊为禅宗的鼻祖,列佛祖十大弟子最前面。他在印度传了二十七代。直到第二十八代达磨来华,禅法便在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开出花结出果来。

    达磨来华在洛阳、嵩山等地传布他的禅法。关于其禅法有这样的记录:“借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道宣《续高僧传》卷第十六)理入乃理贯穿于壁观的修行中,自我体验、自我直觉。众生的真如佛性因为受外界客尘障碍,而不能悟得自己的佛性。达磨以为经由凝住壁观便可与道冥符,寂然无为。达磨禅十分注意入禅的精神、心理状态。《景德传灯录》卷第三中说达磨“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虽然学术界对达磨面壁九年有疑,但达磨坐禅的默然情状当不会离壁观多远。

    达磨将其禅法传给了慧可,慧可称为二祖;慧可传给了僧璨,僧璨称为三祖;僧璨传给了道信,道信称为四祖;道信传给了弘忍,弘忍称为五祖;弘忍传给了慧能、神秀,慧能、神秀各传其法,分道扬镳,形成南北禅宗,两位禅师分别被门下称为六祖。南北禅宗的差别是由思想、政治、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在传承过程中涉及的其他支派如牛头宗(也作牛头禅、牛首禅)、保唐宗(也作保唐禅、净众禅)等,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南北禅宗

    慧能禅突出的特征是极力强调顿悟。“一念相应,便成正觉。”“譬如一之丝,其数无量,若合为一绳,置于木上,利剑一斩,一时俱断。丝数虽多,不胜一剑。发菩提心,亦复如是。若遇真正善知识,以巧方便,直示真如,用金刚慧,断诸位地烦恼,豁然晓悟。”(神会《荷泽神会禅师语录》)顿悟是顿悟者自己的事,它来得快,一下子就豁然贯通,并非他人所能替代,也非靠模仿旁人所能完成。自己的内证、亲验,也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而实现的。这种对真如的认识、把握,用语言、文字是不能够说清楚的,至多只是一种描述而已,而不是所指的真如本身。“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凡夫与佛、烦恼与菩提之间没有截然对立的不可跨越的堑沟。

    慧能创立的南宗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主张不礼佛,不读经,不坐禅,对于传统的教条以及宗教仪式的束缚是一次有力的反叛,它带来了佛教内部的思想革新,以世俗化、中国化的新面目使佛学得到了根本的改观,使不同层次的僧俗聚集在禅宗南宗的门下,满足了他们的精神乃至信仰上的需要,给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禅宗南宗在五家七宗的发展中延续着血脉的贯通。禅宗向上的精神指向及其变化多样的门庭家风,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文化等等都产生了远比禅宗北宗显著的重大作用。禅宗南宗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思想史上的思想价值,日渐被人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认识和深化。

    神秀是与慧能相抗衡的北宗重要人物。他在弘忍的门下承继了东山法门的门风,“禅灯默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出文记”(净觉《楞伽师资记》卷一)。对神秀等人禅法思想的特点,宗密把之算为息妄修心宗,他讲:“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神秀的思想有循规蹈矩的传统特征,因而相对来说,是较为保守的。通过禅定的修行实践,将人的妄念息除,拂尽昏尘,才能发现人本来所具有的佛性。他的拂尘看净,无非指的是渐修的方法,静坐禅定是基本的功夫,它也不过是一种手段,证悟佛性才是根本目的。

    达磨禅随着东山法门传法的开展,向自由的方向拓展,南北禅宗的分庭抗礼便是明证。神秀写有一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慧能与之相对的偈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同上)这两首偈,显出了神秀和慧能禅学的不同。前者强调了修习的必要,后者则强调不通过烦琐的修习便可成佛。

    北宗的禅法被神会归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北宗禅法更多地承继了达磨禅的思想,摄心修心,讲究坐禅,禅靠渐修得来。慧能则认为神秀的禅法并不彻底,他不承认“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外力行为,主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同上)无念也好,无相也好,无住也好,都是反对执着于某物,人可直接现出自己的佛性出来。他对坐禅也提出了异议,指出“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同上)禅宗因主张用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慧能禅对禅定的界定,是让人发明本心,不计较于形式。南宗禅对传统的坐禅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坐身、住心、入定是南宗禅所不予着重传授的。当然,南宗禅的发展中,也有坚持坐禅的支派。

    慧能的弟子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再传给百丈怀海,形成南岳(也作洪州)一系,慧能的另一弟子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形成青原一系。慧能的另一弟子荷泽神会,与神秀一系争夺正统,形成荷泽宗。南岳系中,百丈怀海传沩山灵祐,再传仰山慧寂,创立了沩仰宗。百丈怀海传黄檗希运,再传临济义玄,创立了临济宗。青原系中,石头希迁传天皇道悟,再传龙潭崇信,再传德山宣鉴,再传雪峰义存,再传云门文偃,创立了云门宗。石头希迁传药山惟俨,再传云岩昙晟,再传洞山良价,再传曹山本寂,创立了曹洞宗。雪峰义存传玄沙师备,再传地藏桂琛,再传清凉文益,创立了法眼宗。临济宗三传至慈明楚圆,门下黄龙慧南创立了黄龙宗,杨岐方会创立了杨岐宗。南宋以后只剩临济宗和曹洞宗。

    神秀的弟子有洛州(今属河南省洛阳)嵩高山(今属河南省登封)普寂、嵩山(也作嵩高山)敬贤(也作景贤)、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兰山义福和蓝田(今属陕西省)玉山惠福等人。神秀系的法脉几近延续至唐末。

    (三)从青原行思到曹山本寂

    青原行思如南岳怀让一样在十世纪时被确认为是曹溪禅门的正统法系。“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五)曾有不少僧人投之于他的门下,其禅法无明确记载。石头希迁传授了青原行思的禅法,很有影响。《南岳石头和尚参同契》为曹洞宗人所看重,它的全文如下:“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同上,卷第三十)

    石头希迁是坐过禅的。他与青原行思有一段对话,煞是精彩,虽然从逻辑上看,矛盾迭出,但从中可见曹洞禅中自由自在的境界。“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迁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迁又问:‘和尚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他日,师复问迁:‘汝甚么处来?’曰:‘曹溪。’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普济《五灯会元》卷第五)

    药山惟俨的作为与慧能不同,他不许别人看经,自己则常常看经,受到了石头希迁的影响。他本人也坐禅。“师坐次,有僧问:‘兀兀地思量什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四)药山惟俨以为坐禅可任运自如,实现非思量之境,言语动用勿交涉,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遮里作么?’曰:‘一切不为。’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千圣亦不识。’石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同上)石头希迁对药山惟俨的应答是很满意的。坐禅不为而有为,不执着于有心无心,方能够超脱,克服坐禅实践过程中的弊病。

    云岩昙晟是药山惟俨的嗣法弟子。“一日,谓众曰:‘有个人家儿子,问着无有道不得底。’洞山问:‘他屋里有多少典籍?’师曰:‘一字也无。’曰:‘争得恁么多知?’师曰:‘日夜不曾眠。’曰:‘问一段事还得否?’师曰:‘道得却不道。’”(同上)云岩昙晟以宝镜三昧法门传于门下,形影相睹,渠正是汝,人观察客观事物如同临宝镜一般。曹洞宗的偏正回互等思想与此相关。

    洞山良价的悟入,实当是在受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法门的开启后而完成的。“云岩曰:‘什么处去?’师曰:‘虽离和尚未卜所止。’曰:‘莫湖南去?’师曰:‘无!’曰:‘莫归乡去?’师曰:‘无!’曰:‘早晚却来。’师曰:‘待和尚有住处即来。’曰:‘自此一去难得相见。’师曰:‘难得不相见。’又问云岩:‘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貌得师真不,如何祇对?’云岩曰:‘但向伊道即遮个是。’师良久。云岩曰:‘承当遮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一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同上,卷第十五)空、理相一致,不是截然分开的,本体与现象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真如就体现在一切客观事物之中,是不能脱离开具体的事物的。体认真如,也只能从一切客观的具体事物中去着手。洞山良价以其鸟道、玄路、展手接引学人,三路里的鸟道可以直接地悟道。人们不再需要从外面求得解脱。“僧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丝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梨因什么颠倒?’曰:‘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同上)

    求解脱关键还在于认识自身。利根之人不需要婆婆妈妈,其悟道是当下的。要达到主体客体的统一,偏正事理的相融,静坐默究这一手段是不可少的,它可消除人道的隔膜。“师行脚时,会一官人。云:‘三祖《信心铭》,弟子拟注。’师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作么生注?’”(《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有了是非,清净之心就不能保持住。“师有时云:‘体得佛向上事,方有些子语话分。’僧便问:‘如何是语话?’师曰:‘语话时阇梨不闻。’曰:‘和尚还闻否?’师曰:‘待我不语话时即闻。’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师曰:‘不从口里道。’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问:‘如何是从门入者非宝?’师曰:‘便休便休。’”(《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五)洞山良价的意图,是让僧人超越日常逻辑去体证,在其对答中不乏辩证的色彩。得法弟子有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等人。

    曹山本寂发挥了洞山良价的思想。曹山本寂强调,万法是从颠倒之见产生的,去掉颠倒之见,人的认识才不至于成妄见。“僧问:‘万法从何而生?’师曰:‘从颠倒生。’僧云:‘不颠倒时万法何在?’师曰:‘在!’僧云:‘在甚么处?’师曰:‘颠倒作么?’”(《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曹山本寂详说洞山良价“五位君臣”之意,对本体和现象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因有僧问,五位君臣旨诀,师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同上)兼中到(君臣合)能够去除正中偏(君位)、偏中正(臣位)、正中来(君视臣)、兼中至(臣向君)四种片面的认识。

    即事而真的思想在曹山本寂那里继续贯穿。即事而真不外从个别的事物中去把握精神实体,真如就体现在世间的种种幻相当中。“问:‘于相何真?’师曰:‘即相即真。’曰:‘当何显示?’师竖起拂子。问:‘幻本何真?’师曰:‘幻本元真。’曰:‘当幻何显?’师曰:‘即幻即显。’曰:‘恁么则始终不离于幻也。’师曰:‘觅幻相不可得。’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师曰:‘兔角不用无,牛角不用有。’”(《五灯会元》卷第十三)继洞山良价所立向、奉、功、共功、功功五位功勋后,曹山本寂提出了诞生、朝生、末生、化生、内生五位王子以及诞生、内生属内绍,朝生、末生、化生属外绍的王种内绍外绍,这两种施设是从解脱方面说的。既承认了不假修证可以顿悟成佛,也承认假修证也可成佛。渐修在修证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且被广泛实行。

    (四)从云居道膺到天童正觉

    曹山本寂的法系四传以后就断了,云居道膺则接续了法系,以振兴曹洞宗为己任,使曹洞宗大振。“一日,洞山问:‘什么处去来?’师曰:‘蹋山来。’洞山曰:‘阿那个山堪住?’曰:‘阿那个山不堪住?’洞山曰:‘恁么即国内总被阇梨占却也。’曰:‘不然。’洞山曰:‘恁么即子得个入路。’曰:‘无路。’洞山曰:‘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曰:‘若有路,即与和尚隔生去也。’洞山曰:‘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洞山良价对云居道膺是赏识的。云居道膺讲:“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言语不要多,多则无用处。”(《五灯会元》卷第十三)强调返本归真,认识自己的本心。“问:‘学人拟欲归乡时如何?’师曰:‘只遮是。’”(《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云居道膺传给同安道丕,同安道丕传给了同安观志,同安观志传给了梁山缘观,梁山缘观传给了大阳警玄。到了大阳警玄,晚年的大阳警玄仍没有找到法嗣,便委托临济宗禅人浮山法远帮着找法器。到了大阳警玄辞世后二十余年时,浮山法远让其弟子投子义青接嗣大阳警玄。

    投子义青是在圆鉴禅师的提示下开悟的。“届旦师来,鉴礼延之。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因缘。经三载,一日问曰:‘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师拟对,鉴掩其口。师了然开悟,遂礼拜。鉴曰:‘汝妙悟玄机邪?’师曰:‘设有也须吐却。’时资侍者在旁,曰:‘青华严今日如病得汗。’师回顾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即便呕。’自此复经三年,鉴时出洞下宗旨示之,悉皆妙契。”(《五灯会元》卷第十四)投子义青说:“法无异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圆正到,兼带叶通;其法也,不落是非,岂关万象?”(同上)其颂古之举对曹洞宗人丹霞子淳、天童正觉等人有影响。

    芙蓉道楷是投子义青的弟子。芙蓉道楷也强调当下证悟,把握彻悟今时的道理。在用日常语言、思维看来是矛盾的语句里表现了他的禅学思想。“上堂,拈拄杖曰:‘这里荐得,尽是诸佛建立边事。直饶东涌西没,卷舒自在,也未梦见七佛已前消息。须知有一人,不从人得,不受教诏,不落阶级。若识此人,一生参学事毕。’蓦召大众曰:‘更若凝眸,不劳相见。’”(同上)犹豫思虑,就显露出了瑕玷。“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众生,并为增语。”(同上)他示众要求两头撒开,中间放下,冷淡世事,方才达到契合禅旨的禅悟境界。“上堂:‘昼入祇陀之苑,皓月当天;夜登灵鹫之山,太阳溢目。乌鸦似雪,孤雁成群。铁狗吠而凌霄,泥牛斗而入海。正当恁么时,十方共聚,彼我何分?古佛场中,祖师门下,大家出一只手,接待往来知识。诸仁者!且道成得个甚么事?’良久,曰:‘剩栽无影树,留与后人看。’”(同上)他的门下有丹霞子淳、净因法成等人。

    丹霞子淳嗣法芙蓉道楷,盛冠诸方。他认为:“我宗有语句,金刀剪不开。深深玄妙旨,玉女夜怀胎。”(同上)强调一种自然的原本状态,有意为之应当消除。他指出:“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所以道,升天底事直须扬却,十成底事直须去却。掷地金声,不须回顾。若能如是,始解向异类中行。”(同上)他对坐禅是十分重视的,让人们向枯木堂中冷坐去。净因法成谒芙蓉道楷,一言契入明了心源。因好枯木禅,人们称他为枯木法成。“上堂:‘知有佛祖向上事,方有说话分。诸禅德!且道,那个是佛祖向上事?有个人家儿子,六根不具,七识不全,是大阐提无佛种性。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天堂收不得,地狱摄无门。大众还识此人么?’良久,曰:‘对面不仙陀,睡多饶寐语。’”(同上)天童正觉早年参谒过净因法成,尊丹霞子淳为师。净因法成、丹霞子淳对天童正觉默照禅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促生作用。

    默照禅的文化渊源的历史是悠久的。达磨禅、南北禅宗、后期禅宗的思想与默照禅的思想有着有机的关联。从根本上讲,它是从慧能的南宗禅发展起来的。默照禅又不同于慧能禅,它重视坐禅,静坐守寂以彻见离微,形成了自己的禅学特色。

    本书《解说》中已对天童正觉禅学思想做一初步的阐述。此不赘矣。

    (五)默照禅的传布

    曹洞宗芙蓉道楷除了传给丹霞子淳、净因法成,还传给了鹿门自觉(一说作鹿门自觉出于天童如净门下)等人。鹿门自觉一系经过华严慧兰、青州一辨、大明僧宝、王山僧体、雪岩慧满,五传到了万松行秀。万松行秀时始,曹洞宗在北方金、元所统治的域地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乃至明、清时期,这一系统是曹洞宗的延续的重要系统。

    万松行秀曾建万松轩,也称万松老人、报恩老人。他以儒家道德规范为准则,将儒家的思想纳入禅宗的思想之中。有《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略称《从容录》。也有《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略称《请益录》。万松行秀使正觉的颂古、拈古易于为人们接受,做出了他的贡献,直接宣传了默照禅。万松行秀还有《祖灯录》《辨宗说》等。其弟子有雪庭福裕等人,俗弟子有耶律楚材等人。

    芙蓉道楷所传丹霞子淳一系经过了长芦清了、天童宗珏、雪窦智鉴数传以后,传到了天童如净。天童如净也推动了默照禅的发展。他指示人们日夜修禅,不要懈怠,悟去才行。有《如净禅师语录》等。其弟子有雪庵从瑾等人。

    明代密庵咸杰系天奇本瑞直注、广陵性福编集的《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又称《天童颂古直注》,也可见天童正觉禅学的传布之一况。

    日本僧人永平道元是日本曹洞宗宗祖。他曾入宋,到天童山参谒住持天童如净,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回国。其坐禅要诀是只管打坐,注重静坐开悟,后人称其禅风是默照禅。有《普劝坐禅仪》《学道用心集》《正法眼藏》等。永平道元之后尚有曹洞宗的第二传、第三传。东明慧日从中国来到日本,大力传播曹洞宗的默照禅风。这是第二传。东陵永玙从中国来到日本,专门倡导新丰的禅风。这是第三传。把曹洞宗传到日本的,前后仅此三人。东明慧日、东陵永玙的法脉已经断绝,唯永平道元的法系延续下来。永平道元的弟子中以孤云怀奘最突出。孤云怀奘的门下中,彻通义价和本为中国人的宝庆寂圆的名气甚大。彻通义价的门下出了寒岩义尹和莹山绍瑾。寒岩义尹这一系统后来发展为寒岩派或大慈寺派。莹山绍瑾有《坐禅用心记》《三根坐禅说》《传光录》等。他的弟子中,明峰素哲、峨山绍硕二人传教最有成就。明峰素哲及其弟子创明峰派。峨山弟子中以太源宗真、通幻寂灵、无端祖环、大彻宗令、实峰良秀特别突出,被称为峨山的五哲或五派。通幻寂灵的十大弟子了庵慧明、石屋真梁、一径永就、不见明见、天真自性、天鹰祖祐、天德昙贞、量外圣寿、芳庵祖严、普济善救在四方传教,扩大了本派的影响,称为通幻派,乃曹洞宗中最有势力的一派。宝庆寂圆的门下,出了永平义云。宝庆寂圆这一系统被称为宝庆寺派。日本曹洞宗继承了中国宋代默照禅的传统,使之在东瀛的国土得到了传布与振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