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秋收中
在农村轻松的活还是有的,就是一些小孩子跟在大人后面捡一些落下的苞米,谷穗和豆粒什么的。
还把收获的庄稼放在场院,由老人和小孩孕妇看着,以防有鸟雀来吃。
农村的家雀可是不少,简直乌央乌央的,要时刻注意着。
叶之栩的玩具是别人家有什么,她也要有什么。当然,这都是爸爸和哥哥们宠着她,给她做的。
现在主要说的是弹弓,在午休时间,叶成和木芳在大树底下吃午饭,叶之栩不嫌累的拿上弹弓跑到场院处。
看着尽管有人看着也往庄稼上呼呼落的麻雀们,叶之栩拿起弹弓加上小石子“啪嗒”打掉一只。
快速的又装上石子,瞄准那些家雀,“砰”的一声,“啪嗒”又掉下一只家雀。
打第一次的时候就有人看了过来,一看没想到是叶之栩。
小孩子们欢快的跑了过来,和叶之栩大哥一个年纪的男孩子都已经有孩子了,快步跑了过来。
“知知姑姑,刚刚是你打的家雀吗?怎么打的这么准呢?”
叶子栩看着围过来的孩子们,笑着说:“我厉害吧!一把一个!”
“厉害厉害,知知姐姐厉害!”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说!
“知知姑姑厉害!”这是叶之栩大爷爷,和二爷爷家的孩子!
这时候叶之栩二叔家的孩子也过来了。
“知知姐,我也想打麻雀,你借我玩会儿。”
叶之栩把弹弓藏在身后,借给他就不用想拿回来了!她奶……简直一言难尽,说不定一会儿就能领教了!
“想要你自己做就是了,我还要自己玩儿呢!”
说完之后,飞快的捡起地上掉落的两只麻雀,快速的跑开了。
这秋收时节,家雀到处都是,现在打下几只家雀,还免得它们偷吃庄稼。
等下午快要开工的时候,已经打了十只家雀了。
回来的时候正听见那个老虔婆正在骂叶成和木芳。
叶之栩会快速跑了过去,就听见老虔婆正在骂:
“叶成,你看你生的那个丫头片子!赔钱货!我大孙子要她一个弹弓怎么了?还不给?
你赶紧把弹弓给我要过来,我是你妈,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也不知道你生这个赔钱货有什么用?
你自己就是个没用的,出去那么多年,连个官都没得做,我白养了你这么多年,家里兄弟不能照顾,就一个破弹弓,我孙子喜欢,还不赶紧拿过来!”
叶之栩连忙跑过来你:“骂谁呢?能不能嘴巴干净一点?你想要官可以让你的二儿子和老儿子去做呀。
他们不也是没有本事干嘛总是骂我爸?呵,战争时期,他们杀过几个鬼子,现在竟然让你上我爸爸这里来耀武扬威!”
叶成拉了拉叶之栩:“知知,不要再说了!”
叶之栩看了叶成一眼,得了,给她爸一个面子吧,一扭身走到木芳身边,拽着她的衣袖。
叶成看很多人往这边看,连忙说:“妈,你不要再吵了,大家可都看着呢,你不嫌难看呀?”
老虔婆面目狰狞的说:“我难看,我嫌什么难看?小鹏不过是要一个弹弓子,你做大伯的都不给!”
叶成无奈道:“妈,想要弹弓,让二弟给他做就是了,干嘛一定要知知手里的呢?那东西又不难做!”
老虔婆拉着个脸:“那个赔钱货要弹弓,有什么用?弹弓可都是男孩子的玩具!”
叶成扶额道:“妈,你不要无理取闹,一个玩具还分给男孩子,女孩子。弹弓是小河做给知知的,那个弹弓是不会给小鹏的!”
老虔婆无理取闹道:“那就让小河给小鹏做一个!”
叶之栩真的被这个老虔婆吵得头痛,看了看手里的家雀,扔过去两个。
“不要吵了,这两个麻雀给小鹏吃吧!”看了木芳一眼,嘟囔着说:“烦死了,吵吵嚷嚷的丢死个人了!”
木芳躲着老虔婆的方向,听着叶之栩的嘟囔,微微一笑,又收回了表情,用手指点了点叶之栩的额头。
“调皮!”
叶成看了叶之栩一眼,连忙说道:“小鹏赶紧拿着家雀和你奶回家去吧,让你奶给你烤或煮着吃!”
虽然叶鹏还是想要弹弓,但被叶之栩瞪过来的眼神吓到,连忙捡起家雀拉着老虔婆就跑了。
叶之栩的眼神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接住的,那可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眼神,怎么也不是他一个小屁孩能受得了的?
当然,叶之栩也没有全部展现出来,不过大约他会做几日噩梦。
这都是他该得的,过几日还要收拾他。
就这样,每天午休带着孩子们打家雀,有时候也会分给他们几只。
当然,多数时候都被叶之栩拿回家了,家雀腿也是肉,“稀溜!(吞口水的声音)。”
其实叶之栩是没有太多时间打家雀,只有中午大人用饭的那段时间,打几只家雀带孩子们玩玩。
大家伙看着叶之栩,带着小孩子们到处跑,打家雀,逗笑呵呵的说:“没想到叶成家的小姑娘,也有这么活泼的一面,平时看着她都是一副乖巧的样子呢!”
木芳说道:“是啊,难得知知有这么活泼的一面,平时乖乖巧巧的,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也就这几天高高兴兴的到处跑着玩儿,还带着小孩子们。”
三奶奶家的儿媳妇笑着说道:“小孩子这样挺好的,跑跑跳跳的有活力。
淘小子出好的,淘丫头出巧的。无论男孩女孩活泼一点也没有坏处!”
这说着话呢,开工的哨声就已经响起来了,大家忙忙站起来往各自工位上走去,叶之栩连忙把弹弓装在兜里,继续回到她的位置上干活。
叶之栩现在只能算是半个劳力,就是一天最多五个工分。
所以,叶之栩多数都是在帮叶芳那里干活,干多了也是帮白工,这样做也不会累到木芳。
忙忙活活了半个月,总算把庄稼都收进了仓库里,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今年的年景还算好,看着满仓的粮食,忙活一整年的农民总算是露出了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