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儒家复起
ps:有书友觉得太墨迹了,扭扭捏捏才干掉一个陈家太不爽。&有书友觉得剧情太急了,大汉帝国的各阶层的细节没有刻画到位。各种要求的都有,乌梅也不知道谁的好,索性就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好了。求订阅,求月票!
四月末迎来一阵急雨,连绵的雨水使得渭河水涨,沿岸的村庄日夜守堤,防止河堤突然决口。
长安城街道上的石板路被雨水反复冲刷着,四马车前支起雨棚,两匹马在雨篷下惬意的奔行着,过路的行人羡慕的看着带雨棚的马车,那是平阳侯府新出的产品,精装版售价是2银币,折合300枚五铢钱,普通版1银币折合150枚五铢钱。
“这个雨棚不错,起码不用出马车就被雨淋,我家的马儿也不会风吹雨打,挺好!”
窦婴笑着与车内的两个儒生聊天,年老的儒生挑开竹帘,不敢相信眼前的城市名叫长安,这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并非他生活居住十几年的那座长安城,这里的花草树木房屋街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平阳侯曹时的功劳?”
“他建造了长安城,一个人的功劳,所以晋升少府了。”
老儒生摇摇头,也不知是不相信亦或是无法理解,他依然在看着窗外的景色,如棋盘落字整整齐齐排列的闾里,黑红相间的墙漆,精致的二层小楼,还有许多没见过的奇怪建筑。据说有公共浴室,公共厕所和沼气池。
“为什么变化那么大?”
年轻儒生也在远眺窗外的景色,他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不是梦中的仙境。长安的繁华远不同于齐国的临淄,比起路过的雒阳更加辉煌大气,路边的人行道上,打着油纸伞匆匆走过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生活的美好冲淡了雨水带来的烦恼。
“为什么呢?”
每一个初到长安的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疑问,同为大汉帝国的一份子。为什么长安城的生活好像高出其他城市一头,无论是临淄、雒阳还是彭城、成都,宽大的城郭。古朴的城墙和土里土气的闾里是他们的主色调,哪个闲人会花心思把里墙上了色才是有毛病。
或许长安城里有一群有毛病的有钱人,又或者少府曹时是个有毛病的官僚,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血本砸出一座超级城市。据说大兴徭役时还给民夫提供一日三餐。吃的是肥猪肉喝的是鲜鱼汤,简直是暴殄天物浪费粮食,少府曹时脑子里一定有问题。
窦婴亲自驾车到长安城外迎接他们,两人是儒家被说服后,主动派来协助自己的主要成员,年老的儒生名叫辕固生,年轻的儒生名叫孔武。
辕固生问道:“我听说,广川董仲舒早一步来到京师。不知道他去了何处?莫非是孔安国那儿。”
广川郡董仲舒!
公羊学派三大家之一,两个至交好友公羊寿、胡毋生地位高绝。前番到长安城里开坛设讲引来几千人听讲,若不是孔安国盲目出手,以一己之力毁掉两位老先生的苦心经营,说不定儒家又重新在长安城里扎下根基,凝成一股劲有所作为。
只可惜孔安国无能,空有一颗包容天下的雄心,两手空空身无长物做不出大事,一场大败差点把儒家在朝堂上的力量连根拔起,若非窦婴和孔安国相处不好,素来没有太深的来往,恐怕他连闲居长安等候起复为大农令的机会都没有,早早的跟着败退的儒生滚出长安,到封国里做个土地主去了。
董仲舒添为公羊学派三大家之一,同时也是三人里最年轻的大儒,在齐儒里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比起在京师做了十几年博士的辕固生的名声丝毫不差,门下学徒三千余人,在齐国地界举手投足都有莫大的影响力,齐国国相、内史、都尉多与他有书信往来,若他有意在齐国出仕,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临淄王宫常伴齐王左右。
人皆有志向,能力越大志向就越高,普通儒生遇到这样宝贵的机会,说不定会为了走进临淄王宫打破头,董仲舒并不会这样。
他是个成名已久的大儒,想投靠齐王早十年也可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吴楚七国之乱几乎毁掉齐国,谋反作乱的齐王刘将闾兵败自杀,当年七十余城的关东霸主大幅缩水,董仲舒不在犹豫。
目标只有一个,进长安城为皇帝效命。
马车内的三个人知道,董仲舒就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生活着,只是不清楚他生活的好坏。
窦婴的眉毛一挑随即摇头笑道:“我也不知董生现居于什么地方,我家仆役去齐国送信给董生时,才发觉董生已经启程前往长安城,擦身而过竟毫不知情,真是可惜啊!”
“董生乃奇人也!才学惊艳,胸怀大志,早有意匡扶汉家江山社稷,我与他在临淄王宫里多有来往,虽然彼此所学非一派学说,我还是很敬佩他的才学和品德。”辕固生捏着山羊胡子侃侃而谈。
论年纪比董仲舒大十五岁,以汉初十五岁结婚生子的习俗而言,他去当董仲舒的长辈也不为过,只因他和公羊学派另外两大家引为知己,公羊寿年过六十(前203年),胡毋生也接近六十岁(前199年),虽说董仲舒是胡毋生是半师半友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平辈相交。
辕固生也不便贸然称呼董仲舒为晚辈,只是端起老者的架子淡淡的评价董仲舒,没有人会说他以大欺小为老不尊,辕固生的学术地位和名气早就摆在那儿,教育董仲舒才是应该的。
孔武没有吭声,车厢里不论窦婴。亦或是辕固生,都是他的长辈,长辈交谈不应他来置噱。尊礼永远是孔武最的最好,他弟弟孔安国永远也赶不上他,所以孔安国在家中不受宠,早早的被打发到长安城里跟着族兄蓼侯孔臧混。
过了半晌,两位老人收了声,他才问道:“请问魏其侯,吾那不成器的弟弟现在何处?”
“孔博士自那次之后。无颜在朝廷上立足,已经辞官不做了,听说是在蓼侯孔臧的府里。每日以攻读诗书为乐。”窦婴心里有些遗憾,他没能劝住冲动的孔安国。
这小子连写几十封信寄给同窗好友,还有十几封寄给自己仰望的长辈高人,期望能借几分力气重返朝堂。最好能把少府曹时一起掀翻下去。让儒家的话语权重新抓回手里,不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月初发生的一切震惊了天下人,隆虑侯陈蟜、堂邑侯世子陈季须被杀,堂邑侯陈午被免侯,丞相卫绾、御史大夫直不疑、廷尉牛抵、郎中令贺、大农令惠、主爵都尉奴等多名上卿或是主动辞职,或是被破免职,黄老学派的中流砥柱全军覆没,太皇太后窦漪房病重卧床不能理事。这样的重创几乎要了黄老学派的命。
要知道,几十年来黄老学派地位稳固。离不开历代太后的大力支持,从高后吕雉时代起,朝廷就坚持黄老无为治国,薄太后带着年轻的汉文帝来到长安,第一道懿旨是封儿媳窦漪房为皇后,第二道懿旨就强调黄老无为乃国策,任何人不得生出别样心思。
当初多少人想忽悠汉文帝改变国策,都被薄太后一只手轻易挡住,贾谊能顺利的被撵出长安城,灌婴、冯敬等重臣的坚决进言是一方面,薄太后不喜欢空谈大言的儒生也是一方面,汉文帝知道母亲的喜好,所以偷偷召见贾谊时连国策都不敢问,只能谈谈鬼神祭祀方面的礼仪。
到窦漪房当上太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死死的压住汉景帝,坚决不许儿子搞出法家刑名之术治国,窦漪房的出身可不是普通人,她是高后吕雉精心挑选培养的宫女,一言一行都有着深刻的吕氏风格,吕后一死吕家覆灭的确极大的刺激她,让她终生不敢和始作俑者列侯闹翻。
但若论及对于黄老学派的坚持,窦漪房丝毫不比她的前主子高后吕雉,她的婆婆薄太后差一丝一毫,坚决捍卫黄老无为治国的国策,那个人敢动半分绝不能轻饶,有三代太后的坚持做底,黄老学派才敢大剌剌的执政,从不顾忌儒家会翻天。
否则,以汉景帝的能耐,可以一只手废掉列侯,也可以一只手捏死黄老学派。
曹时就做到了,一脚踹开挡住他去路的黄老学派,虽说他也属于黄老支脉的一股新兴势力,但是他所秉持的国策可没有黄老无为四个字,或许基层家都会继续保持黄老无为的框架,但是到了三公九卿执政帝国的层面是没有的黄老无为多少事的。
他的强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的作为让新的权力空档出现,顿时被列侯派和亲皇帝的外戚、忠臣占据。
多少人得知消息时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儒家就有许多人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得是多好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二千石高官只要呆在朝堂,就有机会跻身最高权力的几十个人名单之内,可是纯儒各大派系里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人。
最有机会的王臧、赵绾大败亏输,生生被踢出朝堂永远不得录用,好端端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太子少傅,稍进一步混个真二千石的左右内史轻而易举,运气好说不定一步迈过几道门槛,几十个候补者的位次成为中二千石的上卿。
儒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原本有心助力孔安国的也没下文,只有脑袋进水的奇葩才会支持他,傻子也看得出情况不对,曹时的地位如日中天,个人威望通过击溃三公九卿建立起来。
曹时已然天下无敌。
窦婴很无奈,他并非纯儒出身,得不到纯正儒家大派系的支持,学术上的影响力永远只有那么高,哪怕他曾官拜大将军。哪怕他是外戚窦家的人,哪怕他位列太子太傅领受真二千石俸禄,对于高傲的纯儒而言。所谓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提,他们到皇帝面前只有一个念头。
大展所才,治国平天下。
纯儒求的是功名,利禄反而不重要,所以儒家眼里功名利禄排序不同,朝廷发放的俸禄摆在最末尾,于人于己的利益排在倒数第二。名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儒家应该比道家更优秀,实乃冠绝百家的最上等学说。应当被顶礼膜拜的镇国宝器,孔子应当封一个堪比周公的圣人之位。
最后也是最高的是是功劳,治国之功、辅国之功、中兴之功,所谓名声的极限莫过于有大功。文圣周公。武圣吕尚(姜子牙),两位的名声之大如山如海,无非是有开国、辅国、治国之大功加身,开启大周八百年的两位超级功勋,在大周王朝是名副其实的神灵,祭祀他们的社就等同于神庙。
但是眼下不同了。
因为孔安国的傲慢和愚蠢,儒家遭受重大打击,就连一向安分守己的孔家也被殃及池鱼。曹时并不是个心胸宽广的真君子,在他的号令下孔家被迫离开时代居住的祖庭。前往赵国邯郸暂时居住,但是孔家并不甘心受到牵连,他们依然想返回鲁国的祖庭,那里有他们的根。
所以,最优秀的继承者,被称为完美的儒生,新一代儒生的领袖,顶着无数光辉灿烂的称号,肩负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的年轻人,孔家嫡长子孔武,离开邯郸来到长安城。
忽然孔武双腿支撑,正姿起身行下顿首礼:“惊闻吾弟莽撞说了不该说的话,对大农令多有得罪,在下代吾弟向大农令道歉。”
“大农令大可不必多心,孔武是孔家最知书达理的年轻人,他父亲是个难得的开明之士,比起孔家那些老顽固好说话的多。”辕固生笑眯眯的说道。
窦婴放下心来,温和地一笑道:“孔生无须多礼,我与孔安国没有私怨,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起了些争执,事情过去就不用再多提了。”
“我孔家也早有意接触杂学之道,家父差遣在下就为了向大农令学习杂学。”
“孔生,莫不是在说玩笑话?”
“在下从不打诳语。”
窦婴骇了一跳,所谓杂学是儒家学派以外所有书籍总称,儒生们对其他学派保有藐视的心态,所以无论是黄老无为的道家,还是申韩霸道的法家,兼爱非攻的墨家,白马非马的名家,攻城略地的兵家等等学派都属于杂学。
另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是诸家学说,本意也是远逊于儒家的学说之称,在高傲的纯儒眼里,孟子和荀子也属于诸家之列,并不能位列孔子、曾子的儒家排序之内。
窦婴不太明白孔武的意思,纯儒都是骄傲的,心里塞满优越感的,已经优越到歧视所有自己人以外的同胞,认为自己说的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言,其他人说的只是日常交流的无用话,以及狗屁不通的杂学废话。
孔家是纯儒里最骄傲的,他们拥有最高贵的血脉,那是来自孔子传下来的精神,为了发扬孔子的学说,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扶持资助各地来求学的穷苦学生,因此孔家上下素来不太富裕,被赶到邯郸城支族闹着分家置产的孔家更是大不如前。
以孔家的骄傲,就算丞相亲自来请,也很难说服孔家家主离开家乡出仕,唯有天子才有能力请出他,可眼下的情况恶化到无法满足孔家正常生活的地步,孔家家主也是个非常有主见有决断的人,很快下定决心让孔武出来走一走。
窦婴开动脑筋瞬间联想到的可能,或许孔家已经不愿意继续保持沉默,于是笑道:“我原以为,孔家只是派孔生出来了解点情况,在长安城走一遭就返回邯郸。”
孔武摇摇头。
“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我们孔家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我听说少府曹时曾经说过一句话,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不认同他的大部分看法,但是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适应时代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适者生存。
辕固生闭着眼慢慢咀嚼四个字,过了许久又摇摇头,万万没想到孔家的人继承人是个儒家改良派,他一直以为孔家人的脑袋是四四方方的,那么保守传统的世家也忍不住做改变,或许孔家的危机已经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否则孔家那几个老顽固绝不会同意让嫡长子孔武去学什么杂学。
“好吧,希望你会对外儒内法感兴趣……”
窦婴没有打愣的答应下来,他又不傻,焉能看不出孔家的含义,或许这是一种双赢的新方式,对他对孔家乃至对整个儒家都是好机会,孔家赌的是窦婴的身家前程了不得,窦婴又何尝不需要有一大助力支持自己,孔家做背书再请儒生入府做门客就容易多了。
大雨停了,一阵六级大风从东南吹拂而来,强烈的劲风吹的路上的大姑娘小媳妇衣袂飘飘,许多女子漂亮的印花裙子被吹起来,露出两条纤细修长的小腿上的彩色丝袜,孔武正巧转过头看个正着,脸一红连忙转过脸放下帘子,口中默念:“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