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是你的跑不了
对应景的调查很快展开,按流程不用向他本人通报调查进展,除非需要他配合的时候才会找他。
应老师确实如他自己所说,淡定得很,对本科生的教学如常进行,自己打算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也在顺利推进,同时着手准备其他项目的申请。
调查组采用的也是随机抽调形式,4、5个专家教授组成一个团队,进驻了z大人文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调查。
第一阶段,调取应景的学术资料,根据组委会的审查调查规范,需要抽查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求学阶段的学业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日常作业提交、各类考试测试卷面作答资料、发表过的文章、参与过的项目成果、三个阶段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影像资料等等。
应景在z大一以贯之的求学经历,给调查组也省了不少事,拿资料很方便,不用天南海北地函调和等待。
这一阶段的调查下来,本来怀着找问题心态的几位专家,纷纷对应景这种小同志另眼相看。
能被抽调的,都是内行人,当应景从本科开始的学习和研究思路以及成果,完整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很直白地向专家们展现了一个热爱哲学的年轻人,在研究哲学这个事情上的专注的态度、快速的进步和显眼的成就。
这几位中有石教授的一位熟人,是和石教授从年轻至今都憋着一股劲儿的,有竞争关系的欢喜冤家,就职于隔壁省份的一流大学。
当然,需要避嫌,对方没有跟石教授通气自己在调查组。
审查完应景的材料后,审查组碰头开会。
每位专家轮流发言,到这位姓匡的老教授时,他羡慕地摇头笑笑,感慨地说:“老石教授真是运气好,儿子儿子有出息,儿媳儿媳有本事,这位小应同志,学术造诣不简单呐。”
其他几人心有戚戚地点头,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这些老家伙分分钟就被拍在沙滩上了。
——————————————————————
第二阶段是调查走访,从本科起,应景就在z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求学,算是院里各类长辈看着长起来的。
由于石教授、应教授、冷教授的关系,小应老师和院里各位大佬处得都很不错,加上他学术方面做得扎实,为人上进,嘴又甜,很得前辈们喜爱,在同龄人中也颇受欢迎。
走访自然绕不过这些护犊子的自己人们。
除了石应冷三位教授需要避嫌,其他的人文院老师随机抽5-10人,调查组的几位专家分组,一天之内逐一访谈。
哲学系抽到了两位,一直眼红冷教授有个得意弟子的心直口快的黄教授,以及应景的好哥们,老嘉豪老师;另外还有人文院其他专业的5位老师。
调查组的专家们,有幸在一天之内,体会到了不同程度的或诙谐或真诚的对小应老师的彩虹屁。
黄教授说:“应景这个小孩啊,我是稀罕得紧,当初没留意他在哲学系读本科,让冷东平占了先机,把这匹黑马抢了去当弟子。他读博士那会儿,我好说歹说,人家也不肯改导师,还是跟了老冷,你说气不气人。”
听他唠叨的专家点了点头,笑眯眯地搭几句话。
“他的学术成果,你们这几天都看了吧,是不是特别有新意,还站得住脚。干咱们这个研究的,不要说得太高深,其实就是一个自圆其说,讲究一个自洽。应景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也非常有想法,见地很高深,每个阶段的成果,都远超出了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到达的程度,天生做这行的料。”黄教授激动得就差拍大腿了。
专家们听了半个小时黄教授的扼腕不甘,以及对应景的认可,客客气气地把老教授送出了洽谈室的门。
呼,资深的教授叨叨起来,真有点扛不住。
然后是老嘉豪,将近10年的老讲师,前面评职称好几年都碰壁没成功。
但人家心态好得很,一次不行第二次,再而三,三而四,反正他手头有好几个横向项目,物质生活完全不愁。
至于自我成就上的追求,就不断努力追求嘛,总有成功那天。
“专家们,咱们都是同行,同行相轻是常态…您别笑,我说的都是大实话啊。”老嘉豪也是直爽的人,而且说话很有技巧,先预设立场再把它推翻,以证他自己的观点。
“但是小应老师,我是真的佩服的,不知道您有没有调查过,他本来读的是z大金融专业,中途家变退学,工作了两三年,申请复学的时候跨专业选了哲学。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啃了哲学系四年的课程,而且门门优秀。考研也是手拿把掐,他的论文我都读过,那水平、那能力、那见地,绝对是这个。”豪哥竖起了大拇指。
专家们点头,一般不是像黄教授那样的资深教授,他们都不太搭话。
只负责听,有疑问就问,然后观察被访谈对象。
“而且,应老师为人特别和善,我们同组的,其他人有点头疼脑热或者家里走不开,找他机动一下课程绝无二话。平时跟同事们关系也很融洽,所以我个人很纳闷的,谁能对这样的应老师伸出邪恶之手,唉,人类呐,参差!”老老师以一个感叹句,结束了他的访谈。
其余几位抽中的老师,非同专业,跟应景工作接触不多。
有个别好奇他的名声而拜读过他的论文的老师,对他也是赞扬有加,其他人更多的是说他待人接物绝无问题。
这类的访谈调研,十个有八个都不会访谈出问题,除非被调查的人真的惹了众怒。
但是像小应老师这样,一水的称赞也是极为稀少的存在,就像老嘉豪说的,文人相轻,对自己身边的同事,即使说不出什么坏话,也不可能全力赞扬。
而这个奇景,只能归因于应老师的绝对优秀了。
———————————————————————
本来调查进行到这里,也足够出结论了。
但是应老师优秀的学术成果,以及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令专家们越发好奇他是个怎样的青年。
于是,几位专家一合计,还是得把应老师叫来谈一谈,要见识一下这位青年。
这天,上完第一节课的应老师,如约来到了学院的洽谈室,他被通知调查组决定最后还是需要面询,竖起了防备过来的。
在门外深呼吸了一次,敲门,等里面回应了推门进入。
刚跨进去就有点愣,怎么个意思?
里面五位专家,是围着茶几轻松地喝茶聊天的架势,压根没有应景想象中的三堂会审的气势。
“专家们好,我是应景。”应老师站在门口,微欠身规矩打招呼。
“嚯!”不知道哪位专家惊讶出声。
其他几个也是表情各异,多数是意外和惊讶。
显然他们对应老师的外表没有做过任何设想,只知道是个年轻人,却不知道是个长得如此出色的年轻人,为防猫腻,他们拿到的资料是没有包括应景的照片的。
“小应老师,坐坐坐。”最靠外的一位专家把他迎进来,让他坐在空位置上。
几个人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好几个都是行业大拿,应景拜读过他们的著作文章。
从应景坐下后,情况一直很奇异,名为询问的会面,更像是一个学术探讨的茶话会。
专家们开始是围着应景近期的几个对国内经典哲学的独特观点问了几个问题,应景解释说明后,他们就陷入了热烈的探讨中,没有人再针对性地问他问题。
应景被这种氛围感染,很快融入讨论,时间很快过去两个小时,午饭时间学院有工作人员来提醒调查组的专家们用餐。
众人回神才发现时光的流逝,调查组长拍拍应景肩膀:“不错不错,年轻人好好发展,继续钻研你的观点,有前途。”
众人跟他道别,其他有关调查的什么都没说,应景谦虚地应着,送走了几个专家。
稍微想了一下,应老师就明白,这是对他认可了,以面询的名义开展一场学术探讨,真有意思。
不是你的求不来,是你的跑不了。应景老师的佛系人生观,又赢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