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从南到北,她独自站在香港街头,对他的思念几乎浩大到要将自己吞噬。而他所在的故乡,已经纷纷扬扬地落下雪来。
这年三月,赵一玫如愿以偿地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别忘了,你当初可是答应过你爸爸的。”
我一定是疯了,赵一玫想。只有疯了才会一听到他回来的消息,就不管不顾地跑来;只有疯了才会眼睁睁看着他和另外一个女人并肩离开。
六月的午后,室外是三十七摄氏度的高温,大地似乎都要被烤化了,楼道里却阴森冰冷。赵一玫独自坐在台阶上,一直等到日暮西沉,也没有等到沈放。
头顶是火烧云流动的黄昏,脚下的烟蒂落了一地。
陈砂一愣,想起两个人是兄妹的传闻,在玄关处站了一会儿,然后蹲下身穿好鞋,对沈放说:“那我走了。”
赵一玫知道沈放住处的地址,吃过饭后,她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出门了。沈放租住的地方在老城区,是给老北京人住的居民区,满大街的梧桐树,夏日的蝉鸣声嘶力竭。
赵清彤一锤定音,赵一玫一天被当成四十八小时用,白天学习,晚上补习,周末的课程表排得更是密密匝匝。
赵一玫心中五味陈杂,她没有想到董齐曾为她做了这么多。说起来也是讽刺,以前赵清彤在她面前,从来只连名带姓地叫“董齐”,可他离世以后,她却改口变成“你爸爸”。
当初沈放搬走的时候,赵一玫才十四岁,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又老旧又喧嚣的住处。而时过境迁,再走在这条路上,赵一玫突然懂了。
赵一玫顺着陡峭的楼梯爬上七楼,气喘吁吁地停下来,又拿出镜子左左右右地照了一番,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正准备敲门,上了年岁的防盗门却从里面打开了。
夜里她睡不着觉,人人都只看到她漂亮光鲜的一面,嫉妒羡慕,说她投得好胎,却从来没有人愿意去深究,这一路她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同年夏天,沈放破天荒地从学校回来了。因为不是过年,他自然没有回别墅,回的是他自己在外面租的房子。赵一玫从沈钊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握着筷子的手在微微颤抖。
陈砂看了堵在门口的赵一玫一眼,没说话。沈放换了衣服走出来,当着赵一玫的面关上门。赵一玫就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和自己擦肩而过。
于她而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似乎被分割成了两半,一半有他,一半没有他。
他出现的那一半,统共加起来也就那么几天,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而没有他的日子又太长,就像黑板上的倒数计时,一天天溢出来。
高三的时候,赵清彤又正式找了赵一玫谈话,希望她毕业以后能去美国留学。
赵清彤最后退了一步:“去和留的问题,我们到时候再谈。”
“一玫,怎么了?”赵清彤问。
想要说的话,无法传达的思念,就在这一堵上了年岁的石墙之外,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成为永远的秘密。
或许他的一生所求也不过这样,住在长长的时光里,和每一个市井凡人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炊烟袅袅的每一天。有家可归,茫茫红尘,有一盏灯为他所亮。
走在院子里,能看到遛鸟的大爷,悠然自得地下棋的老人,还有三五成群玩捉迷藏的小孩。做鬼的那一个趴在墙头,大声倒数计时:“三,二,—……”
自沈放离开以后,赵一玫发现自己对于时间的概念渐渐变了样。
“你不能拿他来压我。”赵一玫不服气地说。
“沈放。”她在心头一遍遍地念着他的名字。
这年寒假,沈放回家待了三天,赵一玫正在香港参加sat考试,她没能等到他。
哪里有天生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呢?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是背着自己的命运,一步步向前的。
站在里屋的沈放和走廊上的赵一玫四目相对。赵一玫张开嘴还来不及说什么,一个女孩就从沈放的身后走了出来。
“没事。”赵一玫若无其事地笑笑。
而在她不知道的地方,老旧的居民房的另一侧,沈放靠在斑驳的石墙上,低下头,拿出裤兜里的火柴,轻轻划燃,再点燃手中的烟。
赵一玫走在香港人来人往的街头,抬起头,看到大屏幕上播着最流行的时尚广告,眼前有电车摇摇晃晃经过,有人在地铁站门口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
“我不去。”赵一玫拒绝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赵清彤深知自己女儿的倔脾气,其实连赵清彤自己也不知道赵一玫为何会那么排斥出国留学。他们周围的朋友圈子里很多小孩从小就被送出去读书,然后是世界级名校,一路青云直上,更是天之骄子,活得也和常人不在一个世界。
“我送你。”沈放说。
“可你知道那是他的心愿。”赵清彤说,“我也没说让你放弃学校的事情,不过从高三开始,我会专门给你请私人教师监督着手准备申请的事。你爸他……生前就为你疏通了大学教授的关系,能帮你拿到斯坦福教授的推荐信,他在那边也有很多校友可以帮你。”
沈放靠着门檐,淡淡地说:“不关你的事。”
提到董齐,赵一玫就被堵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她比任何时候都期待冬天的来临,却又比任何时候都痛恨冬天的来临。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在做什么,又是否会有片刻想起自己。
陈砂。
赵一玫在看到陈砂的一瞬间,只觉得五雷轰顶,理智全无。她把刚才要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像一只刺猬竖起全身的刺,咄咄逼人地大声质问沈放:“她为什么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