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既然出兵,北川有计
李北川跪倒在地,摇头悲叹,“看来臣今日无论说什么,陛下都不会再相信臣下。”
“不,朕只想知道,为何不发兵北伐,大司马之言休养生息,发展民生,难道曹操不也是在休养吗?
长久下去,朕与曹操之间的差距,日后会逐渐增大,北方人口众多,耕地众多,若是任由曹操发展,恐怕势力会强过朕。
众位大臣今日就是以这件事,来劝谏朕发兵北伐,并且以你独自赴曹营军师的事情,甚至来威胁朕。
你应该清楚,西川、荆州、江东各地大家世族,势力错综复杂,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朕才能稳坐南方。
若是此事朕不能给他们满意的答复,恐日后毕生大乱,你可明白?”
李北川点点头,“陛下,臣下明白,但是陛下可曾想过,陛下与臣商议多久,才将各地文武一一安置。
文臣不说,都是各地大家世族居多,可是武将不同,大多武将出身卑微,无法与这些大家世族相提并论。
而且陛下麾下武将众多,好不容易将他们分布在这三地。臣有建议给这些武将兵权,他们才能迅速在当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他们发展的越快,陛下的军队也就越强盛,当地的大家世族才能去拉拢他们,文武结合才能发展的迅速。
像那诸葛孔明,敕封益州牧,可他却是荆州人士,要想在西川发展自己的势力,短时间内谈何容易。
庞统亦是荆州人士,在江东与诸葛亮境遇大致相同。
所以我在二人身边放了二哥关云长、三哥张翼德。这二人是陛下的兄弟,有他们在二人身边,他们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但这是需要时间的,短短数月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臣,在荆州多次拒绝世家联姻,他们必然对臣心生怨恨,在背后做什么动作,也是情有可原。”
刘备说道,“没错,北川此言的确是有道理,当初在与各地分配文臣武将之时,也曾说过此事。
但是现在的确是出兵的好机会,前后夹击,曹操必然不得兼顾,就算不能彻底将曹操打败。
也能重重打击曹操,如你所说,袁尚早晚必败,若是朕不出兵,恐那袁尚数月之内,必然身死。”
“臣知道,袁尚乃是无能之辈,早晚必败与曹操。
陛下,臣有一言,还请陛下思之,过后再行决断。”
“北川但讲无妨。”
李北川愁眉舒展,笑着对刘备说道,“陛下,此时天下虽然一分为二,但陛下须知,天下世家都在等待陛下与曹操开战。
对于这些大家世族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做出选择,今后无论是陛下取得天下还是曹操取得天下,他们都要明哲保身。
所以此时,他们都急着开战,战事越频繁,世家获利就会越多,粮草、军械、武器,无论是什么,都能让他们在战乱之中大发国难之财。
即使眼下他们支持陛下,但若是陛下战事失利,他们便会即刻倒戈支持曹操。
所以一旦与曹操开战,必然要获胜。当然,世家之中也有支持和平,他们希望天下不再有动乱,不再添战事,发展民生他们才有机会赚取更多利润。
陛下您虽然平定南方,但是这些大家世族也只是表面依附,还未彻底与他们交好。”
“这些朕都知道,那战与不战,北川到底作何看法?”
李北川当即跪倒在地,“陛下,是战或是不战,请陛下自行决断,只是希望陛下能明察,切莫乱了阵脚。”
刘备似乎有些不耐烦,急切的问道,“北川,说了半天,你也没有明说是否要出兵北伐。”
李北川依然跪在地上,头也不抬,“陛下心中早有决断,又何必再问?”
“没错,朕的确早有决断,眼下袁尚即将出兵,的确是个出兵的好时机,而且徐庶建议朕,出三路大军,分兵北伐。
与袁尚合为四路大军,早晚必然大胜曹操。”
李北川附和道,“臣猜测,当是汉中、南阳、蓟春三路大军。诸葛亮、徐庶、庞统各自出军,与袁尚兵合一处,直取洛阳。是也不是?”
刘备点点头,“北川平身,坐下与朕讲来。”
李北川闻言站起身来,走到一旁坐了下去,随后说道,
“陛下,陛下若是想出兵北伐,臣下也有建议。”
“北川讲来。”
李北川继续说道,“其一,马超前往汉中夺回雍凉二地,的确是上策,但是还请陛下不要予以马超兵权,马超狼子野心,本就是西凉大军首领,若是成功夺回二地,又手握大权,可能会自立。
可派遣赵子龙与马超同往,大权握在益州牧诸葛亮手中,可保雍凉二地无忧。
其二,徐庶若是从南阳出兵,可带二哥关云长,二哥温酒斩华雄,威震天下,徐庶又是高士,腹有良谋,二人合并一处,荆州必然大捷。
其三,三哥张翼德可跟随庞统从庐江出兵,带徐盛周泰二人,二人乃是江东成名已久的大将,水战之事轻车熟路。
有此三路,可保出战大捷,必能重挫曹操。”
刘备闻言大喜,拍手叫好,“北川心中早有北伐之策,何故迟迟不说与朕知。”
李北川却摇摇头,“非也,陛下,这并非北川所想,这些都是徐庶提出来的,臣只是担心三路人马有失,将徐庶之谋重整一番。
徐庶此前在扬州失利,又得陛下重用,立功心切,臣岂会不知,但这三路人马,汉中取胜的几率较大,荆州持平。
只有庐江那一路,臣甚是担心,江东多有精通水战之人,要渡江陆战,恐非江东兵马之长。
此举无疑是以此之短迎彼之长,不知倚仗三哥张翼德之勇猛,是否能夺回扬州各地。”
“无妨,北川既然已有对策,不如前往江东,相助士元,夺回扬州。”
“臣还是不去了,他们曾多次向陛下进言,想要出兵北伐,臣又多次横加阻拦,对臣必然心生怨恨,臣还是不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