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物是人非
时间过得很快,就到了清明节。
裴安年一大早就对苏云枝说,“云娘,今日我出一趟门,下午再回来。”
苏云枝见他脸色并不好看,没了往日的笑,甚至一脸的严肃。
她想到这个清明的习俗,没有多问,点头应好。
对于裴安年没带她去,她是理解的。
这个时代很少有女子去扫墓祭拜的,于是就裴安年和周子福两人出门去。
两人去了县里,这是裴安年出事之后第一次回到县里。
街道上还是那么熟悉那么热闹,实则已是物是人非。
听路过的人谈到鸿运糕,裴安年驻足听了一会儿。
原来县试的成绩已出,考试通过的大多数都是吃了鸿运糕的学子。
街上百姓也不知从哪听来的,只是这鸿运糕的名气确实打出来了。
不少人还在询问到哪儿去买鸿运糕,毕竟几个月之后就是府试了。
周子福自然也听到了,“这鸿运糕有这么厉害?吃糕点就能考上?”
裴安年道,“自然不是,吃它不过是徒个心里安慰罢了。走吧。”
两人走到另一条街,这里安静许多。
这里曾是裴安年走了上千遍的路,还有那熟悉的门庭。
只见远处宅子门上挂着一牌匾,上书“裴宅”二字,那牌匾好似蒙了一层灰,显得那二字都无精打采的。
结实朱红的木门敞开,可以看到高高的门槛,院内所有景色都被壁影挡了。
只见一穿灰色短衫的小厮倚靠在门口打瞌睡。
周子福跟在一旁一直没说话,也看着远处熟悉又陌生的宅子。
好一会儿裴安年才出声,“走吧!”
两人去了县城外的一座山上,走到半山腰才瞧见两个孤零零的小土包,长满了杂草荆棘。
这就是裴老爷和裴夫人的衣冠冢。
裴大老爷说死在外面的人不宜大办,也不宜和族亲葬一起,那白事也就草草了事。
裴安年沉默的把土包上的杂草拔去,开始烧黄纸。
烧尽的灰随着风飘飞,裴安年一人站在坟堆前,说不出的哀伤。
良久他轻轻说道,“回家。云娘在家该等急了。”
走前裴安年见了王勇一面,交待他私下探听陈家和裴大夫人的事。
……
之后日子又恢复如常。
这一段时间山里的野菜被挖了不少,孩子们就挖了别的不认识的草过来。
苏云枝很多是不认识的,但是这不是有商场嘛。
没有什么没用的草,要么可以当药,要么是有毒,要么也能喂鸡牛吃。
只是大家没发现作用罢了。
孩子们记得这个能吃也会多采一些拿回家。
最近村里桌上的野菜都丰富了不少呢。
好不好吃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有得吃。
裴安年最近时不时就去找里正聊天,不知不觉中就把落房的地盘以及买青砖的事都谈好了。
苏云枝是打算做青砖房,围一个小院子种菜什么的。
不打算做多大,也就三间卧房一间堂屋。
村里也就里正是青砖房,按照他说的价钱。
这个房子做下来差不多就是一百两的样子。
对比现代飞天的房价当真便宜!
农忙一过,裴安年就去找里正了,“里正叔,这请人帮忙建房子的事还有劳您了。”
里正笑道,“这有什么劳烦的,农忙过后大家伙都没啥事做,
不少人都会出去帮工赚点零钱什么,能在村里干总好过外面。”
裴安年拱手,“还是多亏了里正叔,不知这工钱该如何算?”
里正是当真觉得裴家小子不错,谦虚还有礼。
摸着胡须,“村里一般做房子请人都是三十文一天,包一餐午饭,你也就照着这个来。可想好了什么时候动工?”
裴安年道,“三日后吧,我在镇上找算命的看了,三日后是个动土的好日子。”
里正爽朗道,“行,回头我通知乡亲们,有意愿的就到你那去。”
心里却是暗想,不愧是读书人,真讲究。
那图纸他也是看过的,瞧着不大却精细的很。
农家人自己建房子心里都有成算,房子都是土坯房或者木房草房,简单的很。
琢磨一下,里正还是开口道,“安年呐,你不考虑买地嘛?”
裴安年和苏云枝早已经商量过了,他们俩都不会种地,种种菜还差不多。
且种地靠天吃饭,还会花去大把精力,并不适合现在买。
说来也悲哀,苏云枝是读了历史的,种地的百姓日子并不好过。
自己是种稻的,却不是那能吃白米饭的人。
可是百姓不种地,没有一技之长,更没饭吃。
她有得选,可以的话她想做点生意。
而裴安年则是想到县里的仇还没报,且家中目前不缺银钱。
且他想多读书,希望到时候能……
裴安年笑笑开口,“再看看吧,家中的房子实在是太破了,先做房吧。”
里正听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三日后,十几个健硕的村民就到了裴家门口。
苏云枝没有出门,裴安年穿着短衫,同他们笑着打招呼。
“谢谢乡亲们肯来帮忙,这工钱三十文一日,日结算,中午管一顿饭。建房的事就劳烦各位了。”裴安年大声说着。
“放心吧,我家小子在家闹着说一定要帮裴哥哥建好呢,还说着来监督我干活呢!”一黝黑的汉子说道。
引得旁边人哈哈哈的笑,“谁说不是呢,我家小子也是,他还说着想一起来干活呢。”
来的好几个人家中有孩子在裴安年这里学识字,在家都乖巧许多。
收的束脩又少,都很感激裴家小子,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来报恩。
这里面有不少眼熟的人,二狗爹,狗蛋爹,大山,虎子爹,里正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来了。
裴安年领着他们到里正给的地盘上,就在这屋子不远处,十米开外就是另一户人家。
苏云枝则是在厨房准备中午要吃的。
有三个妇人来帮忙,还都带着自家的大锅。
十几个人的饭,苏云枝一个人也不是不能做,就是太累了。
且家中的锅没那么大。
于是就喊了大山娘,二狗娘。
里正二儿媳妇杨氏是里正推荐来的,苏云枝本以为这是就是来混吃的。
观察一阵就知道,也是个手脚利索,干活麻利的人。
三位婶子都是健谈的,很快就聊起了村中的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