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 章 鸡蛋换艾草
随着声音进来的正是里正,手里拿着一杆秤,后面跟着大丫。
大丫其实也不想找里正的,可村里只有里正家有称。
苏云枝也没想到里正会来,笑着道,“我这就收孩子们点野菜,家里也没秤,这才借的。”
里正路上也是听了大丫说的,也不相信,裴家的小娘子怎么收野菜,还拿鸡蛋换。
怕孩子们被骗,还是跟了过来。
“这样呀。裴家的,其实我这也是怕你用不会,才跟着来的。”里正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苏云枝看了眼里正手里的秤,是农村里会用的,
“还是里正叔心细,这都想到了,不过这个我会用一些,要不您在一旁歇着?我很快用完。”
苏云枝不可能真的要里正帮忙,去屋里拿了一张凳子,并端了一碗糖水来,“里正叔,您先喝点水。”
里正瞧着苏云枝行事利索磊落,并不像是骗孩子的样子。
“裴家的你忙,不用管我。”说着就在一旁坐着。
几个小孩都眼巴巴瞧着呢,苏云枝也就过去秤野菜去了。“刚好里正叔,瞧瞧我秤的对不对。”
苏云枝先是把二狗的艾草放上秤盘,轻轻移动称坨至秤杆平衡。
二狗全程眼巴巴地望着,望着称坨子一点点移动。
“二狗,这里是二斤三两。里正叔你看我这称得可准?”
里正点点头,“准的,没想到裴家媳妇儿还会用称呢。你称着,不用管我。”
里正看苏云枝的行为就知道她是真的没骗孩子们。
苏云枝闻言转头问二狗,“我先收你二斤,好兑换鸡蛋,行不?”
二狗大眼睛亮亮的,猛点头,“好的,好的,苏姐姐!”喜得那是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
后面的几个小孩都喜上眉头,对二狗投去羡慕的眼光。
苏云枝动作也利索,很快就把其他四个小孩篮子里的艾草都称了。
直到最后一个小孩,就是穿着不合身衣服的那个。
据刚刚了解,他叫虎子,八岁。
家中他爹是打猎的,平日都会打点野味送镇上去买,日子按道理是过的还不错。
可是他娘去年冬天生他弟的时候难产,花了很多银子才把人救过来。
之后也是病怏怏的,时不时就得请大夫,整天窝在床上,下床都难。
而虎子小小年纪就要知道家里情况,帮家里做所有能做的事,还照顾老娘。
懂事得让人难受。
苏云枝称完他的,他却还站在跟前,说道:“苏姐姐,我这里还有一点这个,送你吧?”
虎子把篮子递了过来,里面正凌乱地躺着几颗白干黑顶的蘑菇,个头都不小呢!
虎子又说,“谢谢苏姐姐肯给我们换鸡蛋,这羊肚子可和鸡蛋做汤,可好吃了!”
一旁的里正看得点点头,暗道是个好孩子,只是可惜了……
苏云枝一喜,这不就是羊肚菌嘛,”我哪能平白收你东西,这在我这也能换鸡蛋,你们等着,我去拿鸡蛋。”
“苏姐姐,不用的不用的,这就当我送你的!何况你刚刚还给我们吃糖了,可甜可好吃了。”虎子连忙摆手拒绝。
苏云枝却是从厨房拿了鸡蛋直接放在他篮子里,“给你你就拿着,这都是你该得的。艾草三斤,三个鸡蛋,这个蘑菇不到半斤的样子,我给你五个可好?”
虎子后退拒绝,“太多了,这羊肚子咋还能换鸡蛋,不行的。”
一旁的小孩听闻这一点点蘑菇居然可以换五个鸡蛋,嘴巴都张大了,满眼的羡慕。
暗自决定,回头自己也要去摘!
最后里正出声,“这蘑菇山上多,篮子这点蘑菇瞧着半斤都没有,裴家娘子你给两鸡蛋就得了。虎子,你就拿五个鸡蛋得了,知道吗?”
里正也是看不下去苏云枝浪费,这一点菇子咋就值五个鸡蛋,这玩意儿满山都是!
当真是败家!
却不知这东西在商城的价,这一斤就能兑换一百五十积分呢!
这能买一百八十多个鸡蛋,一堆,一个篮子装不下的那种!
苏云枝也是有点哭笑不得,无奈只好照着里正说的做。
“虎子五个,大丫五个,……你们都拿好。下次有还能送我这来,知道了嘛?”
“知道了!”五个小孩声音洪亮带着喜悦,一个个抱着鸡蛋欢快的回家了。
里正笑着看孩子们跑走才问,“裴家媳妇儿你收这草做什么?这个可不好吃,咱都是拿来熏蚊子的。”
这个裴安年早已和她商量过,“前些时日,安年在镇上认识一读书人,不知他家做什么营生,需要很多这个,安年也是处于好心去帮他忙。”
里正点点头,读书人懂得多,说不定收这个有别的用处,他又问,“这满山都是,真值得一个鸡蛋一斤嘛?”
苏云枝笑笑,“值得的。”旁的就不多说了。
里正见此也就不好多问,孩子们都走了,他也就不好多待,起身走了。
心里只觉得裴家确实想着村里人,对裴家的印象又好了一分。
等院中彻底没人了,苏云枝就去了厨房,把这些艾草和羊肚菌都兑换了。
又收获两百多积分。
钱包又鼓起来了!
按这样算,每天都有这么多积分进账就不愁了!
可惜这嫩艾草再有一个月就老了,到时再看看能不能收其他的。
比如今日虎子送来的羊肚菌!
苏云枝心情颇好的扛着锄头去后院翻地下种了。
切好的土豆块和姜块吹了一上午,稍微干些就能放地里去了。
下种前苏云枝还特意再看了看播种的技巧。
初期还不熟悉,后面熟悉了,速度就快了。
弯腰直背的,确实很累,相当真实的田园生活。
这还没到地里种稻子呢。
时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
去镇上的裴安年确实去找了李长安王俊两人。
借着询问翠玉团的情况,再次跟两人聊了起来。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淮宁县。
王俊家是在县里开了一家茶楼,闲来无事自己也会坐在茶楼里喝茶,听了些县里发生的事。
此番再遇裴安年,只觉裴兄相当和他眼缘,且学识不浅。
他就把那听闻当趣事讲给裴安年。
“说来也巧,县里有一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