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6章 巴西龇毛
这得说到在巴西的日本人。众所周知,巴西作为葡萄牙的一个殖民地,在独立后曾接纳过将近二十万的日本人,这些日本人经过繁衍,在1945年已经将近两百万。要知道此时的巴西,总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万左右。而且,不同于在美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日本人,巴西的日本人对故土十分留恋,最热衷的就是诸如庆祝天皇生日等与故土和日本皇权有关的事情。于是,当宋子文派出代表出访巴西,希望巴西政府能够提供一个港口给中国政府用于中转的时候,巴西政府先是表示可以有偿提供一个五千吨级的码头,两天后又单方面撕毁了协议,以莫须有的理由拒绝出租任何港口和机场给中国政府。
如果有时间的话,欧阳云其实更想亲自赴远东一趟,和瓦夫斯基等人好好交交心。只是,因为大战在即,再加上国内的一些鬼蜮角色又纷纷从阴暗处再次跳出来搅局,为大局计,他只能坐镇重庆。
德国因为希特勒的死一下子陷入内战,也使得苏德战争无疾而终,这一度让中国国内的不少“智者”感到十分担心,凭他们对苏俄人的了解,认为苏俄人必然会在远东问题上再做文章,远东地区终究是煮不熟的鸭子,迟早会不翼而飞。
从美国撤侨的行动已经正式展开,而与事先设想有很大出入的是,撤侨行动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来自美国政府的阻碍,而是来自巴西政府。因为距离上的原因,同时也为了避免激怒美国使得撤侨行动受阻,所以中国政府制订的撤侨行动主要分两个步骤。一,在美国当地租用大型邮轮,直接远航中东;二,在巴西建立中转站,组织华人华侨分批次从美国前往巴西,再由中东远征军派战机或者军舰接出。
对于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美国政府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不仅没有进行阻扰,反而相当的配合。究其原因有三:在美华人华侨数量比之日人日侨要多得多,美国政府不可能像对待日侨那样建立集中营集中关押,所以一旦中美开战,如何处置这些华人华侨就将成为一个难题;其二,在美华人华侨最不济的也挣下一定的家当,其中更有一些资产十分雄厚的企业家和商人,这些人一旦因为战争原因离开美国,美国政府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取缔他们的美国公民身份,进而将他们的资产收归国有,这将极大的缓解美国政府所面临的经济压力;除以上两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因为学兵军的关系,中国企业这些年在美国发展速度惊人,其中一些甚至成为了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所拥有的一些进口设备要远比美国本国的先进得多,而在这些企业家离开后,这些设备自然会成为美国人的囊中之物,美国企业因此能得到一些梦寐以求的核心技术,他们自然不会允许政府阻扰中国撤侨可能引发变数。
说起对苏俄政府特别是斯大林的了解,欧阳云绝不比其他任何一个人差。自然,他也不会轻忽远东问题。在幕后智囊团的出谋划策下,他认为要想将远东地区彻底的占为已有,关键还在于那原本流放到远东的五万余苏俄红军官兵身上。
前后相隔两天,巴西政府的态度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下不仅激怒了宋子文,而且将楚天歌也给搞毛了。
“一定要尽快的让他们产生认同感,让他们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永远的将远东纳入中国版图。”
按照丁一的要求,远东军团必须在十万以上,要不然无法控制辽宁局势,也就无法将蒙古军团以及伞兵集团腾出来用于对吉林和朝鲜的作战。最高统帅部正在为难之际,关叶生的有关“远东地区原苏俄红军流放官兵”的一份统计表交了上来。欧阳云看到最后的统计数字居然超过五万之数,在和陈诚等人商量之后,遂决定搏一次,将这五万人悉数征入远东军团。而为了保证这五万人只会成为远东军团的可靠战力而不是隐患,欧阳云决定重新建立士兵俱乐部,从最底层同化这些原苏俄红军的士兵。
当事国美国闷声大发财,所以表现得十分的配合,那么巴西为何要强出头呢?
事实证明,最高统帅部这一次搏对了。也许是因为曾在苏俄遭到过残酷的镇压,这些原苏俄红军官兵对苏俄政府不仅毫无感情,而且普遍心怀仇恨。再加上中国政府在物质和精神奖励上表现得一直比较慷慨,如是,这些人非但没有如陈诚所担心的那样成为害群之马,而且还使得远东军团乍一现身就露出了峥嵘气质。
于学忠作为东北军出身的将领,在东北军时代和苏俄军队就有过交集,所以他不仅知道瓦夫斯基其人,还知道这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尽管对最高统帅部征俄罗斯人加入远东军团的决定持怀疑态度,不过于学忠并不是公私不分的人。在于学忠的关照下,瓦夫斯基刚刚结束新兵营的训练立刻就被提拔为一个旅的旅长,成了中国国防军的一名少将。
关于远东军团的编成,最高统帅部刚开始给出的是这两条指导意见:一是将尽量多的当地刺头和可能威胁到当地治安的隐患分子(比如流放远东的原苏俄红军官兵)征入军队;二是必须严格控制军队中少数民族的比例。也就是说,不能让俄罗斯人成为军队的主宰。然而,因为远东地区本就属于迁徙地,在那里生活的汉族人没有时间超过两年的,数量本就有限。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真严格按照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比例来组建军队,要不会将远东地区的汉族青壮劳力抽调一空,要不最多就只能征齐五万左右的军队。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拉拢瓦夫斯基这种级别的原苏俄红军高级军官就成了必须的手段。这才是最高统帅部在哈尔滨战役结束后决定将瓦夫斯基越级提拔的主要原因。